首頁 > 運動

戲說項羽,再論成敗

由 觀中窺豹 發表于 運動2023-01-03

簡介奈何反叛太多,按下葫蘆起了瓢,劉邦,韓信,彭越就像打不死的小強,項羽一直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四面八方平叛,怎奈越平叛越多,越平叛越大,越平自己的人越少,越平自己的實力越差,最終范增死了,龍且死了,蒲將軍消失了,桓楚消失了,叔孫通反了,英布反

什麼玉殞的成語

戲說項羽,再論成敗

說到項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級人物,歷來有著諸多的粉絲。比如司馬遷,惜字如金的他在《史記》中給與了濃墨重彩的描寫,而且收錄在本紀裡面,這可是歷任帝王才有的待遇,第一個舉兵抗秦的陳勝也才收錄在世家裡面,可見對項羽的看重。再比如李清照,一首“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表達出了心中對一個英雄的仰慕之情。

簡單梳理一下項羽的生平。

項氏家族在楚國世代為大將,到了項羽這一代,楚國已經被秦國滅亡了,項羽的爺爺項燕還被秦國大將王翦給殺了。項羽自小跟著叔叔項梁生活,輾轉從老家下相(今安徽宿遷)遷居吳中(今江蘇蘇州)。項梁讓他學寫字,學了沒多久不學了, 又學劍術,學了沒多久也不學了,項梁很生氣,不過項羽卻振振有詞:“寫字會寫自己名字就行了,劍術只能打過一個人,我要學習能打過萬人的。”於是項梁教他兵法,項羽很高興,不過學了沒多久也不學了。

話說有一天,秦始皇巡遊到了會稽,當地老百姓都去圍觀,項梁和項羽也不例外。看到皇帝的豪華陣仗,項羽來了句“彼可取而代也”,真是豪氣衝雲天啊。這裡不得不提反秦三巨頭裡面的另外兩個:陳勝和劉邦。陳勝在貧寒之時就說出了“苟富貴,勿相忘”這句同事之間離職時候最常用的名句,在起義時更是提出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千古名言。劉邦去首都咸陽出差,也剛好碰到了秦始皇出巡,忍不住大聲感嘆:“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三個人可謂是異曲同工,牛人之所以為牛人,都是有很多相似處的,早早立下遠大的抱負,有了人生目標,併為此努力奮鬥。可見有遠大的志向還是很有必要的。小夥伴們,可以趕緊去制定一個“一個億的小目標”了,因為“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有時候想一下,如果秦始皇不那麼喜歡巡遊,或者出遊沒被那倆哥們看到,是不是秦帝國就不會二世而滅了。

也許是有了理想的加持,項羽成年後,“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再後來衝殺突擊,決勝千里,可見年少時候的不愛學習只是個小插曲,後來肯定經歷了一個奮發圖強的階段,以至於無論文韜,還是武功,還是謀略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

陳勝大澤鄉起義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國,項梁項羽叔侄倆自然不甘落後,來到會稽太守府,項羽直接一劍把太守的頭給斬了,太守府的衛兵把他倆包圍起來,接下來就是一頓亂鬥,項羽一個人就幹翻了百八十個,這才鎮住了場子,收了印綬,舉兵吳中。評論一下,不知道這二位是真牛啊,還是真二啊,造反這種事也不計劃一下,倆人就直接開幹了。

搞定了會稽郡,叔侄倆帶著整編的八千江東子弟渡江西出,開始逐鹿中原。項羽面對秦兵,開啟了開掛式的打怪升級模式,一路從江蘇打到安徽,從安徽打到山東,從山東打到河南,從河南打到河北,其間項梁被秦兵幹翻了,宋義成了上將軍。項羽輕車熟路,按照殺會稽太守的模式,直接在軍帳中斬了宋義的人頭,自己當了上將軍,成了楚軍的首領。此時秦國大將章邯派遣了四十萬大軍圍攻鉅鹿,項羽帶軍救援,渡過漳河後,破釜沉舟,楚軍以一當十,進行了九場戰役,鉅鹿之戰的結果是大破秦軍,秦軍的三個將領蘇角被殺,王離被抓,涉間自焚。其他的諸侯作壁上觀,看到楚軍如此勇猛,又驚又怕,項羽成功立威,當上了諸侯軍的首領——上將軍。

秦國雖然衰弱,但是軍力還是很強悍的。項羽帶領軍隊,沿著現在的G30連霍高速向前推進,劉邦沿著G40滬陝高速挺進,由於項羽吸引著秦軍的主力,劉邦這邊既有張良出謀劃策,又有酈食其四處遊說,一路勢如破竹,輕鬆攻下了首都咸陽,而項羽還被擋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函谷關外。作為諸侯軍首領的項羽很生氣,最大的風頭居然被大叔劉邦給搶了,於是有了後面的鴻門宴,再之後火燒阿房宮,分封十八個諸侯王,項羽走上了人生巔峰,實現了年少時候“彼可取而代也”的夢想。這裡要提一下,十八個諸侯王裡面項羽的老部下只有一個九江王英布。

成為西楚霸王之後,有人建議項羽定都關中,因為關中易守難攻,土地肥沃,可以雄霸天下。可是項羽的回答依然很經典:“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有錢了不回家顯擺一下,那人生還有什麼意思啊。不由得想起了不知妻美的東哥,看來宿遷人有這個優良傳統啊。最終項羽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被天下人笑話沐猴而冠。

本來天下大定,可以封盔掛甲,馬放南山,好好休整享受一下了。可歷史並沒有給項羽喘息的機會,由於分封的原因,各路諸侯王還沒走到自己的領地呢,各地就開始反叛起來,項羽又開始了無休止的平叛生涯。奈何反叛太多,按下葫蘆起了瓢,劉邦,韓信,彭越就像打不死的小強,項羽一直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四面八方平叛,怎奈越平叛越多,越平叛越大,越平自己的人越少,越平自己的實力越差,最終范增死了,龍且死了,蒲將軍消失了,桓楚消失了,叔孫通反了,英布反了,周殷反了,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四面楚歌,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帶著那首“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垓下歌》,帶著寶馬烏騅,帶著美人虞姬,英雄隕落。

項羽的一生,是波瀾壯闊的一生,是戎馬倥傯的一生,是大起大落的一生。可以用典出於他的兩個成語來概括,前面破釜沉舟,後面四面楚歌。出道八年,前三年造反,砥礪前行,後五年平叛,左支右拙,最後香消玉殞,可悲可嘆。用太史公的話簡單概括“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成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

在項羽的身上,可以看到人高馬大,威風凜凜的英氣,指揮若定,吟詩作賦的才氣,衝殺突擊,破釜沉舟的豪氣,扛鼎拔山,睥睨天下的霸氣,同時在他身上也能看到沐猴而冠,衣錦還鄉的俗氣,屠城殺降,凌虐平民的戾氣,婦人之仁,吝嗇封賞的小氣,鴻門放人,鴻溝劃界的稚氣。

三年稱霸,五年而亡,真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什麼原因讓文武雙全,不可一世的戰神項羽這麼快就兵敗身亡,消失在歷史舞臺呢?歷史上很多人物給出了各種各樣的觀點, 有說他恃勇無謀的,有說他不施仁義的,有說他陵上虐下的,有說他殘暴無度的,有說他不聽范增諫言的, 有說他鴻門宴不該放走劉邦的,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後人的評價我們不做參考,先看一看和項羽同時代的那些熟悉他的人對他的評價。首先來看看項羽曾經的兩個部下陳平和韓信是怎麼看待這位領導的。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韓信:“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再來看劉邦手下第一說客酈食其對項羽的評價:

“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

最後看一下項羽手下第一謀士范增的總結:

“豎子不足與謀!”

劃下重點,陳平說的“至於行功爵邑,重之”,韓信說的“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敝,忍不能予”,酈食其說的“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為人刻印,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三個人說的其實都是一回事,項羽這個人吝於封賞,只知道讓大家努力幹活,到該獎賞的時候卻推三阻四,扣扣索索,像要他命一樣。對比一下劉邦,韓信要求自封“假齊王”的時候,劉邦直接回他“要什麼假齊王,給你封真齊王”,陳平要萬金去行反間之計,劉邦直接給了四萬,隨便花,不夠再要。對比兩者,真是天壤之別,所以到最後劉邦雖弱而王,項羽雖霸而滅。性格決定了成敗,項羽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是一個好老闆,好領導。這種領導是註定會失敗的,即使爬的再高。

項羽有項梁開路,開局還算不錯的,憑藉項氏家族世代為將的餘威,再加上自己勇猛作戰的魅力,一開始招攬吸引了很多人才,但由於他的吝嗇封賞,走的走,亡的亡,可能大部分都被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史書中提到的都不是很多。梳理一下他的那些有名字的手下:

陳平,早早離開,後官拜漢朝丞相;

韓信,早早離開,得封齊王;

范增,數次諫言不被採用,被氣身亡;

英布,被封九江王,後叛投劉邦;

周殷,垓下之戰前投靠劉邦;

龍且,戰場被殺身亡;

鍾離眜,項羽兵敗後被韓信所殺;

季布,項羽兵敗後躲藏民間,後在漢朝為官;

叔孫通,彭城之戰時投奔劉邦,官至太子太傅;

蒲將軍,初時和英布齊名,後來不知所蹤;

桓楚,初時和項梁齊名,後來史書再無記載。

論計謀,范增當和張良陳平相當,論武力,蒲將軍,龍且決不輸灌嬰樊噲,但結局卻截然不同。可以看到,面對一個不好的老闆或者領導,那些早早離開的,都功成名就,那些稍晚點離開的,也都有所斬獲,那些一直沒走的,或死或亡,寂寂無名。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當時項羽公司的情景,每次打仗的時候,項羽肯定是這麼說的:“這次戰役對我們很重要, 大家一定要加倍努力。”等戰役打完了,大家眼巴巴的等著能有啥獎賞的時候,一開始幾次項羽可能會對手下說:“我們的實力還很弱, 要接著發展才行,大家繼續努力,獎賞總會有的”,緊接著下一場硬仗又來了,一如既往的戰前動員“這仗對我們很重要,大家要努力取勝。”打完之後,大家繼續眼巴巴瞅著,這時候項羽可能就視而不見,連畫餅也懶得畫了,心裡估計想“兵餉又沒給你們少發”。如此一仗又一仗,直到首都咸陽都攻下了,那些跟著項羽出生入死,流血流汗的老部下們肯定想著,總算到了加官進爵論功行賞的時候了,可是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項羽封了十八個王,老部下里面只有一個英布被封為九江王,而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其他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後來加入的也都封王了。而真正到危機來臨的時候,那些獲利者,那些個王又有幾個靠得住,又有幾個過來幫忙的呢,還不是靠那幾個沒有離開的老部下,那些江東子弟兵。當然那些老部下肯定是非常寒心的,衝鋒陷陣有我們,流血流汗有我們,加班加點有我們,結果喝酒分肉的時候卻沒有我們,努力目的是為了回報,最終卻沒有回報,可悲又可笑。

聰明的如陳平、韓信早早的跳槽走了,逐漸醒悟的如英布、周殷也都跳槽了,當然也有的如鍾離眜、龍且之流,堅持到了最後,一無所得。他們可能也早就醒悟了, 只是沒有合適的機會,畢竟大好的青春,畢生的心血都獻給了項羽這家公司,他們也許有很多的無奈。

在如今雙向選擇的時代裡,年輕人及早尋找到一個好的平臺好的老闆好的領導還是非常重要的。找老闆,一定要找劉邦型的,跟領導,絕對不能跟項羽型的。什麼是劉邦型的老闆暫且不提,項羽型的老闆辨識度還是很高的,就像前面韓信、酈食其提到的那樣,事前強調責任,事後吝嗇獎勵,記不住你的功,只記得你的過,畫餅永遠是畫,望梅永遠是望,心裡總想著怎麼拿捏著員工,而不是為員工爭取福利,共同發展,有些還會多少關心一下員工,有些乾脆把員工當機器,給你了工資就是你的福報,你就要開足馬力運轉,這些可能連項羽都不如。遇到了這樣的老闆領導,要學習陳平和韓信早早另謀出路,不要學龍且和鍾離眜,到時候追悔莫及。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從來就是重複重複再重複,項羽三年而興,五年而亡,殷鑑不遠,且行且珍惜。

Tags:項羽劉邦項梁韓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