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由 財經大白說 發表于 運動2022-12-11

簡介到90年代中,由於金融市場出現融資槓桿過大、信用萎縮等現象,金融再度陷入低谷,金融市場的萎靡對經濟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影響,並且該次金融週期的收縮階段明顯先於經濟週期,且其波動顯然更加劇烈

頻繁怎麼解釋

引言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首先,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二戰結束後到20世紀60年代之前美國的社會背景,受戰亂和國際環境的影響,美國國內經濟形勢低迷,民眾情緒普遍較為悲觀,凱爾斯主義因此風靡全國,政府為解決就業及生產問題,拉動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採取大規模的財政赤字政策,造成了高額的負債率及嚴重的通貨膨脹。

經濟週期的劇烈波動

60

年代以前,經濟週期的波

動更為劇烈,尤其是在

1950

年、

1955

年和

1959

年,經濟週期的波谷遠遠低於金融週期的波谷;同樣,經濟週期在

1951

年、

1956

年處於波峰狀態,遠遠高於金融週期的波峰。

60

年代以後,美國經濟陷入“滯脹”,凱恩斯主義失靈,

即使政府交替採取財政緊縮和財政赤字政策,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自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國際市場建立信用貨幣制度,金融週期與經濟週期的執行軌跡和趨勢變得有些複雜,尤其是金融週期,其波動頻率和幅度明顯高於經濟週期,這一特徵在

2009

年以後表現的更為顯著。

直觀來看,金融的執行軌跡似乎快於經濟,即金融週期的波動引領著經濟週期,

但是兩者的波動軌跡並不相似,而是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和複雜性。

20

世紀

70

年代,佈雷頓森林體系制定的“雙掛鉤”政策已顯露弊端,美國黃金大量外流,國際對黃金的需求居高不下,

這嚴重影響了美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所以美聯儲大量發行美元以防止矛盾激化。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不過這一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不能消除佈雷頓森林體系內部的矛盾誘因,反而導致美元氾濫並迅速貶值。美國“滯脹”現象難以解決,經濟陷入低谷,凱恩斯主義失靈,對應著

1980

年以前經濟波動下降

並使經濟週期達到波谷的收縮部分。

到80年代,政府採取貨幣供給學派提出的貨幣緊縮政策,透過貨幣緊縮政策抑制通貨膨脹、促進生產發展。

20

世紀

70

年代到

80

年代的經濟從波谷開始回升,此後經濟週期處在波動上升的擴張階段。

聯絡當時美國的經濟背景可知,美聯儲為恢復經濟採取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無論是改變貨幣政策,還是調節利率並增加私人信貸,都離不開對金融的宏觀調控。也就是說,美聯儲試圖透過影響金融活動促進經濟發展。就是金融週期的波動引導著經濟週期的波動。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此後,信用貨幣制度提供了更為寬鬆的市場環境,放鬆了對貨幣的限制,

美國充分利用這種優勢,迅速實現經濟發展,大力擴張金融行業。

90

年代中,由於金融市場出現融資槓桿過大、信用萎縮等現象,金融再度陷入低谷,金融市場的萎靡對經濟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影響,並且該次金融週期的收縮階段明顯先於經濟週期,且其波動顯然更加劇烈。

之後,得益於資訊化時代的發展和金融體系本身的靈敏性,美聯儲對金融活動的調控更加迅捷,

從方針政策的制定,到金融市場的恢復,幾乎不再存在時滯效應,金融能夠從波谷迅速恢復並飆升到波峰。但是,金融活動對外界與日俱增的敏感性同樣導致金融週期從波峰跌入波谷的時間大大縮短,且發生時幾乎沒有徵兆,十分突然而猛烈。

金融波動的擴張期

90

年代中後期,金融發生了兩次劇烈波動,而當期經濟幾乎沒有明顯波動,或者說,仍處於緩慢波動的擴張期。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21

世紀初期,金融週期頻繁而劇烈的波動使經濟週期開始進入收縮階段,並緩慢的降至低谷,

此後,受到繁榮的金融市場的影響,經濟狀況又逐漸好轉。

2004

年的金融危機使金融週期跌入波谷,此後又發生了或擴張或收縮的波動,但對當期經濟的影響很小,經濟曲線的變化並不十分顯著。

進入21世紀後,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帶動經濟形勢高漲。

直到

2008

年爆發了一場席捲美國房地產業、股債市場、信貸行業等諸多領域的金融危機,股價狂跌、資金鍊斷裂造成的資本泡沫化在全美境內迅速蔓延並波及其他各國,無數公司、企業、機構因此破產。

可以說,該次金融危機爆發的破壞力和影響範圍堪稱史無前例,

各個行業領域無一倖免,金融領域遭受的毀滅性打擊迅速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2008

年左右,金融週期幾乎沒有徵兆的迅速陷入低谷,隨後影響著經濟週期下行至波谷,而且,該次週期波動的波谷基本達到史上最低點。大約到了

2010

年,金融市場再度繁榮,迅速攀升至波峰,國內經濟也同樣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此後,金融繼續進行週期性的波動,分別在

2012

年、

2015

年、

2017

年左右達到了波峰,在

2013

年、

2016

年、

2018

年左右陷入波谷,且無論是繁榮還是蕭條,其波動幅度都比以前更加劇烈。

更重要的是,金融波動對經濟造成的影響似乎並不明顯

,而且,兩者的波動和走勢看起來也並無相似之處,經濟周

期的波動顯然比較溫和。

結合實際情況,這可能是進入新時代以後,長久的經濟繁榮現象使全社會瀰漫奢侈消費之風,且美國民眾已經習慣面對頻繁波動的金融市場,

其消費習慣和生產活動都難以改變,再加上盲目樂觀的心理,所以對經濟的影響並不那麼劇烈和明顯。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在佈雷頓森林體系階段,金融週期與經濟週期的耦合性很強,兩者的波動具有高度相關性和長期協同性,並且這種相關性幾乎不存在滯後性。

其中,經濟週期的波動在時間上略微領先於金融週期,但這種時間上的差異很小;而且,經濟週期的波動幅度比金融週期更加劇烈;再有,金融和經濟的週期性具有極弱的長收縮短擴張的非對稱性,正是因為這種非對稱性的特徵非常不明顯,可以將兩週期的波動視為對稱的。

在信用貨幣制度階段,金融週期與經濟週期的執行趨勢和波動狀況要複雜的多。

兩者的耦合性明顯不如之前。兩者的波動同樣具有長期協同性,但是相關性不是很高,且存在滯後效應。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很顯然,在信用貨幣體系的大環境下,美國的金融和經濟形勢也發生了劇烈變化,打破了以往經濟為主、金融為輔的格局。

使經濟引領金融的局面發生逆轉

——金融不僅在時間上領先於經濟,且波動的程度也更加劇烈;而且,

金融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不再是對稱的,金融週期的劇烈波動體現在它具有的極鮮明的長擴張短收縮的非對稱特徵。

經濟週期的波動特徵與之恰好相反,呈現出比較明顯的長收縮短擴張的波動特徵。這種截然相反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當週期波動達到峰值,金融市場內的資本泡沫驟然破滅的速度遠遠快於實體經濟萎靡蕭條的速度。尤其,這一現象在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更加明顯。

美國極端的二元經濟結構特徵

隨著信用貨幣制度取代佈雷頓森林體系成為新的國際貨幣制度安排,國際市場放寬了對美元的限制,美國金融和經濟的週期波動狀況發生了逆轉性變化,實體經濟主導的型經濟格局逐漸轉變為金融主導的經濟格局。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事實上,日本和德國的崛起衝擊了美國及其美元的經濟霸主地位,但本質上來說,國際市場建立的信用貨幣制度仍然是以美元為中心

,當美元的金兌換本位制被打破以後,美國的金融活動更加不受約束,極大促進了金融業的發展。

如果說這種發展是張弛有度、有條不紊的,那麼,它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完善經濟市場體質缺陷。但是,當金融發展到一定高度,就會脫離實體經濟,呈現相對獨立的波動特徵。

隨著獨立性的日益顯著,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溢位影響逐漸變弱,

兩者的關係愈發微弱,這一點,透過分析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金融和經濟的執行狀況可以得到驗證。

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的原因,用學術理論來解釋,應該怎麼理解?

在這種局面下,必然會導致金融的發展愈演愈烈,遠遠超過實體經濟的發展,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執行逐漸脫離了原本並行的波動軌跡,表現出愈發顯著的金融主導型經濟特徵。

這種經濟格局的特點在於,一方面,金融風險與收益率的強烈不對等性吸引著無數投資者前仆後繼地投身於金融市場,極大刺激了金融業的發展,

行業內部競爭加劇,資金高度泡沫化,原本就比較發達的金融市場愈發呈現相對獨立和高度現代化的特徵。

另一方面,大量資金湧入金融市場必然造成實體產業資金不足,發展相對萎縮,國內實體產業迴圈脫離了資金迴圈,產業空洞化現象出現並愈演愈烈。

結語

總的來說,現如今,美國市場內金融的存在早已不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金融主導型經濟背離了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初衷,這就導致美國金融危機頻繁爆發,國內呈現出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與相對空洞化的實體經濟並存的極端二元經濟結構。

Tags:金融波動經濟經濟週期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