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科技興農:把科研成果變成稻田裡的“金山銀山”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運動2022-12-04

簡介剛孵化的甲魚苗數量多,品質參差不齊,為了快速篩選出健康的甲魚,團隊裡有學生提出,將小甲魚挨個稱重,重量大於一定數值的判定為體質好,結果證明該方法準確率低

怎樣挑選健康的小甲魚

掃一掃 看影片

上個月,南昌大學“稻漁工程”團隊被授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和農民打了30多年交道,團隊負責人、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洪一江坦言,“獲得這個榮譽,是完全沒有想到的。”

這支平均年齡僅28歲的師生團隊用了6年,足跡遍佈江西30多個縣(區),將傳統“稻魚”變為新型“稻漁”,整合、創新、示範和推廣了“稻鱉共作”“稻蝦共(輪)作”“稻蟹共作”“稻鰍共作”等6類稻漁綜合種養新模式,幫助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過去,水稻種植收益低、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不僅造成環境汙染,還影響食品安全。在稻田裡養魚,既可以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又能獲得優質的稻穀和水產品,實現“一水兩用,一田多收”。

儘管傳統的稻魚共作模式能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但是生產方式粗放,種養面積不大,經濟效益也不高。

以振興鄉村為使命的“稻漁工程”團隊,將課堂所學、實驗室所研與農業生產所需結合。6年裡,洪一江的車跑了20多萬公里,團隊師生與養殖基地的工人同吃同住,每年有超過180天圍著農民和稻田打轉。

2013年,稻漁綜合種養在江西省內剛剛起步,團隊技術骨幹、南昌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簡少卿說,“大大小小的技術環節多達上百項,每一項都需因地制宜,幾乎沒有可供借鑑的經驗。”

進行稻鱉共作,“良種”的選育十分關鍵。2016年6月,團隊成員來到撫州市南豐縣的江西添鵬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開展甲魚選育工作。

剛孵化的甲魚苗數量多,品質參差不齊,為了快速篩選出健康的甲魚,團隊裡有學生提出,將小甲魚挨個稱重,重量大於一定數值的判定為體質好,結果證明該方法準確率低;如果透過基因檢測的方法來檢測,準確率是高了,可效率低、成本高、難度大,篩選工作依然難以進行。

三文魚迴流現象給了成員們啟發,與三文魚需沿著河水成功逆流而上才能獲得交配產卵的機會類似,剛孵化的甲魚苗有“向水現象”。成員們達成共識:設計一種模擬河水逆流的裝置對甲魚苗進行篩選或許有效。

經過查閱資料、自學工程力學等知識後,5名95後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用木板一左一右搭建了兩個兩米高的5級階梯,製作了一款簡易稚鱉篩選裝置。

試驗開始,成員周妍將剛孵化的稚鱉置於篩選裝置最底層,開啟水管沖水閥門,由最高一級階梯持續不斷地向下沖水,水流自上而下不停地衝刷,阻擋小甲魚向上爬行。經過一個多月的反覆試驗,團隊發現,體質健壯、行動活潑的優良稚鱉會沿著底層階梯向上攀爬至頂層階梯,而先天體質較弱的稚鱉則繼續留在底層或下層階梯上。

這樣一種篩選裝置克服了現有人工挑選稚鱉耗費人力物力且不確定的困難,能將先天體質不同的稚鱉快速篩選出來,準確率達95%以上。

但在稻田裡養甲魚,還是頭一遭。每畝放養多少甲魚可實現最快生長,成了擺在團隊面前的又一難題。

團隊以鱉溝面積佔稻田的10%為標準,重新規劃了稻田的種養區域,6名學生在這片100畝的稻田旁,放了兩張桌子和一頂帳篷,搭建了測量甲魚的簡易工作室。甲魚苗的放養要求大小均等,公母一致,團隊成員每天早上5點起床,對甲魚苗進行雌雄與大小篩選,將符合標準的甲魚苗放入稻田。

夏季天氣炎熱,烈日照得人睜不開眼,隊員們用來測量甲魚生長指標的遊標卡尺也變得燙手。人手不足時,成員們還得下田插秧,衣服溼了幹,幹了溼,留下一塊塊白色的汗斑。起初幾個女生膽子小,不敢抓甲魚。一段時間後,女生們徒手抓甲魚的本事絲毫不遜色於有多年養殖經驗的老師傅。

10月底,水稻收割上市,甲魚也將冬眠,團隊組織專家對不同實驗組別下的甲魚和水稻進行現場測產,結果發現,在甲魚放養密度為200只-300只每畝的情況下,水稻依舊可以實現高產,甲魚畝產量也最高。團隊不僅摸索出了甲魚放養的最適密度,透過分析水稻病蟲害的主要種類,還找到了一套生物防治蟲害的好辦法。

“要讓高校的人才資源、研究技術和科研成果在廣大農村發揮作用,學生和教師必須下基層解決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洪一江表示,“稻田裡也有頂天的科學問題,教師不能在黑板上告訴學生‘農民需要什麼’,關起門來搞研究不是團隊的初衷。”

團隊根據不同地區的特色產業因地制宜開發探索出適宜當地的興農模式,精準對接革命老區產業發展需求,透過攻關核心技術,採用“良種+良法”的養殖技術,促進成果轉化,已擁有19項核心專利、自主選育13個水產養殖新品種。

幾年來,這支2016年5月正式成立的的團隊,帶著專案下基層、跑企業,指導農戶參與種養殖全過程,每年在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50餘次,已累計幫扶30餘家江西省內的龍頭企業提升3至5倍經濟效益,5000餘名貧困戶脫貧,總扶貧金額達1600萬元,打通了從高校實驗室到田間地頭,再到市場的學研產用渠道。

在團隊幫扶下,南豐縣江西添鵬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從一個普通的甲魚養殖戶,發展成為中國甲魚種苗領域最大的企業;江西神農氏生態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國首個稻漁綜合種養院士工作站;九江凱瑞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兩年時間裡,畝產值從2100元增長到8600元,扶貧人數從52人增長到2664人,人均增收3630元……

“稻漁工程”團隊以“政府+專案團隊(公司)+合作企業+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技術落地服務面積已超10萬畝,輻射30萬畝,覆蓋30多個縣(區)。團隊還創新“八字經”種養法,為企業提供全套技術服務,幫助農業龍頭企業實現畝產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的同時,畝均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50%以上。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Tags:甲魚團隊種養稻漁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