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由 一層樓後千里目 發表于 運動2021-12-13

簡介公元前311年,孟子結束了10年遊說諸侯的生活,回到鄒國,專心著述,闡揚孔子的學說

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是誰?

我們都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了讓孟子成才,曾三次搬家。

孟子,名軻,字子輿,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約公元前372年,他誕生在鄒國,今山東鄒縣一帶。孟孫氏家族沒落後遷居到此。孟子三歲時,父親死了,靠母親織布維持生計。

孟子八歲時,孟母省吃儉用將他送進學堂,但孟子起初學習並不努力,不能堅持用功。孟母看到這種情況,忿然用剪刀剪短織布機上的布,對孟子說,你讀書沒有恆心,半途而廢,和這又有什麼差別呢!孟子從此刻苦攻讀。

孟子年歲稍長,便去魯國遊學,到了魯國國都曲阜。這時孔子的孫子子思已經去世,孟子便受教於子思門人。他日夜攻讀,學業迅速長進,他決心繼承孔子的學說,併發揚光大。

公元前311年,孟子結束了10年遊說諸侯的生活,回到鄒國,專心著述,闡揚孔子的學說。公元前289,孟子去世,終年84歲。他的學說對後世儒學影響極大,被公認為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尊為亞聖。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要保障人民權利。主張保國愛民,禮賢下士,提出要讓人民有基本的生活保障,還要為民制產,藏富於民。

而且人民有權決定君主名義與地位。孟子這一思想在中國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孟子所闡述的要勇於擔當道義的思想造就了許多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大丈夫。

把仁發展為仁政,建立性善說為基礎的養性養氣養心的哲學論理。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Tags:孟子孔子魯國學說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