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養魚池塘缺氧原因及防控措施

由 行者旅遊季 發表于 運動2021-12-12

簡介(3)投入品影響水體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有放養的各種養殖品種影響,還有投餵的餌料、肥料、魚藥等投入品影響,加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好氣性細菌等呼吸以及排洩的糞便和其他有機物分解過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池水中的溶氧又會因生物和理化等

魚塘魚缺氧怎麼能救活

養魚池塘的溶氧一般來源於三方面:一是來自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二是來自大氣中擴散溶於水體中的氧氣;三是來自人工機械沖水或施藥增氧的氧氣。三者以光合作用增氧溶氧量最多。池塘生態溶氧消耗則主要表現在三方面:一是物理作用向空中逸散消耗;二是水體部分物質的化學反應消耗;三是水生生物呼吸、有機物分解、底質等生物作用消耗。魚群耗氧與魚種種類、年齡、體重、性別及活動水平有關,同時也與水體的溫度、溶氧、二氧化碳、pH值等因素有關。夏秋季節是魚群生長旺季,也是魚池缺氧的高發期,部分養殖戶由於管理不慎,則可導致魚群大批死亡,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生產中應重視魚池缺氧原因分析,做好有效防控措施,以保證養魚生產安全。

1.缺氧原因

(1)水體變化影響由於光照強度的影響,一般白天池塘上層水體的光照強度較大,浮游生物光合作用較強,溶氧水平較高;下層水體則因光照強度減弱,且因熱阻力等原因,上下層水體不易對流,溶氧水平較低。尤其是高溫季節上下層水溫溫差較大,底層水體溶氧水平較低。且水體中的溶氧水平晝夜變化較大,夜間水體上層水溫隨著氣溫的下降而逐漸下降,密度增大,從而產生密度流,中下層水體溶氧慢慢補充,上層溶氧則逐漸下降,凌晨時溶氧水平將會降到最低水平。另外,同一池塘在不同風力風向的影響下,水體溶氧水平也處於不平衡狀態。白天下風處由浮游生物產生的溶氧及從空氣中溶入的溶氧總比上風處高,且風力越大,上下處水體溶氧水平差異越大。夜間則相反,因夜間下風處浮游生物和有機物比上風處多,導致夜間耗氧量較大,所以上風處水體溶氧水平比下風處高。(2)氣候變化影響水體溶氧水平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特別是夏秋季,水溫較高,投餌量增大,由於魚群排洩物與殘餌的積累,導致池塘下層水體溶氧很低,水和底泥中的好氣微生物、浮游生物等因缺氧之故,新陳代謝受到抑制,導致底層水體溶氧水平很低。另外,梅雨季節,光照強度較弱,水生植物光合作用較差,容易引起水體缺氧。同時,就氣候來說,夏季傍晚如遇雷陣雨,天氣轉陰,或遇連綿陰雨,氣壓低、風力弱、大霧等,或久晴未雨,水體溶氧水平較低,魚群採食旺盛,一旦天氣變化,均可引起缺氧浮頭等情況。(3)投入品影響水體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有放養的各種養殖品種影響,還有投餵的餌料、肥料、魚藥等投入品影響,加上大量的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好氣性細菌等呼吸以及排洩的糞便和其他有機物分解過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池水中的溶氧又會因生物和理化等各種因子影響而有所不同,所以魚池溶氧水平的變化顯得非常複雜。此外,魚塘如流入有毒汙水或施肥不當,一次施用過多未經充分發酵的有機肥料,可在魚塘中分解消耗大量氧氣,排出有毒氣體,汙染池水,也會引起魚池缺氧,嚴重的甚至造成“泛池”死魚。

2.判斷方法

(1)看天氣根據天氣預報和具體情況預測,如天氣驟變或連綿陰雨時,就要注意缺氧問題的發生。(2)看季節夏秋季飼料投餵強度較大,水溫較高,發生缺氧的機率較大。梅雨季節或季節交替溫差變化較大時應密切關注水體溶氧變化。(3)看水色水色濃,透明度小,如遇天氣變化,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體耗氧增加,可引發缺氧。(4)看採食檢查魚塘食場時,一旦發現飼料在規定時間內尚未吃完,又無明顯病症,說明魚池溶氧水平較低。(5)看浮頭魚群時常因水質過肥、天氣悶熱而缺氧浮頭,極易造成死魚現象。魚群浮頭有輕重之分,一般早晨開始浮頭是輕浮頭,半夜開始浮頭為重浮頭;在池中浮頭則較輕,周邊浮頭則為重;稍受驚動魚就下沉者輕,受驚後魚無反應者則較重。

3.調控措施

(1)定期加註新水高密度養殖情況下,魚塘中殘餌、汙物較多,厭氧發酵產生的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可使水體惡化,尤其是夏秋高溫季節,水質變化更快,因此定期加註新水是調節水質最常用、最經濟適用的方法之一。一般可每隔7~10天加註新水一次,每次加水15~20釐米。在池水惡化比較嚴重時,宜採用換水措施,以保持良好的水體條件。以養殖鰱、鱅魚為主的池塘,水色宜保持草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為20~30釐米;以養殖草、鯉魚為主的池塘,水色應較鰱、鱅魚池塘淡些,可每隔7~10天灌注新水一次,每次宜提高水位15~20釐米。夏季時魚塘應儘量保持最高水位。(2)移植水生植物養魚池塘移植適量水生植物可以控制魚塘藻類等生長,起到良好的淨水作用。一般養殖場可根據魚塘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在養魚池塘適當引進移植輪葉黑藻、魚腥草、水葫蘆、水浮蓮、浮萍等水生植物,以調節水體水質和改善溶氧水平。(3)套養水生生物水生生物是水體中的“消費者”,適當套養可促進水體生態系統平衡,達到調節水質的作用。實際生產中,養魚池塘如套養鯉魚、鯽魚即可充分利用水體中殘留的有機物,減少水體底部有機物的腐化分解,減少汙染髮生機率;套養青魚可抑制水體中的螺螄等生物對水體營養物質和氧氣的消耗;套養鰱魚可充分利用水體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資源,控制水體肥度;套養鱅魚可抑制水體中的輪蟲;套養草、鯿、魴魚可保證水體溶氧水平,淨化養殖環境;套養鱖魚、烏鱧、鱸魚等可有效控制水體中野雜魚蝦的生長繁殖,減少與主養魚爭食、爭氧的競爭壓力。(4)定期攪動底泥攪動底泥可促進底質不斷分解,控制水質變化。生產中,一般可每隔10~15天攪動一次,每次攪動面積不少於水體面積的1/3,且以晴天中午攪動效果最好,悶熱、氣壓較低天氣則切勿攪動。(5)開機增氧調控精養池塘應配備專門的增氧機,其中以葉輪式增氧機增氧效果最好,開機增氧可使水體對流,增加水體溶氧和散發有毒氣體。但應注意開機時間,晴天宜中午開,陰天宜清晨開,陰雨連綿天氣宜半夜開,每次開機時間為1~4小時,一旦有浮頭危險時可及時開機增氧。(6)使用藥物防控規模養殖,養魚池塘養殖密度較大,又不能經常換水的池塘,應定期採用生石灰調節水質,以減少硫化氫等有毒氣體的毒害。生產中,一般每次每畝(1畝=667平方米)水面可用生石灰15千克,加水後全池潑灑,每隔20天左右潑灑一次。光合細菌具有淨化水質,增加水體溶氧水平等作用,還可作為濾食性魚類的餌料,可每隔20天全池潑灑1次。魚池中藍藻過多,可用硫酸銅抑制,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7毫克,效果良好。

作者:王文彬 單位:湖北省英山縣水產局

Tags:水體溶氧浮頭池塘缺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