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由 待曉兒 發表于 運動2021-12-08

簡介兩處爭議:嫁娶雙方身份與德行描寫雖然《何彼穠矣》一詩明確提到了“平王之孫”與“齊侯之子”,但對於這一對新人的身份還是出現了爭議

詩經何彼襛矣朗讀

《何彼襛矣》一詩出自《詩經·召南》,是“

正風”中為數不多的微含諷意的作品

,但這種“諷”意並不濃厚,只是借旁觀者之口來發出的質疑。

正是因為這樣的表達效果,所以歷來詩家對這首詩歌的解讀也各有偏重。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敘事雖有民歌風味,但顯然有精心構建

《何彼穠矣》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是“風詩”中十分常見的結構:

何彼襛(nóng)矣,唐棣(dì)之華!曷不肅雝(yōng)?王姬之車。

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平王之孫,齊侯之子。

其釣維何?維絲伊緡(mín)。齊侯之子,平王之孫。

這首詩從具體文字來說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主要描寫了王姬出嫁的場景。比較奇特的是,

《何彼穠矣》保留了極為明顯的民歌特徵,而本質上卻並沒有民歌的隨意性。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前兩句看似問答形式,但實際上是感嘆的語氣,也是民歌中經常使用的方法。就好像後世李白描寫蜀道之難的時候,也用“噫籲嚱”這種感嘆方式開篇一般。

也有解詩者認為是“設問”形式,但很顯然,除第三章外,前兩章只有問句,沒有答句。“唐棣之華”與“華如桃李”都是對“穠”的具體引申,即“穠”到了什麼樣的程度。

那麼,這麼華麗的場景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章後半部分交代了,這是描寫王姬車駕的。

既然引出了王姬,那麼第二章“華如桃李”的詠歎自然就是講王姬的美貌了。那王姬來做什麼呢?這時候就出場了第二個人物,即“齊侯之子”。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敘述逐漸明朗,王姬與齊侯之子一同被提及,第三章就交代了事情的緣由。原來,這是描寫的二人成婚的場景。

從這裡可以看出,《何彼穠矣》雖然具有民歌的風味,但在敘事上顯然是有精心構建的。

民歌是一種隨意寫就、演唱的俚俗文體,內容上往往沒有強邏輯關聯,結構上也比較隨性,更像是即興演唱,可以隨時變換。

而《何彼穠矣》因為經過采詩者整理編輯,在保留民歌特色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出精心構建的痕跡。

而關於這首詩的解讀,也明顯地分為了兩個陣營。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兩處爭議:嫁娶雙方身份與德行描寫

雖然《何彼穠矣》一詩明確提到了“平王之孫”與“齊侯之子”,但對於這一對新人的身份還是出現了爭議。

最初很多解詩者認為,“平王”並非周平王,而是周文王。但這種說法有兩個致命的漏洞。

文王時代,姜子牙尚未封齊,“齊侯之子”一說沒有依據;即使退一步講,文王的孫女即武王的女兒,或同一輩子嗣,而武王的元妃為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兒,那武王的女兒就是姜子牙的外孫女,她又怎麼可能嫁給齊侯之子呢?這亂了輩分。

至此,“平王”就是春秋時期的周平王,得到了眾多解詩者的認同。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平王東遷”發生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也開啟了東周時代,是禮崩樂壞的開端。

所以,“召南”作為正風收錄的這首《何彼穠矣》,在內涵解讀上就出現了爭議。

《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歌是“美王姬”的,即:

雖則王姬,亦下嫁於諸侯,車服不繫其夫,下王后一等,猶執婦道以成肅雍之德也。

是說,王姬貴為王室之女,但並沒有因為身份而表現得高人一等,而是遵循著作為妻子的本分,這是美好的品德。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如朱熹等解詩者都認同此說,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召南”為正風,所歌詠的往往是王室、諸侯正面的品德。

但如此說來,“曷不肅雝”一句又無法解釋。

這句詩講的是,在旁觀者看來,這次車駕極盡奢華,卻並不莊嚴肅穆。很顯然是一句略帶貶義的描述。

所以,也有一些詩家認為,《何彼襛矣》作於平王之世,以旁觀者的姿態稍微表露出“諷刺”意味,而不是直接指斥,也不違背“溫柔敦厚”的正風意旨。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如今的很多學者認為,這首詩諷刺的是王室貴族的奢靡風氣,雖有一定的道理,但在詩歌原文上看不出來。

《何彼襛矣》除了“曷不肅雝”一句之外,並沒有對奢侈、華麗等外飾表露出不滿,反而只有驚歎,不能據此認為此種奢靡風氣是詩歌諷刺的主旨。

方玉潤等人認為,

“曷不肅雝”一句以不莊重、肅穆的感觀描寫,真正的用意是對王姬德行表示疑惑。

但並未確定其德行有虧,只是以旁觀者的視角來透露的。這也符合古人“華實”對立的觀念。

《何彼襛矣》:對王侯婚事的讚美中,蘊含著些許諷刺的意味

所以,《何彼襛矣》的真正內涵,應該是在歌頌王姬美貌、華貴的同時,也懷疑其德不稱位,表露出些許的“諷”意。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待曉兒

Tags:何彼王姬侯之子民歌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