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龍和中國人的真實關係是什麼? 左傳拾趣

由 榕宏網路雅婷 發表于 運動2021-07-05

簡介‘’蔡墨回答說:‘’其實並不是龍聰明,而是人不聰明

古氏家族排全國第幾名

食間三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魏獻子(魏舒)為晉國正卿(首席執政),他的兒子魏戊為梗陽(今山西太原市清徐縣)大夫。魏獻子讓兒子當地方長官屬於‘’舉賢不避親‘’,另一位晉大夫成鱄評價魏戊‘’遠不忘君,近不逼同,居利思義,在約思純,有守心而無淫行‘’,他認為魏獻抬舉兒子的行為沒有任何不妥,並且說:‘’夫舉無他,唯善所在,親疏一也。‘’意思是隻要人好,不論親疏都應舉薦。連孔夫子聽說此事之後都表示完全贊同,說:‘’可謂義矣。‘’可見魏氏父子二人都是一時賢俊。

龍和中國人的真實關係是什麼? 左傳拾趣

魏戊當上大夫不久,梗陽地方上有人打起了官司,魏戊不能決斷,就把案子上交,請父親魏獻子來判案。訴訟一方的大宗(家族中嫡系長房那支為大宗,其餘為小宗)以女樂(歌舞女藝人)行賄,魏獻子打算接受賄賂。魏戊知道後對大夫閻沒、女寬二人說:‘’主上素以不受賄賂名聞諸侯,如果他接受了梗陽人的賄賂,那對他來說就沒有比這更大的受賄了。請二位務必加以勸諫!‘’二人答應了他的請求。

當日退朝之後,二位大夫在魏獻子家庭院內等候。獻子到家,等食物送上來,便召二人共同用餐。席間上菜過程中二人三次嘆氣。等吃完飯,獻子先讓二人坐下,然後問道:‘’我從叔伯長輩那裡聽說‘唯食忘憂’,意思是人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忘記煩憂。兩位食間三嘆,是何緣故呢?‘’閻沒和女寬二人異口同聲回答說:‘’因有人賜酒給小人,所以我二人昨晚沒有吃飯,眼下正餓得慌。菜剛上的時候,唯恐不夠吃,因此嘆氣。等上到一半,又覺得內疚:‘難道將軍請我等吃飯會不夠吃飽的嗎?’為此又一次嘆氣。等菜上完,我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明白其實只要剛剛滿足就行了。‘’魏獻子瞬間明白二大夫借題發揮,勸自己戒除一時貪念,適可而止。於是拒絕了梗陽人的賄賂。

龍和中國人的真實關係是什麼? 左傳拾趣

古人說話的邏輯與語言都與今日不同,乍一看感覺很繞,細細品味或可有所理解。

龍見於郊——關於龍的對話

前513年秋,晉國首都絳城郊外有龍出現。晉國正卿魏獻子和大夫蔡墨二人就此展開了一場對話。

魏獻子詢問蔡墨:‘’我聽說蟲類(古代有一段時期對很多動物都稱為蟲,鳥是羽蟲,蛇是長蟲,老虎是大蟲等等……)沒有比龍更聰明的了,因為龍從來不為人所生擒,所以可以稱其為‘智’,是這樣嗎?

龍和中國人的真實關係是什麼? 左傳拾趣

‘’蔡墨回答說:‘’其實並不是龍聰明,而是人不聰明。上古時期就有人豢養龍,國內因此有豢龍氏、御龍氏。‘’魏獻子說:‘’這兩個古氏我也曾有所耳聞,但不知具體情況,你能說說嗎?‘’

蔡墨回答說:‘’昔時飂國的國君叔安,他的後裔有叫董父的,非常喜歡龍,能夠根據龍的嗜好來飼養它們,因此有很多龍依附於他。董父將這些龍馴養起來,以此事奉舜帝。舜帝因此賜他‘董’姓,為‘豢龍’氏,並將鬷川封給他,鬷夷氏就是他的後人。因為這個緣故,帝舜氏世世代代都有畜養龍的。到了夏代的孔甲,由於他的德行能順於上天,天帝賜給他黃河的龍和漢水的龍雌雄各兩條,用以駕車。孔甲不能飼養,又找不到豢龍氏。當時陶唐氏(陶唐為堯所治地)已經衰弱,後來有個叫劉累的去向豢龍氏學習馴龍,以此事奉孔甲,能夠飼養這幾條龍。孔甲嘉許劉累,賜他為御龍氏,替代豕韋(祝融氏)的後代。後來有一條雌龍死了,劉累偷偷把它剁成肉醬呈給孔甲。孔甲不知是龍肉,食後覺得味美,就讓劉累再弄些來。劉累一害怕就跑路了,逃到魯縣落腳,範氏就是劉累的後人。‘’

龍和中國人的真實關係是什麼? 左傳拾趣

魏獻子接著問:‘’那麼現在為什麼沒有人馴龍養龍了呢?‘’蔡墨回答說:‘’凡物都有它的管理者,官員要不斷完善管理的辦法,日夜不停地思考。一旦失職,官員就要丟失性命。管理事物的官員世世代代從事同樣的事業,這些生物才會聚在一起聽其豢養。如果遭到丟棄,生物就會隱藏潛伏,抑鬱而不生育。因此國家有五行之官,世代繼承氏姓,受封為公卿,受祭為貴神。木正(即木官之長,下同)叫句芒,火正叫祝融,金正叫蓐收,水正叫玄冥,土正叫后土。龍,是水中生物,水官既遭廢棄,所以龍再也不被人所生獲。不然,《周易》中有‘潛龍勿用’‘見龍在田’‘飛龍在天’‘亢龍有悔’‘見群龍無首’‘龍戰於野’,如果龍不是時時可見,誰又能做出這種描述呢?‘’

透過魏獻子與蔡墨二人的對話,大致可以得出如下推論:

一、龍始終只存在於人們的傳說當中,即使是這場對話的前提——龍見於絳郊,也只是人們的見聞,沒有實物可證。蔡墨所言除了傳說就是推論,並沒有確鑿可證的東西。

二、龍是蟲類(動物)的一種,蟲類(動物)當中最聰明的。

三、上古時曾有專門的官職負責馴養龍。

四、龍一度被用來替夏朝君主拉車。

五、龍的體積不會太大,估計跟馬差不多,否則四條龍拉一輛車會極不協調。

六、除了傳說,現實中誰也沒有見過或捕獲過真正的龍,活的沒有,死的也沒有。《左傳》迷信頗多,也只是轉述傳言而沒有提及實物。

七、龍的地位談不上多高,頂多有些靈異,人們有時會祭祀一下,有時也懶得理。十年前鄭國發大水,有人在城外洧淵看見龍在水中爭鬥,人們想辦一場祭祀消災,為當時執政官子產所拒絕。子產說:‘’人鬥,龍不會看;龍鬥,人看它做什麼?祭祀祈禱又有什麼用呢?那裡是它們居住之所,難道祈禱它們離開嗎?我無求於龍,龍亦無求於我。‘’可見當時人與龍的關係並非那麼緊密,對龍的祭祀只是為了消災避禍,而非出於崇拜。

上一篇:羊舌氏的宿命 | 左傳拾趣

END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援吧

Tags:魏獻子蔡墨劉累二人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