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名人百科」大略勝先賢,“霹靂”手段成大業——天聰汗皇太極

由 歷史風雲再起 發表于 運動2021-06-22

簡介後來皇太極登上了皇位,他感念這條巨蟒的救護之功,命人在盛京城北修建了這座廟,並且給這條巨蟒封了個名號叫“金花教主”,經常派人來祭祀它

紅頭蛇是什麼蛇

「名人百科」大略勝先賢,“霹靂”手段成大業——天聰汗皇太極

浪淘沙·皇太極

塞外起銷煙,鐵馬揚鞭,三徵蒙古五侵關。建國登基謀霸業,虎視中原。

大略勝先賢,指點江山,新融滿漢定坤乾。一統藍圖方繪就,猝別人間。

【名人簡歷】

天聰汗愛新覺羅·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注意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作戰,確定滿族族名,建立清國,為清王朝的確立和後來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歷史功過】

世間有很多天然的巧合,“皇太極”這個名字竟與漢族皇帝的繼承人“皇太子”的讀音非常相似。或許皇太極剛一出生,就註定了他必須是一統天下的清王朝皇帝。而現實中的皇太極也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明君,他博覽群書,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既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又十分嚮往漢族文化。他興利除弊,優禮漢官,發展經濟,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人物傳說】

皇太極改國號“大清”的傳說

皇太極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千古,史冊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另一件就是改國號大金為大清。

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瀋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皇太極為什麼改國號為“大清”呢?原來。傳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慌忙趕路,馬被累死。努爾哈赤難過地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於是“大金”就改成“大清”了。

昭陵蛇神廟的傳說

昭陵是個充滿傳奇的地方,不單單因為它的主人皇太極的戎馬一生和複雜糾葛的愛情,也不單單因為裡面有個神奇的聖號碑,它的獨特之處還在於,昭陵有座蛇神廟,這可是在其他清代關內關外所有皇陵中僅有的,可謂“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為什麼要在關外皇陵修建這樣一座寺廟?這廟什麼時候修建的?為啥不修其他神佛而單單選擇了蛇神?種種謎樣傳說讓人困惑不解。

要說這蛇神廟可是和土地爺的待遇差不多,我們常常在農家或者電視劇裡見到土地廟,矮矮小小地建在壁上。昭陵的蛇神廟也不大,人們也進不去。

此廟位於昭陵“風水紅牆”外東南角、更衣亭的後身兒。整體坐北朝南,全高3米,長、寬各2。63米。造型是硬山式,四面以毛石砌築,屋頂正脊、大吻、瓦壠、滴水及獸頭均以泥灰雕成,也有說是用水泥雕成的。小廟正面闢有一個半圓形小門,門楣上方有半圓形石額,上面刻有“蛇神廟”三個紅色大字,筆畫彎彎曲曲,就像盤曲的紅色小蛇。廟裡倒是沒像土地爺那樣有神牌。廟的四周還散放著兩隻各高有2米有餘的石獅子以及兩塊方形巨石。廟臺前面有一塊拜墊石,供人們祭拜叩頭許願,還有個用磚搭成的香爐,爐內香灰滿滿,爐子裡插著香條,直到現在香菸繚繞,香火不斷。

其實,在昭陵外面,不僅有這一座蛇神廟,西邊其實還有一個小廟,二者原先是對稱的,只是目前那座小廟早已經消失了,供奉的是哪路神仙目前也不知道了,只剩了“蛇神廟”。

那麼,為何要修建這樣一座寺廟呢?

這座蛇神廟是在皇太極生前修建的,而昭陵的修建要晚於這座蛇神廟。這廟裡面供奉的是一條巨蟒叫做“金花教主”。

當年皇太極還是位能征善戰的阿哥,他領兵打仗從不退縮,也因此取得了很高的威望,得到努爾哈赤的賞識。加上正當年輕,人們都對他非常佩服。可是勝敗乃兵家常事,常勝將軍畢竟是神話。有一回,皇太極打了敗仗,他率領的八旗勇士被明軍衝得亂七八糟,陣型登時潰散,皇太極在眾人掩護下撤退,無奈明軍非常勇猛,四周保護皇太極的勇士們有的被斬於馬下,有的重傷不支,有的則被衝散沒了蹤影。皇太極到最後只剩了單槍匹馬。

他渾身浴血,衝上了一座山峰,打算登高望遠尋找出路甩脫追兵,無奈竟然攀登上了一座險峰,那山峰前路便是斷崖,皇太極走投無路,仰頭痛呼:“難道我命就要在這裡終止了嗎? ”山下的明軍蹄聲得得、衝殺呼喊聲越來越近,皇太極心裡一涼,撫著自己的戰馬掉下了英雄淚。就在他自以為必死準備自殺時,斷崖底突然升騰起了一陣黑煙,黑煙中一雙明亮得如銅鈴一般的大眼瞪著他,皇太極心下一驚。等黑煙散去,卻原來是一條花斑巨蟒,它高昂著頭迅速盤到皇太極腳下,見明軍上來,這巨蟒竟然突出血紅舌頭嘶嘶作響,明軍嚇得一時呆了。趁這光景,皇太極馬上抱緊巨蟒,逃出了包圍圈。

後來皇太極登上了皇位,他感念這條巨蟒的救護之功,命人在盛京城北修建了這座廟,並且給這條巨蟒封了個名號叫“金花教主”,經常派人來祭祀它。

民間傳說,這金花教主其實原來是一位幻化成美麗姑娘的蟒精,有一次,她在戰亂中差點被亂馬踐踏致死,皇太極在殺伐中突然見到一個灰頭土臉在亂軍中逃命的姑娘,心下不忍,便救了她。這姑娘感恩戴德,又覺自己與皇太極身份懸殊,不能以身相許報恩,於是她加緊修煉,終於法力大進,以後每次聽到皇太極去打仗,就悄悄相隨,自己卻始終沒有露面。等皇太極修了蛇神廟,受到眾人供奉,她終於修成正果位列仙班。後來,皇太極去世,這姑娘心下感傷,於是日日守著皇陵,相伴皇太極左右。

據上世紀30年代身任昭陵管理員的苗文華證實,昭陵附近確實有紅頭蛇出沒。再說,現在的昭陵都古樹遍地,枝繁葉茂,生態環境極其好,放在清代,這裡更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普通百姓根本進不去,而昭陵地區還不是現在大家所看到的“經濟繁華區”,而是地廣人稀的郊外,人跡罕至。因此昭陵地區在清代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合野生動植物繁殖生長,出現各種鳥類、蛇類乃至大型動物也不是沒有可能。

凡是修建寺廟,必然有跡可循。李鳳民說:“在皇陵之內修建這樣一座與皇陵風馬牛不相及的廟宇,絕對不是隨便之舉,肯定有充分的修建原因和理由,而且也絕對是皇帝欽準的結果。只不過是目前尚未找到官方的原始史料而已。 ”

在漢族人的傳說中,女媧伏羲都是蛇的化身,清代皇帝多講究融合漢文化,對蛇的理解興許也沾上了一點漢文化中蛇妖蛇身的影響。也有說法,說薩滿教文化中,蛇蟒崇拜也佔重要地位。古代英雄神話《天宮大戰》中記述:“蛇就是光神化身,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東海窩集傳》中,記載:“滿族人對蛇和熊既尊重又討厭。……看到蛇就急忙跪下磕頭,因為蛇太多,無法磕拜。”這說明,古代的滿族是崇拜蛇的。

【生平大事】

“霹靂”手段成大業

清太宗皇太極之所以能繼承努爾哈赤的事業,並且建立起最後的大清王朝,有著他自己的一套不同於常人的措施,這種英明果敢的政治手腕,使他在無論是用兵還是改革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清太宗皇太極是後金第二代君主,天命十一年在瀋陽繼後金汗位,第二年年改元天聰。皇太極即位後,首先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其次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並頻頻攻打明朝,而且對明朝步步進逼,經過多次的征戰,他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並正式稱帝。

皇太極剛剛繼位的時候,後金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鮮的包圍,處境處於孤立狀態。而內部由於貴族分權勢力的矛盾,衝突日益嚴重。他雖繼承了汗位,但實際上是同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按月分值”政務。權力分散,事事掣肘,徒有“一汗虛名”。

於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推進封建化的改革,皇太極決定採取各個擊破的手段,打擊、削弱分權勢力,提高汗權。天聰四年,皇太極以阿敏棄守灤州、永平(今河北盧龍)、遷安、遵化四城的罪名,將其終身幽禁。五年,莽古爾泰同皇太極發生口角時,竟拔刀相向。皇太極遂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爾泰大貝勒銜。至此,四大貝勒僅剩他和代善兩人。

天聰六年,皇太極終於廢除了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政務的舊制度,攻錦州投降。至此,明朝在關外僅剩寧遠一個城市。

巧間明君臣

在對明軍作戰時,皇太極雖然智勇雙全,但是仍然沒有取得戰場的勝利,這是因為明軍有忠勇的悍將。他巧妙地利用了當時明朝皇帝對良將的懷疑,借刀殺人,除掉了自己的心頭大患。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個兒子。努爾哈赤去世之後,他接替了汗位。這時,明朝的大臣袁崇煥派來使者弔唁努爾哈赤,而真正的目的就是試探新頭領的動向。當時皇太極要休整軍隊,於是就派使者回訪袁崇煥,商議罷兵的事。其實,雙方心裡都明白,這不過是為下一次戰爭做最基礎的準備。

於是,袁崇煥利用這段時間,加緊修復了錦州、中左衛、大淩河等城市的防禦工事。果然,第二年,皇太極就嚮明軍發起攻擊。

皇太極同時攻打錦州和大淩河,但遭到錦州守將的頑強抵抗,所以在錦州並沒有得手。袁崇煥鎮守寧遠城,打算派四千人去支援錦州。但援兵還未出發,皇太極的大軍就殺了過來。袁崇煥率領部分軍隊堅守城內,派大將滿桂、尤世祿出城,憑藉著護城河,佈列車陣與火器陣,與後金兵作戰。後金兵再次遭到了非常大的損失,大將濟爾哈朗等都受了傷。

皇太極攻不下寧遠,於是就掉頭再次打錦州,但是仍然沒有攻下來,只得將兩座已被他佔領的小城拆毀後退兵。當時稱這次寧遠、錦州保衛戰為“寧錦大捷”。

袁崇煥打了勝仗,當時朝中權勢重大的宦官魏忠賢一夥卻冒領軍功,享受豐厚的賞賜,明熹宗還責備袁崇煥沒有發兵救錦州,在宦官和皇帝的雙重壓力下,袁崇煥被迫辭職。

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崩,他的弟弟朱由儉繼承皇位,也就是明思宗。他是一個雄心勃勃的皇帝,而且勤於政事,即位後企圖挽救即將滅亡的明朝,但他急於求成,更可怕的是他非常剛愎自用。皇帝還沒做多少年,他就去世了,袁崇煥也沒得到他的重用。

其實崇禎帝也曾對袁崇煥抱了很大的期望,重新起用並授予他為兵部尚書、督師,指揮河北、遼東以及山東、天津等地的軍務。不僅這樣,崇禎帝還親自在便殿召見袁崇煥,問他以後的打算。袁崇煥當時非常自信地說:“臣下的計劃都寫在奏疏裡。如果陛下能授給臣下行使全權的話,大約五年,可以恢復遼東全部土地。”

崇禎帝聽後非常高興,當即賜給他一口尚方寶劍,特許他擁有執行公務的全權。又命兵部、戶部、吏部在兵權、錢糧、用人等方面,全力配合他。

袁崇煥回到寧遠,首先全力整頓寧遠的防務,加強士兵訓練和火器糧草的儲備,申明紀律,鼓勵士氣。

袁崇煥率重兵在寧遠堅守,阻止了皇太極經山海關進兵北京的道路,於是皇太極便轉而從防守比較薄弱的其他長城關口入侵。

公元1629年農曆十月,皇太極率大軍十多萬,繞道從喜峰口(在今河北遵化東北)、大安口(在今河北遵化北)越過長城,向北京進兵。

儘管這幾個關口屬於薊遼總督劉策管轄的範圍,袁崇煥還是認為他自己有保衛京城的責任,就派了一支軍隊趕到薊州,阻攔後金的軍隊。但是這支援軍傷亡不小,且未能擋住後金兵。眼看後金兵即將殺到北京城下,此時的袁崇煥著急了,就親自帶著重兵,日夜兼程,趕回北京,自己來保衛京城。

殘留的魏忠賢死黨趁機造謠說:“袁崇煥與皇太極講和,就是跟他勾結。這次皇太極進攻北京,正是袁崇煥蓄謀引來的。”生性多疑的崇禎皇帝,不由得對袁崇煥起了疑心。

「名人百科」大略勝先賢,“霹靂”手段成大業——天聰汗皇太極

袁崇煥

袁崇煥的隊伍是千里賓士到北京時,已經非常疲勞了。崇楨帝召見時,袁崇煥提出希望讓他的將士到城裡休整一下。崇禎帝口頭上對袁崇煥說了番慰勞的話,但拒絕了他進城休整部隊的要求。袁崇煥不得不把隊伍駐紮在廣渠門外。

此時,後金軍隊與袁崇煥的軍隊打了幾次仗,相互都有些傷亡。皇太極無奈之下就準備退兵,但他不想就這麼無功而回,他知道,要打勝戰役就要除掉袁崇煥。而此時剛好後金兵抓到兩個明朝太監,關在營帳裡,他就偷偷地叫人作了一些安排。

晚上,兩個太監還被關在營帳裡,沒有人跟他們說話,營帳非常安靜。忽然,他們聽到營帳外看守他們計程車兵在說話。一個說:“今天我們主動退兵,恐怕是大汗的意思。”

另一個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前面一個回答說:“今天見大汗跟明營裡來的軍官說話,說什麼密約……聽說那兩人還是袁督師的密使……”

那天晚上,皇太極讓人放鬆了對兩個太監的看守,故意讓他們找到一個機會,順利地逃了出來。一到宮裡,他們就向崇禎帝報告他們所聽到的話。崇禎帝聽過他們的話,聯想起先前的一些模稜兩可的謠言,還有袁崇煥要求軍隊進城休整的事,越想越覺得可疑,他不敢再深入細想,立即宣袁崇煥進宮。

袁崇煥以為這個時候皇上宣他一定是有什麼軍情大事,沒有起疑慮,匆匆地趕到宮裡,但是,他剛進去,就被禁衛士兵拿下,第二年崇楨帝就將他處死了。

袁崇煥死後,皇太極立即回到遼東,對後金的政治、軍事做了許多有效的改革。他還將後金的都城遷到遼陽,之後又遷到瀋陽,並改名為盛京。為避免引起漢人對金國的痛恨和反感,他把國號改名為清,又將女真族改名為滿族。從此,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增加了一個滿族的名稱。

重用漢人

清朝剛剛完成統一大業,一度抑制漢族大臣,但是到了皇太極掌權期間,他卻能夠重用漢族大臣,由此可以看出皇太極的遠見卓識。

努爾哈赤統治時期及其以前,以他為首的女真貴族,對投降的漢官儒士是一律瞧不起的。天命八年,當時報有復州漢人可能叛逃,於是努爾哈赤立即派兵鎮壓,當時明朝降將李永芳娶了努爾哈赤的孫女,貴為額駙(駙馬),大臣就勸諫努爾哈赤對此應該慎重。之後復州漢人果然叛逃,努爾哈赤遂將其事件遷怒於李永芳,將他臭罵了一頓,還革了他的職。

還有一次,議兵時李永芳與貝勒阿敏觀點不一致,阿敏竟然勃然大怒,大聲辱罵:“你就是一個奴隸,你多什麼嘴?你以為我就殺不了你嗎?”堂堂的駙馬爺都被當作奴隸看待,其他漢人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了。

努爾哈赤去世之後,皇太極繼承了大權,他卻不是這樣做的。他積極調整滿漢之間的關係,彌補了一些努爾哈赤晚年的錯誤。他非常優待漢官,其中重用范文程就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皇太極讓漢臣范文程參與軍政大計,每當議論朝政的時候皇太極總是習慣性地問:“范文程知道嗎?”遇到臣子辦事不力、處理不當的事情,皇太極總是說:“為什麼不和范文程商量以後再行事呢?”如果眾奏事大臣回答說:“范文程也是這麼認為的。”皇太極就不再多想,立即拍板同意。

有一次,范文程請病假在家休養。沒有了他,公務堆積如山需有人處理,但皇太極對別人處理不放心,就下令等范文程病癒後再行處理。撫諭各國的公文和皇帝詔書,也都交由范文程起草。起初,皇太極還檢查閱覽一下,後來就不再詳細審閱了,對范文程說:“你不會出什麼差錯的,我相信你。”可見,范文程出手的文字,在皇太極心目中,已經達到免檢的標準了,更可以看出,皇太極的眼中,滿人和漢人並沒有什麼實質上的差別。

范文程非常孝順。有一回,他進宮陪侍皇太極用餐,飯菜很豐盛,有很多山珍海味,范文程在就餐的時候,突然想到父親從未吃過這些好菜,思來想去沒捨得吃,想留下給自己的父親嚐嚐。皇太極看到范文程這樣,就立即明白了他的心思,馬上派人將這一桌美昧佳餚撤下來送到范文程家裡,賜給他老父親吃。

後來,范文程做到內秘院大學士,可以說,這是清朝時期首次任用漢人為宰相,也是為清朝任用漢人的開始。

【秘聞軼事】

皇太極的白馬

在皇太極的陵墓——瀋陽昭陵前的石雕群中,有兩匹與真馬一般大小的漢白玉石雕白馬。據說是仿照皇太極生前所騎兩匹戰馬雕刻的。皇太極被稱為“馬上皇帝”,這對白馬助他取得天下,自然功不可沒。而這兩匹白馬救主的故事也一直被傳為佳話。

當年皇太極南北征戰時,有兩匹白色戰馬受到他的特別喜愛。這兩匹白馬因為體形胖瘦的差異而分別被喚作“大白”和“小白”。大白日行五百里,並長於馳騁疆場。攻敵破陣,上陣廝殺時,每戰必勝;小白日行可達千里,擅於行軍趕路,奔跑起來快如閃電。尤其是因為皇太極體形豐碩,在所有的戰馬中,只有“大白”和“小白”堪負其重,這自然也是它們得到皇太極垂青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了。兩匹戰馬發揮各自的優勢,伴隨著主人馳騁沙場,屢建戰功。

有一年盛夏,皇太極之父努爾哈赤在大淩河與明軍交戰時受阻,形勢萬分危急,即派人前往盛京告急。皇太極聞訊親率大軍前往救援,盛京距大淩河五、六百里之遙,再加上天氣酷熱難奈,道路難行,如果是騎普通戰馬前去救援的話,必定不能及時趕到,而皇太極騎著小白一夜之間便趕到了戰場,在明軍措手不及之時將其打退,小白在這次行動中立了頭功。

還有一次,號稱“萬人敵”的駐大淩河明軍副總兵祖大壽趁夜偷襲皇太極的營帳,他首先執刀闖入大帳,砍倒了兩名守帳侍衛。而中軍帳中正在閱讀文書的皇太極絲毫也沒有察覺,在這危急時刻,帳外兩匹白馬急驟的嘶叫聲使皇太極從聚精會神中回過神來,他這才知道自己正面臨著生命危險,急忙抽劍迎戰,最終在隨後趕到的八貝勒幫助下化險為夷。

在松山、杏山戰役中,有一次皇太極的人馬在山下宿營休息之時,又遭松山城的明軍總兵曹變蚊的偷襲。他們趁皇太極的部下人困馬乏、睡意正酣之時殺入大營,衝進了帳中。在這緊要關頭,又是白馬的嘶鳴聲將皇太極和他的部屬從睡夢中叫醒,及時趕到的弓箭手和侍衛把偷襲人馬打退,又一次保全了皇太極的生命,這一次同樣是白馬的功勞。

後來,這兩匹白馬伴隨著主人浴血衝殺,使得皇太極一舉打敗明軍十三萬,活捉明薊遼總督洪承疇,最終建立了大清朝,大白、小白為此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太極死後,他的子孫仍念念不忘兩匹白馬的開國之功,清康熙帝就曾寫下“昭陵石馬獨超群,大白小白奏殊勳”的“石寶歌”以頌揚其功。

皇太極與宸妃的生死戀

以武功著稱的皇太極卻有兒女情長,他與宸妃的婚戀,堪稱佳話。

皇太極時的瀋陽故宮中,有所謂“崇德五宮”后妃,這五宮為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崇德五宮后妃的地位遠高於其他妃子。

「名人百科」大略勝先賢,“霹靂”手段成大業——天聰汗皇太極

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的兩個女性嫁給了皇太極,姑姑居中宮,享“椒房之尊”,二侄女為永福官莊妃。後來在一次親戚會面中,莊妃的親姐姐海蘭珠隨母朝見皇太極,皇太極見海蘭珠婀娜多姿,端莊秀美,就生了愛慕之心,再加她久負溫良賢淑的盛名,於是顧不得從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已納了一後一妃,還一定要娶這位美女。第二年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於是,後宮中出現了一姓姑侄三人同一夫的新鮮事,海蘭珠被封為東宮(天雎宮)宸妃。皇太極對這三位后妃恩寵有加,其中尤以宸妃最受寵愛。

海蘭珠與皇太極成婚時已經26歲,並非豆蔻年華,但是她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肌膚雪白柔潤,麗質天成,決不亞於那些“二八佳人”,同時她又有一種少女不具備的成熟美,再加那賢淑的美德,更受皇太極青睞。此時皇太極已過不惑之年,比宸妃大16歲,二人形影不離,情投意合。皇太極封她為“東宮大福晉”,僅次於皇后,位居四妃之首。東宮也賜名為“關雎宮”,因為《詩經》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詩句。取名關雎是對海蘭珠姣好容貌的讚美,又是對她賢惠溫柔的歌頌。

崇德二年,宸妃在關雎宮生下一位皇子,按長幼排列,這是皇太極的第8子。

皇八子誕生之慶典,甚至蒙古各部落的首領均來供奉大量賀禮,一時間,盛京(今瀋陽)城內熱鬧無比。此時的皇太極,開疆拓土,稱雄於東北,加之嬌妻產子,諸事順遂,可謂春風得意,躊躇滿志。宸妃更是看在眼裡,美在心頭,喜上眉梢。

可真應了“好景不長”這句俗語,倍受嬌寵的皇八子不到1歲便夭折了。痛失愛子,使皇太極十分悲痛,然而他畢竟是一國之君,是個男子漢,況且他還有健在的7個兒子,而且兩天之後,莊妃又給他生了一個皇子,得子的喜悅在某種程度上又緩解了他的悲痛。莊妃也是他傾心喜愛者,雖不如其姐宸妃,但也是四大妃子之一。

受打擊最大的是宸妃,皇兒去後,她朝思暮想。魂索夢牽,白天不進飲食,夜晚徹夜難眠,終日以淚洗面,不久便身染重病。皇太極除多方安慰開導外,又厚賜宸妃財物儀仗,但是,這一切都無法醫治她失子的心病。海蘭珠終於撒手人寰,命歸西天,年僅33歲。

宸妃病危時,皇太極正率軍在前方打仗,作為三軍統帥,是不應該離開陣地的。可是,宸妃不是一般的妃子,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皇太極還是決定返京探望宸妃,在作了細緻的軍事部署後,便啟駕返還盛京,一路上馬不停蹄。剛入盛京城,就傳來宸妃去世的噩耗,來晚了一步,未得與心愛的人訣別。

皇太極搶入大清門,直撲關雎宮,出現他面前的只是宸妃那香消玉殞的遺體。皇太極耐不住巨大的悲痛,哭天號地,淚如雨下。周圍諸多官員、皇妃宮女、皇子公主,也跟隨皇太極,大哭不已,一時間哭得天昏地暗。

皇太極與宸妃情深意篤,宸妃之死,對皇太極精神打擊極大,於是“飲食頓減,違和”,以致害了一場大病,自此後再沒有重返松錦戰場,從而也結束了他40餘年的戎馬生涯。

對宸妃的魂牽夢索,使皇太極難以自拔。自宸妃死後,皇太極頻繁地舉行各種祭典活動,並請僧道人等為宸妃佈道誦經,超度亡魂。皇太極親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淚下。

松錦大戰捷報頻奏,關外四座重鎮全部歸屬清朝,關外障礙既除,那麼揮師入關,逐鹿中原亦指日可待。然而,戰爭勝利的喜悅,似不能沖刷掉皇太極的悲傷。對宸妃的思念與難解的憂傷,嚴重損害了皇太極的健康,以致他的身體日漸衰弱,甚至連日常朝政也“難以躬親辦理”。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後,皇太極也病入膏肓,死在清寧宮,靈魂追尋宸妃而去了,享年52歲。

歷史記載皇太極是“無疾而”,年僅52歲怎麼算是無疾而終呢?史學界對他的死至今尚無定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宸妃海蘭珠的早逝,是一個重要原因。

雖說自古帝王多無情,但不可否認的是,皇太極和海蘭珠之間是有真感情的。

一個以武功見著、馳騁疆場的皇帝,竟有如此真摯的兒女之情,實在令人耳目一新,這也說明了皇帝是人,不是神。

喜愛歷史的皇太極

歷史是一面鏡子。中國曆代帝王中很多人都有讀史的習慣,想借助歷史去尋找建立和鞏固統治的理論根據。宋朝的英宗皇帝命令著名的歷史學家司馬光論述歷代君臣事蹟,編纂成書,“善可為法,惡可為戒”,為統治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宋神宗就給這部鉅著取名《資治通鑑》。從此學習歷史,成了後代統治者更加自覺的行動。

清太宗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皇朝的開創者,他喜愛歷史,即使在非常緊張的處理軍政大事情況下,也堅持閱讀歷史。僅據《清實錄》等記載,他在作後金汗及大清皇帝的十七年中,涉及他學史、講史的至少有五十餘處。

太宗喜愛歷史有深遠的淵源,也同當時現實分不開。中國古老而又悠久的歷史,特別是封建社會的歷史,內容豐富,經驗教訓極多,絢麗多彩,引人入勝。太宗雖然是滿族出身,但從他父親努爾哈赤以來,就非常熟悉中國傳統的文化,喜愛閱讀古典名著《三國志》、《水滸傳》等。加上大批漢族知識分子不斷湧進後金和清朝,他們帶去了先進的漢族文化,這些人飽讀中國史籍,奏疏言事,引經據典,對太宗學習中國歷史有很大促進。這部書,不僅有三國時期的歷史,還有以前的歷史,對太宗影響最大的應在其歷史方面。他從這裡學習古代統治者的“治道”。

在閱讀歷史典籍方面,太宗有廣泛的興趣,而且能作出自己的鑑定。太宗學史,講史,涉及範圍廣泛,觸及問題深入,在中國歷史上所有帝王中也很少見。從遠古的唐堯虞舜,直到當代的明清,有漢族在中原建立的漢、唐、宋、明,也有少數民族在邊疆和全國建立的遼、金、元等國家的歷史。他從維護本階級的最高的和長遠的利益出發,選學有關的歷史經驗教訓。他把遼、金、元史作為翻譯和學習的重點就是有力的證明。因為他和父親努爾哈赤所開創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建立的國家。比較而言,遼、金、元這些先他而建立的政權興亡,對他有更直接的借鑑意義。再進一步看,金同後金和清的關係就更加密切,所以太宗愛史莫過於金史。他曾表露出對金史的深厚感情,多次談到自己學習金史的收穫及體會。有時他召集諸王大臣在一起,命令弘文館大臣給大家讀《金史》。他把這部書當作了學習“治道”的活教材。

清太宗喜愛歷史,不是為歷史而歷史,更不是藉此發思古之幽情,他是要從古往今來的歷史變化發展中,吸取一朝一代興亡成敗的經驗教訓,使他所建立的政權長治久安。

【名人評說】

《清太宗實錄》:清太宗作為新興的滿族封建統治者,像中國歷史上所有封建皇帝一樣,要求人人忠君,個個愛國。他多次從歷史上發掘這種材料,大力提倡。太公望是輔佐周文王、武王建立周朝的開國功臣,太宗鑑於他的歷史功績有現實意義,就對群臣講太公望的歷史,勉勵他們為清皇朝竭盡忠誠,發揮最大力量。

閻崇年:皇太極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皇太極帶著遺憾離開了人間,他有兩個遺憾,清史稿說兩個遺憾,第一個遺憾是儲位未定,他白天還處理政事,夜裡突然就死了,沒有來得及處理後事,沒有顧得上,儲位未定,第一個遺憾。第二個遺憾叫大勳未集,就是他要遷都北京、統一中原,這個宏偉的志願,化為泡影沒有實現,這兩個遺願,這兩個遺憾,就由他的兒子順治來解決。

【歷史遺蹟】

昭陵

昭陵地處瀋陽市北郊,又稱北陵,是清朝第二代皇帝--皇太極與其孝端文皇后的陵,是清初關外帝王陵寢中獨具特色的一座。

1643年八月皇太極病歿於清寧宮,同時在盛京城北興建陵園。九月,山陵、寶城宮殿建成,移梓宮至陵寢安葬。順治六年(1649年)四月孝端文皇后病逝,次年與皇太極合葬。整個陵宮工程至順治八年(1651年)才完工。後來康熙年間又建碑樓及明樓,嘉慶年間增設了二柱門、石五供,以後歷代都有修葺。

穿過石五供北面的券洞門就進入月牙城,正面牆上的琉璃照壁壁紅簷綠,上雕荷花和淨瓶。券洞門之上設有明樓,內立漢白玉墓碑,碑高約6米,下承須彌座,碑額浮雕二龍戲珠,碑文以漢、滿、蒙三種文字鐫刻“太宗文皇帝之陵”。

【歷史啟示】

皇太極的成功八字訣

皇太極這個皇帝,完全是他用成功的人生表演所換來的。一個真正成功的演員,不唯是讓他自己入戲,而是還讓觀眾入戲,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這句至理名言,就是皇太極的秘傳帝王之術。

演戲的是瘋子,就是說一個演員,在出演自己的人生角色的時候,必須要投入,要入戲,要真正想象自己是戲中人,體驗並感受到戲中人的悲情歡笑,演到歡樂時固然要心花怒放,演到悲痛時則要淚流滿面,這個是演員的基本功。

看戲的是瘋子——觀眾在鑼鼓開場之前,還是有理智的,但如果演員演技好、水平高,硬生生地將觀眾拖入到劇情之中,為劇中的人情感所控制,那麼觀眾就會表現得比演員還要亢奮,人家演員已經卸妝拿錢走人了,觀眾還在這裡悲歡動情,難以自抑……要讓觀眾放棄對自我的抵制能力,演員的表演功力是決定性的。

而皇太極,他恰恰是有著極高的表演才能,所以他才成為了那個演戲的瘋子,而他的四個政治對手,努爾哈赤的大福晉阿巴亥、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及三貝勒莽古爾泰,這幾個最初只是看戲的觀眾,卻情不自已地被皇太極的精湛表演生生地拖入了戲中,結果把自己搞成了傻子,失去了皇位甚至生命。

那麼皇太極,又是如何表演成功的呢?

如果把皇太極的表演藝術說透了,也就不過是八個字:以德服人,請君入甕。

先說什麼叫以德服人,看看在史書中關於皇太極的記載,忽一會兒為了愛惜將士們的性命,居然連對方的城池都要放棄;忽一會兒為了救被老虎裝進食盒裡的普通侍衛,他居然敢虎口奪食,撲過去把老虎嚇得逃之夭夭……這些記載,不是史官坐在屋子裡瞎掰的,它是皇太極奪取最高權力的政治輿論的一部分。

可以確信,皇太極此人,應該是在他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確定了以德服人的基本策術。這從他7歲時就出任愛新覺羅家族的家務總管一事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要知道,早在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之時,就確定了多生、猛生、快生的生育政策,讓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口實現了超常規的迅猛增長,努爾哈赤自己生育了十六個兒子,舒爾哈齊生了十二個兒子,雅爾哈齊生了十一個兒子……丫頭片子不算,到了皇太極出任八和碩貝勒議制時代的四大巨頭之一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競爭者一百四十五人。

而且這一家子的女人,多半是硬搶了來的:皇太極的生母孟古格格,就是努爾哈赤從葉赫部落強索來的。可想而知,這樣的家庭,其內部矛盾該有多麼的複雜,其親屬關係又該有多麼的混亂……把《紅樓夢》中的鳳姐調到愛新覺羅家裡來打理家務,鐵定會把鳳姐搞到吐血。

推究起來,皇太極7歲時幫老爹努爾哈赤打理家務,想來不過就是拿支筆、拿張紙,記一下該給哪個媽多分塊肘子肉,該給哪個娘多分兩塊銀子,但哪怕是這種活幹得久了,皇太極也會對家裡複雜的社會關係一目瞭然。

女人都是搶來的,嫁給努爾哈赤這老頭,擱誰樂意?所以像大福晉阿巴亥勇敢地向兒子們求愛的事情,應該不是孤立的,不是個案,是當時努爾哈赤家族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但阿巴亥這種事被人捅出來,這是不是又有什麼原因呢?

有史家斷定,小福晉德因澤正氣凜然出面檢舉大福晉阿巴亥與大貝勒代善的私情,是皇太極在幕後指使的。皇太極的目的,就是想透過這一手,一次性地清理掉倆政敵。

姑且不論皇太極是不是幕後指使人,但以他管理家政時候的觀察與瞭解,以及透過自己在家中設定的眼線得來的情報,我們可以百分之百地確認:假如大貝勒代善和阿巴亥真的有一腿的話,那絕對瞞不過皇太極的眼睛的。

不唯是瞞不過皇太極的眼睛,而且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之所以沒人吭聲,是因為事不關己,再就是自己的屁股底下也不乾淨。大家表面上道貌岸然,實則一肚子齷齪事……《紅樓夢》中的柳香蓮曾經評價賈府說:“這個賈府啊,除了門前的兩個石獅子還算乾淨之外,都他媽的髒透了……”這句話,也適用於任何一個規模過於龐大的群生性家族,更適用於努爾哈赤這一家。

Tags:皇太極袁崇煥努爾哈赤昭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