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智慧】佛教中講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來源於這部佛經《金剛經

由 南山雜說 發表于 人文2021-05-07

簡介佛陀很清晰的說,一個行於佈施的人,會有無量福德與福報

心念不空過是什麼意思

佛教講空,道教講無,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但是,佛教中講“空”的原因是什麼,你知道嗎?其實來源於這部佛經。它就是《金剛經》。

《金剛經》源出於佛經三藏十二部中的《般若部經》,是大乘佛教所奉持的修行經典。在佛教中,有五種緣起:業感緣起、性空緣起、阿賴耶識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其中,《金剛經》就以“性空緣起”而聞名於世。

【智慧】佛教中講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來源於這部佛經《金剛經

佛陀一生講法無數,其終極目的,就是讓眾生透過修行自身,達到真正的解脫,除盡所有的煩惱。當煩惱除盡,就會心無所住,一切皆空。

《金剛經》中說的空,並非物質空,而是心念要空。在《華嚴經》中記載,佛陀在開悟時說過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意思就是告訴人們,想要修行,就要去掉自己的妄想執著。具體怎麼去掉?《金剛經》中就講述了具體的方法。

作為修行的人,首先要讓自己的心,達到無所住。

【智慧】佛教中講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來源於這部佛經《金剛經

心有所住,就存在妄想執著。眾所周知,修行,就是要去往佛國淨土世界。為什麼佛國世界,稱之為淨土世界呢?其原因就是淨土世界,不存在各種妄想。看見什麼,懂得什麼,不起心念。娑婆世界的眾生,就不是這樣。

《地藏經》中地藏菩薩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觀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所謂的罪就是妄念。因為它能讓人,產生諸多迷惑,能將人引入歧途。正因為如此,一個人的心念,才被稱之為“妄想執著”。

如果你有妄想執著,就不能去往淨土世界。

在修行中,在具體行事的時候,要做到心無所住。怎樣做呢?

【智慧】佛教中講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來源於這部佛經《金剛經

《金剛經》中講到了行於佈施。一個人在行於佈施的時候,通常會有各種想法冒出來。比如有的人呢會想:我佈施給別人了,會不會有福德啊?會不會有回報啊?佛陀很清晰的說,一個行於佈施的人,會有無量福德與福報。

但是一個人,如果以無所住的狀態去行於佈施,他的福報,要遠遠大於有想要得到回報的佈施,甚至大於任何一種有心的佈施。甚至大到“無量無邊”。

想要得到回報的狀態,就沒有做到空。心無所住的狀態,就做到了空,這就是《金剛經》中所講的空的真義。

【智慧】佛教中講空的原因是什麼?其實來源於這部佛經《金剛經

歷史上,很多人以《金剛經》開悟。其中就有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聽到五祖弘忍講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最終成就為一代大德。

《金剛經》中所說的空,並非一般人能輕易做到。修行是一個漫長的實修過程,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去慢慢悟道。隨著慢慢的積累,對於修行理解得越深,對於《金剛經》中“空”的理解也會越來越深,最終也會開悟。

Tags:金剛經緣起修行佈施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