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東漢真正的國士,困守孤城,幾千敵軍磕頭懇請送他返鄉

由 胖貓讀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6-06

簡介(所以此次的涼州之亂和前三次羌人叛亂有本質是上的不同,之前都是羌人鬧事,這次則完全是涼州豪族組織起了本地漢人,大量僱傭羌、胡人組成反政府武裝來割據)身處安定郡的傅燮對此看得很清楚

北地郡是現在哪裡

186年,涼州的一座孤城下,圍城十萬叛軍中湧出來數千名胡人騎兵,他們紛紛下跪,懇請城牆上的官員出城,他們立下誓言,定會保他返回家鄉。

是誰有這麼大的人格魅力?

他就是本文的主角:傅燮[xiè]

傅燮,字幼起,後改字南容,北地郡靈州

(涼州人)

。身長八尺,容貌魁梧。年少時入洛陽求學,師從名臣劉寬(劉寬仁厚寬恕,就算在很急迫的時候,也沒有看見他臉色急切有變。屬下官吏有了過錯,只以薄鞭輕罰,以示恥辱而已。施行政策有功,都讓給屬下,災禍出現時,便自己引咎負責)。

在劉寬門下,傅燮不僅學問大進,為人處世也和老師一樣,寬人厚道。

184年,黃巾起義爆發,朝廷派遣皇甫嵩、朱儁率軍四萬人,一同討伐潁川郡的黃巾軍,傅燮也響應朝廷號召入京,拜護軍司馬,隨左中郎將皇甫嵩出征。

在出徵之前,傅燮上書給漢靈帝,對黃巾之亂的根源做了論述。

今張角起於趙、魏,黃巾亂於六州,此皆釁發蕭牆而禍延四海者也。

這場大亂的根源是在宮廷之內(指的就是宦官)。

黃巾雖盛,不足為廟堂憂也。臣之所懼,在於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彌增其廣耳。

黃巾軍勢力雖大,並不足以使陛下擔憂。我所恐懼的是,如果治理洪水不從源頭治起,下游勢必氾濫得更加嚴重。

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國,亦猶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顯而危亡之兆見,皆將巧辭飾說,共長虛偽。夫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夫,若不詳察真偽,忠臣將復有杜郵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舉,速行讒佞之誅,則善人思進,姦凶自息。

小人必然要花言巧語,弄虛作假。傳播假訊息的人多了,即使是曾參那樣的孝子也難免遭受懷疑;市中明明沒有老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有,人們就會相信。假如陛下不能詳細辨察真偽,那麼忠臣就會再次像秦國名將白起那樣含冤而死了!陛下應該深思虞舜對四凶的處理,儘速誅殺那些善進讒言的佞臣,這樣,正直之臣就會願意為朝廷盡力,叛亂自會平息。

但是這篇奏章被宦官首領趙忠看到(趙忠曾經參與誅殺梁冀的密謀,進封為高鄉侯),從此傅燮記恨在心。

皇甫嵩率軍與黃巾軍在兗州東郡倉亭交戰,大破黃巾軍,斬首七千餘級。傅燮所部生擒黃巾軍渠帥卜巳、張伯、梁仲寧三人,位居首功,應得到封爵的賞賜。

但是趙忠向靈帝說傅燮的壞話,其他宦官也在旁邊附和。靈帝倒不糊塗,記得傅燮奏章所言,沒有對傅燮加罪,但礙於宦官的壓力,也沒有按照慣例封侯,只是任命其為安定都尉。

傅燮上任後,涼州再次爆發大規模的叛亂,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關群盜同反,共立湟中義從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徵(湟中義從是一支漢軍出軍官和軍吏,胡人充當主力的武裝,直屬於護羌校尉。除了護羌校尉由中央任命,部隊中的軍官軍吏則全都是當地的漢人豪族。)

東漢真正的國士,困守孤城,幾千敵軍磕頭懇請送他返鄉

隨後這批亂軍又圍攻了金城郡,脅迫金城的兩個豪族邊允和韓約,這兩個名字是不是不太熟悉,換一下,邊章、韓遂這下就認識了吧。(為什麼要拉這兩個人呢?因為韓遂是金城豪族,一直在金城郡當郡吏,在涼州名氣非常大,之前還去洛陽彙報過工作,受到大將軍何進的接見)

邊允韓約一上山,叛軍再次窩裡鬥,

北宮伯玉、李文侯被殺,邊允韓約吞併了他們的部隊

。(

所以此次的涼州之亂和前三次羌人叛亂有本質是上的不同,之前都是羌人鬧事,這次則完全是涼州豪族組織起了本地漢人,大量僱傭羌、胡人組成反政府武裝來割據

身處安定郡的傅燮對此看得很清楚。

185年,韓遂、邊章領導的涼州叛亂軍越發壯大,車騎將軍皇甫嵩也未能擊敗叛軍(這幫鬧事的都是當年段熲屠羌時的軍官們,是和羌人血戰的精銳,戰鬥力極強),被免職。

眼看涼州叛亂益甚,朝廷想起了傅燮,徵他入朝擔任議郎。

司徒崔烈在朝廷會議上提出放棄涼州的建議,傅燮站出來,厲聲說道:“將司徒斬首,天下才會安定!”群臣詫異,太狂了吧,尚書朗楊贊則出來啟奏,彈劾傅燮在朝廷之上侮辱大臣。

靈帝知道傅燮有幾把刷子,就讓傅燮自己辯解。

傅燮解釋說

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籓衛。高祖初興,使酈商別定隴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奴右臂。

涼州是天下的交通要道,並負有守護國家西邊門戶的重任。高祖剛剛平定天下時,就讓酈商去佔領隴右;武帝開拓疆土,設立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切斷了匈奴的右臂。

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棄一方萬里之土,臣竊惑之!

現在,地方官員治理失當,致使全州起來造反。崔烈身為宰相,不為國家考慮如何平定叛亂的策略,反而要捨棄這塊廣袤萬里的國土,我感到困惑不解!

若使左衽之虜得居此地,士勁甲堅,因以為亂,此天下之至慮,社稷之深憂也。若烈不知,是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如果胡人得以居住此地,兵強馬壯,鎧甲堅實,據以作亂,就是天下最大的憂慮,甚至會危及政權的穩固。

東漢真正的國士,困守孤城,幾千敵軍磕頭懇請送他返鄉

看上圖,涼州和司隸接壤,涼州淪陷,處於司隸的都城洛陽和在長安的皇陵都將受到亂軍的攻擊。

假如崔烈不懂這一點,說明他極端愚蠢;如果他懂得而故意提此建議,則是不忠。

眾人皆服,此後每當公卿職位有空缺時,大家都推舉傅燮擔任。但是傅燮始終沒有當不上,原因就是他再次得罪了趙忠。

趙忠此時正在評定討伐黃巾軍的有功之臣。執金吾甄舉向趙忠建言:“傅燮之前隨皇甫嵩的出征東郡,有戰功卻未封侯,讓天下人失望,如今將軍您親自評定討伐黃巾軍的功勞,應該賞賜傅燮,順從眾人的期望。”

傅燮此時人氣很高,趙忠也不想和他交惡,於是派弟弟城門校尉趙延去拜訪傅燮,以示交好。

趙延話說的很直白,只要你以後少管中常侍的事,就算是萬戶侯也不難封。

傅燮嚴肅的拒絕,未封侯也不過是命運不濟罷了,絕不會私下求官的。

趙忠聞言,愈加憤恨,但又畏懼其聲望而不便加害,於是想盡辦法將傅燮外調出京,遷為涼州漢陽郡太守(這不就是把傅燮推進火坑嘛)。

東漢真正的國士,困守孤城,幾千敵軍磕頭懇請送他返鄉

但是傅燮無所畏懼,他到任後,善於體恤百姓,平等對待羌人(五十九歲方才初掌軍權,東漢老將堅持夢想,終於闖出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提到過,平定羌人其實很容易,只要平等善待即可。

東漢真正的國士,困守孤城,幾千敵軍磕頭懇請送他返鄉

叛亂的羌人均被他感動,前來漢陽郡歸降,傅燮就在城外廣開屯田,列置四十多個營地。

叛軍這邊則再次爆發內鬥,

韓遂殺死邊章吞併了他的部隊,指揮十餘萬大軍包圍了隴西郡。

涼州刺史

耿鄙剛上任,還不熟悉郡內情況,就開始徵調涼州六郡兵馬討伐涼州叛軍(三國另一位知名人物馬騰也於此時應徵入伍,被任命為軍從事,後多有戰功,升為軍司馬),他所

信任的治中程球貪贓枉法,好營私利,引起軍隊和百姓的不滿。

傅燮於是向對耿鄙建議:

使君統政日淺,民未知教。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

長官你到職的時間不長,當地情形還不瞭解,賊軍聽說官軍即將征討,必然會萬眾一心。涼州這夥叛軍驍勇善戰,鋒銳難當。而我軍則是由六郡的軍隊新近招募而成,上下尚未和睦,萬一發生內亂,儘管後悔也來不及了。

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賊得寬挺,必謂我怯,群惡爭勢,其離可必

“不如讓軍隊修整一下,培養統帥的威信,做到賞罰分明。賊軍看到形勢緩和,必然認為我軍膽怯,他們之間就會爭權奪利,必然離心離德。

然後率已教之民,討成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

然後,您率領已經訓練好的軍隊,去征伐已然分崩離析的賊軍,大功可以坐著等待完成!

計策真的高明!之後曹操討伐韓遂、馬超率領的涼州叛軍,也是沿襲了傅燮類似的策略,才在先戰不利將敵眾分化瓦解,大獲全勝。

可惜耿鄙不聽從,耿家世代都是武將之家,哪輪到你一個小小的太守來指手畫腳。他對傅燮這個名望風評遠重於他的下屬本就心存忌憚,又急於立功,因此斷然拒絕了傅燮,率六郡兵馬貪功冒進,妄圖一舉殲滅叛軍。

耿鄙大軍行進到狄道時,果然不出耿鄙所料,涼州別駕、軍司馬馬騰及漢陽郡人王國紛紛叛變,響應賊軍。韓遂擊殺程球,再殺耿鄙,朝廷軍隊譁然而散 ,隴西郡太守李相如也棄城反叛 。

兩隻叛軍重新整合,韓遂和馬騰擁戴王國為叛軍首領,一同率軍圍攻漢陽郡。

城中兵少,糧盡,城外整個涼州都叛了,你又是被宦官排擠陷害過來的。

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呢?

很多人即使不投降也會選擇逃跑,​

傅燮的兒子傅幹也勸父親,皇上昏庸糊塗,致使您在朝中無法容身。如今部下兵少,無法堅守。不如迴歸故鄉,將來等到有聖明的天子出來,再去輔佐。

傅燮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堅守。

是的,即使朝廷昏庸,但是既然接受了朝廷的傣祿,怎麼還能逃想著避危險?身為大漢的臣子,就要為大漢盡忠。

當時,有數千名北地郡的胡人騎兵跟隨叛軍攻打郡城,他們都懷念傅燮的恩德,見傅燮還在城內堅守,於是一齊在城外叩頭,涕泣懇請,求傅燮勿作玉石俱焚之舉。並誓約願意就此退出叛軍,護送他安然返鄉。對這樣近似於臨陣投敵的行為,十餘萬叛軍竟然鴉雀無聲,不做任何制止

(可見傅燮在涼州人氣何等之高)

新上任的叛軍首領王國也派酒泉太守黃衍前來勸說傅燮道,漢朝已不再能統治天下了,只要您投降,就可以做我們的首領​。

傅燮按劍叱責黃衍說:你身為國家正式任命的太守,反倒為叛軍做說客嗎?

王國一聲嘆息,遂下令攻城,傅燮率領左右衝向叛軍,臨陣戰死。

自古兩軍對陣,雙方勢同水火,能讓敵人感動到磕頭流淚的地步,只怕古今戰爭史上亦屬罕見,傅燮名望之重,可見一斑,三國中猛將謀士極多,但是選擇忠於漢室的卻極小,像傅燮這樣的才稱得上是國士無雙啊。

Tags:傅燮涼州叛軍黃巾軍趙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