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今日記錄——花錢到底買到了什麼

由 老蘇寫字的地方 發表于 人文2021-06-06

簡介同在星巴克喝咖啡,以效用組合評估,我買咖啡,至少是為了“解渴”、“美味”、“舒適”、“安全”等效用

一分錢掰兩半花是什麼意思

標題有歧義:“花錢能買到什麼”在哲學的分支已有太多的靈魂逼問,我對此無力關心,只想就字論字,簡單聊聊個人花錢後的實在所得。

先宣告:這是一個大學之前純粹理工男的消費觀察,先天殘疾,靠後天的琢磨和讀書追查究竟,勤雖能補拙,但外行再怎麼苦心孤詣,終究敵不過大師們的一抹直覺。嗯,我的意思是,女性朋友們就不用往下看啦。

言歸正傳。此時我正在星巴克等客戶,就拿剛買的大杯熱拿鐵為例。

1。花錢當然是買到了咖啡,它首先能解渴。和上一位客戶相談長久而無實質進展之後,我很渴,身體和大腦。

2。也買到了我認為的美味。我對咖啡,以及一切入口之物,並無精細、執著的評判標準,但相比M記、K記等咖啡,覺得手中這杯還濃郁些。

3。接著買到了一種舒適感。感謝舒爾茨打造的“第三空間”,雖然對我來說,這家星巴克有一點點的吵鬧,但它環境光亮、桌椅舒適,又近在客戶樓下,是這次商務交流比較理想的中立場地。

4。秩序感。光是第3點,旁邊的肯德基也基本能勝任。但沒有哪個客戶會同意在肯德基談商務專案,僅僅是“旁邊的小朋友流著口水啃食快樂兒童餐”這一個理由就足夠了。

5。安全感。接前兩條,我也不喜歡去客戶公司聊。對客戶來說可能也如此。人都受環境的影響且不自知,在任何“客場”的交流都會不自覺背上心裡防禦的負擔。在星巴克就沒這顧慮。

……

還能細數出更多,甚至只要我還有別的需求,而星巴克又能不斷地滿足, 我從這次花錢中買到的“東西”就可以是無限的。

這東西在經濟學中叫“效用”,如果嫌陌生,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價值。

現在可以正面回答標題提出的問題了:

我們花錢買到的是效用,或者更精確一些,是一套效用的組合。

效用是慾望被滿足的程度,因為慾望是主觀的,於是效用也是主觀的。你對咖啡是大愛,我對咖啡只是喜愛,也有很多人不喝咖啡。你對優雅的馬克杯中的咖啡大大大愛,我對此無感,不愛咖啡之人卻會買用馬克杯裝好的咖啡。背後都是效用作祟。

效用又是情境的。大漠毒日之下,即將渴死之時,我願意為一口咖啡付出全世界。而在平時的晚上,8點之後,咖啡對我就是禁果。

效用因人、因事、因時而千變萬化,不同效用組合在一起,構成絕對數不清的購買理由。從結果倒推原因,

所有的購買無非是某(幾)條的效用值擊穿了你。

同在星巴克喝咖啡,以效用組合評估,我買咖啡,至少是為了“解渴”、“美味”、“舒適”、“安全”等效用。環視周圍的顧客,雖然他們手中的咖啡價格和我的一樣,但所得的效用卻大不相同。

以此類推:

為什麼有粉絲經濟?

為什麼流行打賞?

為什麼發紅包?

……

盯住它們滿足了花錢者背後怎樣的效用,問題瞬間就通透了。

順帶,理解了老人口中常說的一句話: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小時候想不通,覺得它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懂了效用之後,明白了:

是用一分錢買一件能實現多效用的東西。

效用還有最有意思的一點:自我不可知性。你買車的真實原因是它很酷,你的潛意識知道,但你的意識和嘴巴可能會不承認,“我是為了通勤方便!”

以前沒辦法,你和商家都只好猜。現在,類似的“謊話”快撐不住了。大資料和AI最厲害的一點,就是能洞察到我們不願承認的慾望,滿足甚至對我們自己都是“未知”的效用。

也就是說,將來最懂你的(效用)是Google。

如果不是女人,未來買什麼,還是聽它的吧。

“你其實不想去星巴克。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圖書館。附近有一家,一樓有專門對外開放的洽談室,人很少,很安靜,不去看看嗎?”

算了,客戶快到了。

Tags:效用咖啡星巴克客戶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