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由 史論縱橫 發表于 人文2021-06-06

簡介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司馬衷的“何不食肉糜”是一個笑話,是因為我們從現在的視角來看,肉一定是比糧食更貴的東西,如果老百姓連糧食都吃不起了,怎麼可能吃得起肉

為何不食肉糜

大多數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找到不同的答案,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叫獨立思考,一味的死記硬背“標準答案”,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

我小的時候學過一篇課文,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麻雀》,文中講述了作者打獵歸來,獵狗看到一隻從鳥巢掉在地上的幼鳥,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與獵狗鬥爭的故事。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教材中之所以選了這篇課文,按照教綱的說法是為了讓學生從老麻雀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感人故事中,懂得母愛的偉大。

讀完這篇課文後,我並未發現文中有介紹這隻老麻雀是雌麻雀的文字,而且我認為,敢於跟獵狗鬥爭的事情本來就是雄麻雀的事情,這篇文章講述的就應該是父愛。

當我跟老師提出這個觀點時,全班鬨堂大笑,都認為我是個“問題青年”,因為“標準答案”裡面,這裡講述的就是母愛。

這件事對我年幼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創傷,大概在很久一段時間裡我再也不會舉手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一直到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喜歡提問那些在課堂上表現緊張,不善於發言的人,才經常叫我起來回答問題,重塑了我的自信。

回想起來,在我們那個村裡,我們那一個班有很多當時看起來很優秀的學生,而我是最不出奇的那一個,到高考結束後,我大概是少數幾個考上省重點高中,最後考上本科大學。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能夠靠寫文章生活的人。

我不是那種智商特別高的人,但是我考慮問題的時候,從來都會多找幾個角度,反覆來思考。

比如“何不食肉糜”這個典故,大概研究歷史的人裡面,只有我一個人會認為司馬衷的想法是有一定操作性的。

司馬衷一向被人稱為傻兒子,關於他傻的故事一向有很多,比如在司馬炎決定讓司馬衷繼承皇位時,大臣衛瓘曾委婉的指著龍椅向司馬炎表示“此座可惜!”

因為智商低下,司馬炎就選擇出題測試司馬衷的智商,有一次司馬炎出了幾道題要求司馬衷三天之內給出答案,這給把司馬衷給難為壞了,幸好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找了幾位有文化的人,才幫助司馬衷矇混過關。

當然,最後實錘司馬衷是傻子的,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司馬衷即位後,有一年爆發災荒,老百姓餓死的人很多,有的地方官員將此事報告給司馬衷,希望司馬衷能夠撥發糧食賑災。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司馬衷於是回覆了一句,“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沒有飯吃的話,為什麼不吃肉粥呢?

按照《晉書》的記載,聽到司馬衷的回答後,上報的官員哭笑不得,災民連米飯都吃不上了,又哪裡來的肉粥呢?

這個笑話傳到現在已經一千七百多年,是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段子,被廣泛應用

於一些高高在上的對事物缺乏全面的瞭解,而做出的一些不接地氣的決策。

但凡學過點經濟學常識,都應該知道一個叫作“替代關係”的經濟術語,替代關係就是指兩種商品可以互相替代來滿足同一種慾望。

對於受災的飢餓人群來說,不管是大米也好,還是肉粥也好,都是為了能夠填飽肚子,避免餓死,因此,二者在這方面應該是替代關係。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在糧食歉收的時候,透過肉類消耗品來替代穀類食品不失為一種優秀的賑災政策。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沒有糧食吃,轉而吃肉的事情在古代並不少見,比如講述曹操北征烏桓的時候,“時寒且旱,二百里無覆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

正常來說,軍隊是很少殺馬的,但是在當時的關頭,人如果不吃馬肉,就會餓死,人都餓死了,還要馬有什麼用?這就是馬肉替代糧食的經典案例。

現在大多數人認為司馬衷的“何不食肉糜”是一個笑話,是因為我們從現在的視角來看,肉一定是比糧食更貴的東西,如果老百姓連糧食都吃不起了,怎麼可能吃得起肉。

站在豬肉價格已經達到30塊錢的今天,如果我說大概在前四五年左右,豬肉價格其實也只有五六塊錢一斤,大家可能感覺已經恍如隔世。

但是事實就是,肉的價格不一定永遠都高過糧食,而且肉類之間也有替代品,在豬肉價格過高的時候,難道大家不會去吃雞肉嗎?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畢竟一般的雞肉也只是五六塊錢,而有機大米的價格可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吃得起。

正常來說,畜牧和種植本身就是兩種農業概念,種植業的本質是在土地上播撒種植,然後長出糧食,這是將人力和土地資源轉化為糧食的過程。

但是畜牧業不一樣,畜牧業本質上是透過將一些植物資源(譬如說草和秸稈),轉換為肉類和乳類的過程。

從這一點來說,發展畜牧業和種植農業本身就不是矛盾的事情,不可能因為說大家都去種地了,就沒法養豬牛羊了。

事實上,中國古代一味的鼓勵農耕而忽視畜牧,才使得長時間以來糧食產量夠用,而肉類食品不夠的情況。

如果真的如司馬衷所說,大力發展畜牧業,至少可以把肉類的價格打下來,讓老百姓也能夠把肉當作日常消耗品。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很多同學總是認為現在養殖業都不是那麼發達,古代能有發展畜牧業的條件嗎?其實現在畜牧養殖出現的最大問題是疾病,好多疾病都是近些年來才爆發的,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在古代的時候,動物的發病率並不高。

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這麼多養殖業的東西,早些年咱也是在飼料公司幹過,我印象當中有一家豬場的養殖模式最值得借鑑,他把豬趕到山上進行飼養,還起了個名字叫“溜達豬”,由於豬在山上跑,不僅豬的體質好,而且豬肉口感也很好,這種原始的方式,恰恰是跟古代養豬一個方法。

如果大臣能夠悟透司馬衷的這番話,大力發展畜牧業,到那個時候,“何不食肉糜”不但不是一個笑話,反而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孩子最後都沒有什麼創造力,看完你就明白了!

就好比我們現在去粥店點一個瘦肉粥和蔬菜粥,價格也都差不多。

擁有獨立思考的人會把一些看起來荒唐的笑話試圖實現,而缺乏獨立思考的人會把一些可能實現的事情看作荒唐的笑話。

Tags:司馬肉糜糧食畜牧業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