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薦讀】這些古詩詞裡的音樂,滿滿都是回憶!| 附贈阮籍推名飲名單

由 唐詩宋詞古詩詞 發表于 人文2021-05-07

簡介除了表達情緒之外,古詩詞中的音樂還能展露出個人的志趣追求以及人格思想魅力,塑造出超凡脫俗的人物形象,讀來讓人心生敬佩

阮籍推名飲什麼意思

樂韻飄飄藏詩詞

央視曾推出一檔將詩詞與音樂相結合的節目——《經典詠流傳》,至今已播出三季,它讓詩詞以更加平易近人、現代時髦的方式走進大家心中。節目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詩詞歌賦優美典雅,漢語之韻歷久彌新。

其實古詩詞本就多以吟唱的方式表達出來,詩詞中也有不少描寫音樂的句子,可見詩詞與音樂相輔相成,難分難離,總能碰撞出“1+1>2”的驚人效果。讓我們來品味一下,古詩詞中的音樂魅力吧!

01、音樂古典潤人心

許多傳統民族樂器的身影,經常出現在文人墨客筆下。我們雖不能親耳聽到美妙的樂章,但文字,卻可以帶我們追憶其營造的意境之美,悠悠樂曲依舊能夠浸潤人心。如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詩中所寫的這位李憑,是梨園弟子,因為善於演奏箜篌,聲名遠播。據顧況的話說,李憑是“天子一日一回見,王侯將相立馬迎”,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之高,放今天來講,那可是頂級“流量”。那他的演奏技巧如何呢?看看李賀怎麼描述:

李憑彈奏箜篌時,浮雲都停止了飄動,似乎是在駐足傾聽,不捨得離開。善於鼓瑟的江娥和素女,聽完都忍不住感動落淚。李賀還一連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手法,形容李憑演奏時的樂聲清脆動人,起起伏伏,帶動聽眾的情緒也跟著沉浸其中,甚至能叫仙家也為樂音所感染,可謂凡音繞樑,直達仙界。技藝之高超,境界之絕美,想象力之豐富,令人驚歎。

樂韻飄飄藏詩詞

箜篌是種歷史悠久、表現力極強的彈撥樂器,不僅在宮廷樂中加以使用,民間亦廣泛流傳,是謂雅俗共賞。而吹奏類的古代音樂,當屬簫聲笛聲在古詩詞中較為常見: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在《春夜洛城聞》中,如何體現笛聲的動人之處呢?他不直接寫笛聲悠揚,而是告訴我們,吹笛人吹奏的這首《折柳曲》,能勾起客居他鄉的遊子深深的思鄉情。“柳”諧音“留”,因此古人送別時會折柳,許多送別詩中也會出現“柳”這一意象。

樂韻飄飄藏詩詞

吹笛人也許只是聊以解悶,但沒料到這笛聲隨著春風散入整個洛陽城,打動了無數陌生的聽眾,這其中也包括李白這位異鄉人。笛聲溫柔,富有餘韻,卻擁有足以撼動人心的力量。

02、塞外胡樂聲聲催

在邊塞詩中,我們也經常能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且更富有少數民族特色,時而為我們展現充滿異域風情的塞外風光,時而又有蒼涼悲壯之感,如王翰的《涼州詞》其一: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身處盛唐時代,國力不俗,君王開疆拓土,想要有一番作為,征戰沙場的戰士亦頗有豪邁爽朗、視死如歸的氣魄。邊塞生活平時都比較緊張,難得一次酒宴,讓在場人士都很盡興,敞開胸懷痛飲美酒,頗有種“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時行樂心態。急促歡快的琵琶聲,既有渲染歡樂氛圍的作用,又體現了戰場上那種爭分奪秒的緊張感。

樂韻飄飄藏詩詞

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建功立業定會有所犧牲,勇敢將士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歡樂的場景並不是邊塞生活的常態,畢竟遠離家鄉,朝不保夕,才是這些戰士們的日常。王翰就把邊塞生活的另一面,透過《涼州詞》其二展現給我們看:

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

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

又是一首《折柳曲》,透過胡笳這種少數民族樂器的演奏,更能觸動邊關將士的內心,從而引發鄉思。塞上風光固然宏偉壯闊,但與中原地區相比,環境還是惡劣了些。這無比荒涼的邊塞,總叫人憶起長安的美好,那裡繁榮、明媚,沒有戰事,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親朋好友在,簡直是人間勝景。

將士忍受著風沙與嚴寒,多年在外戍守邊疆,有家難歸。在萬籟俱靜的深夜裡,幽幽胡笳聲讓他們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愈加濃厚,傷感的情緒被加以渲染,以至於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這時候的塞外樂聲,變成催化悲情的利器,彷彿我們也是將士中的一員,感同身受。

03、詩樂風流訴衷情

詩詞當中的音樂,有時候承擔起表情達意、傾訴衷腸的角色,或是傳達了演奏者的心緒愁思,或是寄託了聽者的志向情懷,讀來情感充沛,含義豐富。即使我們聽不到樂聲,卻也能觸類旁通,體悟到其中的意濃韻遠。

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湘波綠。

纖指十三絃,細將幽恨傳。

當筵秋水慢,玉柱斜飛雁。

彈到斷腸時,春山眉黛低。

晏幾道(一說作者是張先)的這首《菩薩蠻·哀箏一弄湘江曲》,寫盡了歌女的一腔幽恨。古箏的聲音哀婉,聽來使人心生惆悵。歌女彈奏《湘江怨》時,纖纖細指,緩緩輕彈,全身心都投入到音樂中去,達到了人箏合一的境界,她垂眉的那一刻,聽眾也能深刻體會到那滿懷的悲傷。

樂韻飄飄藏詩詞

彈琴者的技藝高超,盡在不言中。如若不是個中好手,又如何能做到讓聽者身臨其境,深諳內藏的情緒呢?撫琴人有演奏能力,聽琴人亦是知音,相互間達到情緒的連通,從而理解樂曲的含義,人心的細膩,一曲傳情,以曲連心。

除了表達情緒之外,古詩詞中的音樂還能展露出個人的志趣追求以及人格思想魅力,塑造出超凡脫俗的人物形象,讀來讓人心生敬佩。如孟浩然的《聽鄭五愔彈琴》:

阮籍推名飲,清風滿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

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

餘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詩中的鄭愔,像那“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一樣,喜好杯中物,情操亦高雅。半酣半醉之際,他在那翠綠幽深的竹林中,撫起了龍唇琴。琴聲有多美妙?大家一邊喝酒一邊陶醉在音樂聲裡,時間在不知不覺間流逝,不覺已經夕陽西下了。

孟浩然跟鄭愔一樣,意在山水,他倆猶如伯牙子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志趣相投的好友。同時,孟浩然也寫出了鄭愔豪放不羈、瀟灑脫俗的隱士形象,以及高尚的人生追求。思想在同一個頻道上的兩人,有緣分聚到一起,互相理解,互相欣賞,也算是人生一樁美事。

仙樂飄飄處處聞,古韻綿綿代代傳。美妙的音樂,悄無聲息地走進我們的內心,讓我們在不知不覺間被感動,被治癒。韻味悠長的詩詞,也在漫長的口口相傳中,醞釀出深厚底蘊,重新煥發活力。

作者:小柴,喜音樂美食,愛電影品茗,只想快快樂樂過日子,不想唯唯諾諾度一生。

Tags:音樂李憑箜篌古詩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