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竹時寺裡看梅花是什麼意思》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由 古詩詞之家 發表于 人文2021-05-27

簡介林逋以詠梅詩著名,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錄有八首,稱為“孤山八梅”,都是七律,這裡選錄四首:吟懷長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輒入詩

竹時寺裡看梅花是什麼意思

《竹時寺裡看梅花是什麼意思》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林逋以詠梅詩著名,方回《瀛奎律髓》卷二十錄有八首,稱為“孤山八梅”,都是七律,這裡選錄四首:

吟懷長恨負芳時,為見梅花輒入詩。雪後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人憐紅豔多應俗,天與清香似有私。堪笑胡雛亦風味,解將聲調角中吹。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小園煙景正悽迷,陣陣寒香壓麝臍。池水倒窺疏影動,屋簷斜入一枝低。畫工空向閒時看,詩客休徵故事題。慚愧黃鸝與胡蝶,只知春色在桃蹊。

宿靄相粘凍雪殘,一枝深映竹叢寒。不辭日日旁邊立,長願年年末上看。蕊訝粉綃裁太碎,蒂疑紅蠟綴初看。香篘獨酌聊為壽,從此群芳興亦闌。

前三首中的頷聯,前人評價不同,歐陽修喜歡“疏影”兩句,黃庭堅則認為“雪後”兩句較勝,王直方又以“池水”兩句也可處伯仲之間。胡存卻說:“餘觀此句,略無佳處,直方何為喜之,真所謂一解不如一解也。”(《苕溪漁隱叢話·前集》)

方回說:“蓋山谷專論格,歐公專取意味精神耳。”但方回對黃、歐評語的詮釋,實在也不大容易領略。勉強說,黃重格調,歐重神韻。格調講究健硬,所以馮班說:“山谷專喜硬語。山谷論未精。”紀昀針對馮評說:“此論平允,然終當以山谷為然。”這並非模稜,意思是馮氏批評黃氏專喜硬語這一點是平允的,但黃氏以“雪後”勝於“疏影”一聯的評斷還是對的。查慎行也同意黃評:“再三玩味次聯(指‘疏影’一聯),終遜‘雪後’一聯。”幾句詩卻引了那麼多評語,也許會令人厭煩,但也見得宋人對詩文評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又都是很有眼力的人,這興趣也為後人帶來健康磊落的抬槓空氣,查慎行的“再三玩味”四個字,尤說明他的認真態度。我們不妨掩卷沉思,林逋這幾句詩,如果要你評斷,你又選擇哪兩句呢?恐怕也要“再三玩味”了。比較起來,我倒覺得“雪後”一聯好,好就好在上下兩句的“才”字和“忽”字:詩人選擇了某一過程中他所觀察到的動態中的美,讓讀者從它裡面想到更多的東西。其次,王直方愛賞的“池水”一聯,也不無見地,紀昀就同意王說。“屋簷”一句,可與蘇軾《和秦太虛梅花》的“竹外一枝斜更好”並觀。

《竹時寺裡看梅花是什麼意思》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陳衍在《宋詩精華錄》卷一中,以為“雪後”一聯是寫未盛開之梅,並以為是從齊己(唐詩僧)“前村”句而來,“疏影”一聯則是寫稍盛開之梅。齊己的《早梅》原詩中有這樣兩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豔來。”據說齊詩的“一枝”原作“數枝”,鄭谷以為不切早梅,便改“數”為“一”,使齊己拜服,呼為一字師。我們再從林詩的“霜禽”句和齊詩的“禽窺”句合看,林詩可能從齊詩得到契機。至於未盛開和稍盛開的區別,詩人在落筆時並不是有意識地寫成這樣,卻是有意識地從兩種角度上描寫了梅花的姿態,結果卻使無意識在有意識中發生了意外的效果。陳衍的看法雖不一定符合林詩的原意,但也反映出他本人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方回又記王詵(晉卿)曾說“疏影”兩句,“杏與桃李皆可用也”。蘇軾說:“可則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當耳。”方回批雲:“予謂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香能暗乎?繁穠之花,又與月黃昏、水清淺有何交涉?且橫斜、浮動四字,牢不可移。”方說固很精闢,也愈見王說之陋,如果這兩句也可適用於杏與桃李,文藝作品還需要表現什麼特徵呢?

但林逋梅花詩的缺點也很多,最顯著的就是雖間有佳句,全詩卻不勻稱和諧,顯得藝術上的畸形,而且常有落俗套處。清徐增《而庵詩話》說:“有佳句者,氣多不全。煉句卻是一病,然又不得不煉。有意無意,斯得之矣。”他這話並非對林詩而說,卻同樣適用。下面試舉幾個例:

第一首,前人就只承認“雪後”一聯好。末兩句不甚瞭解,或是硬湊漢橫吹曲《梅花落》故事,因為該曲本是西域傳來,既嫌擬於不倫,何況這首詩並非詠落梅。紀昀說:“起句草,三四實好,後四句不成詩。”很中要害。

第二首,一、二兩句復衍,暄妍猶言明媚(暄是暖和意),用在水邊月夜的梅花上便不貼切。鮑照的《採桑》詩以“是節最暄妍,佳服又新爍”詠採桑時節的景物就恰當;林詩以“佔盡風情”喻園梅,亦似是而非。“霜禽”一聯實很浮淺,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曾譏為“直五尺童耳”。結句似雅而俗,且是贅語,在這樣的場合,當然是不須檀板金尊。

第三首的第二句嫌過分,麝香濃於梅香,梅香如何能壓倒它?這算不上藝術的誇張。末兩句意在諷世,卻嫌硬湊而淺薄。

林逋梅花詩較好的就是一二三三首,第四首實無足觀,選它只是為了陪襯。查慎行說:“‘末上看’未詳。五六墮入惡俗一派。”“末上看”其實倒易懂,“末”指樹梢,全句意思是但願年年能賞望梅林。但這兩句實在寫得很笨拙,而且寓意相同,紀昀說得更尖銳:“俗鄙之極,和靖何至於此。”林逋另一首詠梅的結尾,甚至還有“終共公言數來者,海棠端的免包羞”那樣句子,我們如果和他《峽石寺》的“不會剃頭無事者,幾人能老此禪扃”合看,真令人有“和靖何至於此”之嘆。

結句平弱,區域性和整體不相稱,境界狹窄,筆法纖巧,這是林詩的主要缺點。身為高士,卻又詩多浮文俗句,如《夏日即事》的“北窗人在羲皇上,時為淵明一起予”,《留題李休山居》的“公車便不能徵出,搔首吾皇負聖明”,《園廬》的“懶為躬耕詠《梁甫》,吾生已是太平民”等,都使人“不堪卒讀”。錢鍾書先生的《宋詩選注》,林逋名下就未選他的梅花詩,只選了一首《孤山寺端上人房寫望》,即很有卓識。詩云:“底處憑闌思眇然,孤山塔後閣西偏。陰沉畫軸林間寺,零落棋枰葑上田。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遲留更愛吾廬近,只待重來看雪天。”“陰沉”一聯,以其寫景工緻,頗為後人稱道。葑田也叫架田,即在沼澤中以木作架,鋪上泥土及水生植物,如同木筏,可撐以往來。宋元時多見於東南田區。清顧嗣立《寒廳詩話》記程嘉燧有句雲:“古寺正如昏壁畫,層湖都作水田衣”,以為“本林而又工之”。林逋好詩中,還有一首七絕《秋江寫望》,略有晚唐人風味:“卷茫沙嘴鷺鷥眠,片水無痕潯碧天。最愛蘆花經雨後,一篷煙火飯魚船。”

林逋詩所以著名,其詩本身固有成就,特別在早期的宋詩中,一半也因其人是一個隱士,二十年不入城市,不娶,無子,因而有所謂梅妻鶴子的“韻事”,後人欽佩其高逸,並以和靖先生稱之。今天看來,實在近乎怪僻。在讀完他的詩集後,還有兩點感想,一是我們對古人及其作品,不要一壞百壞,一好百好。後者如對某些名家,由於他們一首詩中有一二警句,就把彩聲從第一句喝到末句,即使是遊詞渾話,也一齊叫好。總之要打破偶像化,切忌矮人看戲,文學作品畢竟不同於一加一等於二那樣簡單。二是我們還是需要風花雪月的作品,然而必須要求從嚴,必須從欲窮千里目中來提高識力,淨化趣味。例如以詠梅花詩來說,不妨看看杜甫的《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逢早梅相憶見寄》:“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春愁。江邊一樹垂垂髮,朝夕催人自白頭。”方回說:“老杜詩凡有梅字者皆可喜。”這又說得過頭了,難怪紀昀要駁道:“諸詩亦各有工拙,此真膠柱之說。”紀說自是。但杜甫這一首卻是直而實曲,樸而實秀,和林逋詩一對照,骨力情思便大有區別,故前人推此詩為詠梅詩壓卷之作。

《竹時寺裡看梅花是什麼意思》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Tags:兩句疏影雪後方回林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