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會意詞是什麼意思解讀《說文解字·敘》之二十一原文和後文是什麼?

由 吳山野士 發表于 人文2021-05-23

簡介而是透過一個“憲象”(正規化)作參照進行相與比述而獲得領會的意思

會意詞是什麼意思

解讀《說文解字

·

敘》之二十一

原文:

《說文解字

·

敘》:“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

,武信是也。”。

解讀:

《說文解字》:

“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為武。’。

”。《說文解字》:“止,

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為足。

”。足象草木生根發芽而有

址是止字之正規化。《說文解字》:“戈,平頭戟也。從弋,一橫之。象形。”一種類平頭戟的武器是戈字之正規化。止、戈兩正規化疊加。定功戢兵而止戈是武字之正規化。止戈為武的前提是“定功戢兵”。有一方打勝收兵而停止。這是用比喻來明白字的意義。

《說文解字》:“信,

誠也。從人從言。會意。

”。《說文解字》:“人,

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

”。男人行成人禮畢時的側面形象是

籒文之人字之正規化。人從丿、從乁。“丿”象徵“陽”,“乁”象徵“陰”。陰(乁)陽(丿)相愛是人之正規化。陰陽相愛而有生,人能創造,所以人是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鄭樵《六書略》曰:“言,從二、從舌。二,古文上字。自舌上而出者言也。”。自舌上而出聲是言之正規化。人、言兩正規化疊加。相愛之言是信之正規化。相愛之言是值得信賴的這是一個相與比述的判斷。

在新中國建立以前的中文字典中出現頻率最多的一個字就是“也”字。《說文解字注》:“

(也)女陰也。此篆女陰是本義。叚借為語詞。本無可疑者。而淺人妄疑之。許在當時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見多怪之心測之也。從乁。象形。乁亦聲。按小徐有乁聲二字。無從乁二字。依例則當雲從乁。故又補三字。從乁者、流也。乁亦聲。”。女陰來月經時的形象是也字之正規化。來月經意味著可以生育的時機來了。女陰又稱作“匕(比)”。將

“也”字放在語句後面,便是一個比較的提示。“相與比述”產生了意義的導向。中文的意義一般都來自“相與比述”。所以“也”字便成為字界的網紅。字後加也,皆提示與之相與比述。相與比述而意有所領會。故謂之“會意”。“會意”不是憑空想象便神領意會。而是透過一個“憲象”(正規化)作參照進行相與比述而獲得領會的意思。內涵有“憲象”(正規化)作參照,所以就會比較一致。

比如“運動”。某人坐火車從杭州到了上海。在火車上他睡著了一路上沒有動過。他動了嗎?動與不動是相反的,兩者必居其一。沒有參照體系是無法說清他有沒有“動”的。有了參照體系就不一樣。相對在火車上他沒有動,但相對杭州他到了上海他動了。有了參照體系就比較能產生一致認識。

再比如:來,去是一個相反的表達。而在日常用語中就可以是同一個表達。“有空,到我家裡來。”“有空,到我家裡去。”這裡的“來,去”表達的都是到我家裡。目標是一致的。其中的關鍵就在於理解這句話的時候。我們會在潛意識裡建立參照體系。以我家為參照,“有空,到我家裡來。”。以我家以外作參照,“有空,到我家裡去。”。有了

合誼的

參照體系,那麼相與比述就有了明確的導向性,也容易獲得一致的認識。

比類合誼,以見指

”。

合誼的比類主導意義的方向。

“相與比述”中可以見到指揮意義導向的方法。用雙方都明白的事物進行一個“相與比述”的表達,就能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典範式樣進行一個“相與比述”的表達就可以更有說服力地傳遞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典範式樣進行“相與比述”可以更豐富自己表達的內容。

中文造字會意法原理

Tags:正規化比述相與說文解字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