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由 諸心非心 發表于 人文2021-05-21

簡介”~《圓覺經》關於這一段經文的涵義,憨山大師在《圓覺經直解》中,曾經這樣解釋說:“此直示本起因地也

如何正確的發菩提心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羅蜜,教授菩薩。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圓覺經》

關於這一段經文的涵義,憨山大師在《圓覺經直解》中,曾經這樣解釋說:

“此直示本起因地也。如來因地獨標圓覺一法,而為行本。然稱此圓覺為陀羅尼門者,梵語陀羅尼,此雲總持。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以此圓覺為十法界大總相門,體一切聖凡依正迷悟因果,皆依此圓覺一心而為建立。以無一法而不具,故曰總;因果纖毫不失不壞,故曰持。一切聖凡無不由之,故稱為門。流出者即由此建立之義。”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大師還解釋說:“然此覺體為諸佛之法身,為眾生本覺之心地,雖染而不染,故曰清淨。從來不妄不變,故稱真如。但以無明障蔽而不現諸佛如來於因地,依此本覺真心,發始覺之智,斷盡無明,始本合一,名究竟覺,為得菩提之果,還歸寂滅一心,名為圓寂,是稱涅槃。是知諸佛果德,皆依此圓覺一心建立,故云流出。”

憨山大師後面還有一段重要的話:“是則諸佛菩提涅槃之果德,皆從迷返悟,修而後得,故曰永斷無明,方成佛道。然修斷之方,皆依圓覺自性之智光,還照寂滅清淨之心體,故曰圓照清淨覺相。以自性光明一照,則無明頓破,故曰永斷,此實成佛之秘訣,頓悟頓證之妙門。”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那麼,為什麼要發起清淨心?南懷瑾先生在《圓覺經略說》一書中,有這麼幾句極為精闢的見解:

“大悲心是菩提心的行用,菩提心是大悲心的體,那麼,菩提心的相呢?就是《圓覺經》此處所講的清淨心。諸大菩薩雖然在大慈大悲中,自性卻是清清淨淨。菩提者覺悟也,悟了道,得了清淨心,才進入大慈大悲菩薩道。”

我近來學習佛學的《圓覺經》,有一個比較深刻的感悟。經文和大德先賢的註解缺一不可,一起學習時,就好像有人拿著鞭子猛抽你一下,一下子就驚醒過來,又像黑暗之中忽然點亮一盞燈一樣的感覺。

清淨心太重要了,清淨心是入門的起點。

憨山大師是臨濟宗法脈。說到憨山大師,他小時候的出家因緣也很獨特,與眾不同。大師俗姓蔡,金陵府人。 母親洪氏經常修持觀世音菩薩,一夜夢見觀世音菩薩給她抱送了一位童子,從而有孕,誕下一子,從小聰明異常。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憨山的母親從小教育他特別的嚴格。據說,憨山小時候和母親有這樣一段有趣的對話。

小澄印(大師的字)見母親每天催他勤奮學習,如此的嚴格,就問母親:“人為什麼要讀書呢?多辛苦呀!”

母親說:“只有讀書才能有出息,才能考取功名。”

“然後呢?”澄印又問。

“然後就可以做官了,最高可以做到宰相,然後幫助皇帝管理整個國家。”

“做了宰相,又然後呢?”

母親沉吟好久,答說:“天下沒有永遠不變的官,哪怕是最大的官。所以,最後都是要退休還鄉的。”

小澄印就對母親說:“那麼,讀書到底有什麼意思呢?一生辛苦,到後頭又都沒了,做宰相還有什麼用?有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值得人去努力呢?”

母親深感這孩子小小年紀,思想居然如此特殊。她本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就對他說:“你如果有這樣的志向,就應該去出家修行,可以行遍天下,最終得一個自由自在。”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澄印一聽,高興極了:“好!做這個太好了!”於是,十二歲的時候,他媽媽就把他送到了報恩寺,依止西林永寧和尚出家。

憨山的啟蒙老師永寧禪師,是一位了不起的高僧,見憨山骨氣不凡,就特別的注重培養他,為他請了許多名師,教他讀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歷史、詩、詞、古文等等。但是一直沒有馬上要他出家。到了十九歲,他到了棲霞山雲谷法會禪師,立志參禪,祖師於是正式為他披剃。

憨山大師後來當了國師。萬曆皇帝沒有兒子,曾經請憨山主持法會代帝求子,恰巧就生了兒子,就是後來的明神宗朱翊鈞。但是,因為皇太后對他倍加尊重,大師因此涉及到複雜的宮廷政治,後來就被貶到了廣州。在那裡,憨山大師復興了曹溪六祖的道場,嶺南的佛法也因他而弘揚開來。

今天記敘這一段歷史,以表示對憨山和南師兩位大師的尊敬之心。

如何發起清淨心~憨山大師講解《圓覺經》

Tags:憨山圓覺清淨大師故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