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清朝王聰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率領義軍轉戰數省,最終兵敗自盡

由 香茗史館 發表于 人文2023-02-07

簡介乾隆時百姓生存困難,民間白蓮教迅速發展乾隆年間,由於人口的急速膨脹,再加上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而官僚系統又嚴重腐敗,普通百姓生活日益艱苦,民間矛盾日益加劇,山東王倫起義、臺灣林爽文起義、甘肅回民起義,湘黔苗民起義等民變此起彼伏

唐朝太監怎麼回話

嘉慶元年(1796年),就在乾隆禪位嘉慶,退位為太上皇這一年,在四川、陝西、湖北三省交界地區,爆發了一場規模龐大的白蓮教起義,在這場持續九年,波及四川、陝西、湖北、甘肅、河南五省的起義中,最為出彩的無疑便是起義軍首領王聰兒。

清朝王聰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率領義軍轉戰數省,最終兵敗自盡

乾隆時百姓生存困難,民間白蓮教迅速發展

乾隆年間,由於人口的急速膨脹,再加上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而官僚系統又嚴重腐敗,普通百姓生活日益艱苦,民間矛盾日益加劇,山東王倫起義、臺灣林爽文起義、甘肅回民起義,湘黔苗民起義等民變此起彼伏。

清朝王聰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率領義軍轉戰數省,最終兵敗自盡

在這種民不聊生,官民矛盾持續的情況下,白蓮教這種極具蠱惑力的教派,往往便開始在民間廣泛傳播。例如由於山東爆發旱災,白蓮教在山東得以迅速傳播,進而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釀成的山東王倫起義。

再如安徽人劉松,跑到河南去發展白蓮教支派,他利用給百姓治病的機會,廣泛動員百姓入教,並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發動起義,失敗後被流放甘肅。

劉鬆起義失敗後,他的弟子劉之協、宋之清便離開河南,轉移到川、楚、陝等地繼續傳教

清朝王聰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率領義軍轉戰數省,最終兵敗自盡

在川、楚、陝交界處,即秦嶺、大巴山和巫山一帶,由於這裡重巒疊嶂、山高林密,因而從明末時期開始,便有大量的農民流亡此處。到了乾隆中期,由於百姓生存日益艱難,又有大量百姓“扶老攜幼,千百為群,絡繹不絕”的湧入三省交界的山林中,使得此地的百姓已經多達數十萬。

由於山林中適合開墾的土地本就較少,而流民人數太多,百姓們的生活依舊十分困難,再加上此地地勢險峻,官府很難控制,以致此地長期充斥著各種匪徒,這同樣極大影響了百姓的生存條件。

正是由於生存條件太過惡劣,這給主張“習教之人,不攜貲糧,穿衣吃飯不分爾我”的白蓮教,提供了天然的生存土壤。

清朝王聰兒:白蓮教起義軍首領,率領義軍轉戰數省,最終兵敗自盡

生於湖北襄陽,由於幼年喪父,自幼便跟隨母親學習雜技,跑馬走繩、舞刀使棒的王聰兒,便在這種大背景下,與母親一起經過齊林的介紹加入了白蓮教,並在入教後不久,嫁給了當地白蓮教首領齊林

Tags:白蓮教起義百姓乾隆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