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一場尋根溯源傳承弘揚之旅——“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嘉賓宜昌行側記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人文2023-02-07

簡介8月2日,參加首屆“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的嘉賓赴三峽工程、秭歸屈原祠、宜昌博物館調研

寥若晨星的廖是什麼意思

8月2日,參加首屆“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的嘉賓赴三峽工程、秭歸屈原祠、宜昌博物館調研。

上午9時20分許,嘉賓們抵達三峽工程開展調研。在三峽工程展覽館內,嘉賓們觀看了三峽工程宣傳片、工程微縮模型,聽取了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水資源利用等綜合效益利用情況介紹,對三峽工程整體建設情況有了全面瞭解。隨後,他們來到三峽工程大壩壩頂,零距離“觸控”這一舉世矚目的宏偉工程。

10時40分許,嘉賓們乘車抵達屈原祠南門廣場,隨後來到屈原文化文創集市,立即被琳琅滿目、獨具特色的文創產品所吸引。特別是秭歸以屈原文化、端午文化、臍橙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為依託打造的儒雅穩重“屈大夫”、呆萌可愛“橙小秭”、溫柔霸氣“舟小龍”、呆萌小巧“粽小歸”四個IP形象,更是深得嘉賓的喜愛。

一場尋根溯源傳承弘揚之旅——“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嘉賓宜昌行側記

“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嘉賓走進秭歸屈原祠,撫今追昔,祭拜先賢。胡興軍 攝

臨近中午,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卻擋不住嘉賓們的熱情。嘉賓們走進屈原祠,撫今追昔,祭拜先賢。在大殿上,嘉賓們向先賢敬獻蘭草,躹躬致意,在緬懷中傳承偉大的屈原精神。嘉賓們還來到青灘民俗館,觀看民俗表演。獨具特色的秭歸民歌、精彩的民間吹打樂表演,高亢的薅草鑼鼓,讓嘉賓們切身體會了傳統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對屈原文化的傳承、開發和利用有了更多的思考。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湖北省屈原研究會理事趙輝告訴記者,宜昌在屈原文化民俗方面的傳承做得非常不錯,同時建議進行全方位拓展,利用影視、歌舞等大眾傳播手段,編寫屈原文學作品、屈原思政課程等讀本,讓更多的人瞭解屈原,傳承屈原文化,弘揚屈原精神。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過常寶對屈原文化的傳承推廣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說,學術研究機構不能僅限於學術研究,要開啟思路,研究長期的傳承、傳播方式,建立統一的理念、統一的符號。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謝久勝在交流中說,屈原文化在宜昌已經融入得很好,建議屈原文化要向國際化擴充套件,實現國內國際雙拓展。

在調研屈原文化文創產品集市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輯李科建議,要加強屈原文化開發落地與市場轉化,比如禮儀人員服飾、楚國衣冠等開發。

針對當前屈原文化傳承人才隊伍匱乏等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徐正英從規劃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近期規劃要在短期內完成,長遠規劃則要透過科研院所與地方政府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學術基礎,培養學生。

參加活動的嘉賓在充分肯定宜昌傳承屈原文化的做法及成效的同時,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建議。

一場尋根溯源傳承弘揚之旅——“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嘉賓宜昌行側記

“屈原文化研究國際論壇”嘉賓在宜昌博物館參觀鎮館之寶——“楚季寶鍾”。胡興軍 攝

當天下午,部分嘉賓赴宜昌博物館調研。從一樓至四樓,嘉賓們參觀了物競天擇、開闢鴻蒙以及遠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載峽州、近代宜昌、宜昌記憶等多個展廳,一件件厚重的歷史文物,一個個鮮活的歷史故事,吸引了嘉賓們駐足觀看,並不時發出感慨。

在二樓,當嘉賓們看到了宜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楚季寶鍾”,頓時興奮起來,紛紛駐足,細細品讀。“楚季寶鍾”是西周晚期的,距今約3000年左右。“楚季寶鍾”和12件青銅甬鍾作為一種樂器,常在大型祭祀或宴會上奏樂、伴舞,反映了楚文化中蘊含的禮樂文化和禮樂制度。(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胡興軍 通訊員 付舒)

【來源:三峽宜昌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ags:屈原嘉賓文化宜昌三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