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都山之戰:主將郭英傑戰死,唐軍6千騎兵陣亡

由 巖巖說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2-04

簡介薛楚玉本想率兵增援,得知郭英傑、吳克勤陣亡沙場,六千騎兵覆沒後,不敢輕易出戰,契丹騎兵一度抵達幽州郊外,掠陣而過

橫災飛禍是指什麼生肖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2萬唐軍討伐契丹,在都山慘遭失敗,郭英傑、吳克勤2位大將陣亡,6000士兵戰死。主帥薛楚玉得知前方戰敗,不敢輕易出戰,被唐玄宗革職,鬱鬱而終。

都山之戰:主將郭英傑戰死,唐軍6千騎兵陣亡

征伐四方,威名赫赫,李世民的“天可汗”之稱很多時候只是徒有其表。唐朝289年,跟周邊遊牧騎兵的交戰,從未停止。

712年,李隆基繼位,是為唐玄宗。此時,契丹、突厥、奚族,成為唐朝北方的勁敵,經常廝殺。

由於“府兵制”的破壞,唐軍實力下滑,“武周”時代的唐軍,幾次被契丹全殲,狼狽不堪。

為了對付契丹、突厥、奚族,唐玄宗大規模推廣“募兵制”,讓邊境節度使自己招兵,結果釀成了安史之亂。

邊境推行軍事革新,薛訥、薛楚玉兄弟是關鍵人物。可惜,薛訥、薛楚玉兩次遠征契丹,都是慘敗而歸,全軍覆沒。

唐軍兩次作戰失敗,並非戰鬥力不行,而是作為主帥的薛氏兄弟太差勁了。跟父親薛仁貴一樣,他們是名將,但沒有帥才。

薛仁貴作戰勇猛,在遼東戰場身先士卒,斬殺對方几位將領,深得李世民賞識。但是,薛仁貴很少掛帥出征,唯一的一次掛帥,還是慘敗。

670年,薛仁貴率5萬兵馬出征,討伐吐蕃,與論欽陵決戰。唐軍輕敵,後路被截擊,遭分割包圍,郭待封慘敗,薛仁貴困守大非川。

薛仁貴多次組織兵馬突圍,都被論欽陵擊敗,只能低頭議和,逃過一劫。此戰,薛仁貴慘敗,是他唯一一次掛帥出征,以主帥身份節制眾將。

薛訥、薛楚玉也是如此,作戰勇猛,但並不適合當主帥。綜合能力,兩兄弟還不如薛仁貴厲害,敗給契丹也就不難理解了。

都山之戰:主將郭英傑戰死,唐軍6千騎兵陣亡

武則天時期,契丹崛起,經常犯邊,唐軍屢次出征,大多以慘敗收場。李隆基繼位,決定討伐契丹,消滅北方的勁敵。

714年,幽州節度使薛訥,率5萬兵馬出征,在炎熱的夏天討伐契丹。杜賓客建議:“夏季出兵,天氣炎熱,勝算不大,秋後再打算。”

薛訥怒斥杜賓客,認為契丹沒防備,突襲就可以獲勝。如此,唐軍身披鎧甲,在悶熱的環境中行軍,結局可想而知。

灤水谷之戰,唐軍覆沒,薛訥率幾十人突圍而出,狼狽不堪。薛訥推卸責任,說是崔宣道等8位將領的過錯,結果他們都被斬首示眾。

薛訥慘敗,調離幽州,契丹繼續南下,對唐朝構成很大的威脅。李隆基此時的重點,是西征開拓疆域,與吐蕃爭奪西域。

733年,唐軍在西域獲勝,吐蕃慘敗,大唐威名遠揚。此時,李隆基決定北伐,收拾不服從管教的契丹。

討伐契丹,一向是幽州節度使任務。有意思的是,此時擔任幽州節度使的,就是薛訥的兄弟薛楚玉,結果同樣如此。

客觀看待,薛楚玉作戰勇猛,是一員悍將。唐朝史料記載:“孔武有力,身材魁梧”,非常適合衝鋒陷陣。

薛楚玉鎮守幽州,招募兵馬,親自訓練,所部士兵戰鬥力非常強悍。此外,薛楚玉還招撫奚族,充當唐軍的盟友。

奚族騎兵驍勇善戰,騎馬射箭功夫了得,是騎兵的“天之驕子”。有奚族騎兵協助,薛楚玉對討伐契丹充滿了信心。

都山之戰:主將郭英傑戰死,唐軍6千騎兵陣亡

733年,薛楚玉派郭英傑、吳克勤、烏知義、羅守忠等率2萬騎兵出征,奚族騎兵也隨同參戰,殺向都山(河北盧龍)。

薛楚玉在幽州整訓步兵,籌集糧草,一旦前方獲勝,則出動主力橫掃遼東,在當地設定機構管理。

2萬兵馬出征,也是在炎熱的夏季,跟薛訥討伐契丹時一樣。不同的是,薛楚玉出動的兵馬都是騎兵,輕裝上陣。

郭英傑,名將郭知運的兒子,驍勇善戰。郭英傑行軍小心謹慎,不斷派出偵查兵,及時瞭解契丹、突厥聯軍的動向。

唐軍出榆關後,郭英傑更加小心,只要前方有山頭,就立刻派奚族騎兵去檢視,確認沒有危險後,主力才跟進。

唐軍透過谷口,全軍戒嚴,保持高度警惕。契丹、突厥無機可乘,難以進行埋伏。可惜,奚族騎兵不靠譜,他們倒戈了。

契丹、突厥、奚族,起初是聯手打唐朝。契丹欺人太甚,不但要求奚族進貢大量物資,還要提供騎兵,人口不多奚族吃不消。

契丹可汗揚言,奚族可以不打唐朝,但不能聯手唐朝打契丹。一旦唐軍撤退,就立刻攻打奚族,以武力威脅。

為了瓦解唐朝、奚族的聯盟,契丹對奚族軟硬兼施。奚族與契丹靠近,也不敢過分得罪這位鄰居,只好臨陣倒戈,半路逃跑;部分則加入聯軍,與唐軍對抗。

奚族騎兵逃走,郭英傑就不好過了,唐軍在關外言語不通,又缺乏相應的根基,民眾並不樂意當嚮導,提供的資訊也不真實。

都山之戰:主將郭英傑戰死,唐軍6千騎兵陣亡

行走到都山時,契丹、突厥聯軍嚴陣以待。羅守忠、烏知義見大事不妙,率先潰逃,丟下主將郭英傑。

契丹滾木礌石俱下,堵住兩邊的出路,然後以密集箭雨射擊,居高臨下壓著唐軍打。

狹窄的山谷,唐軍行動不便,又缺乏相應的防禦裝備,紛紛被打成篩子。但是,唐軍並不認輸,也朝著山頂衝殺。

唐軍發起進攻,契丹早已構築好工事,保護中軍大營。唐軍騎兵一度殺到跟前,又被契丹步兵長矛手擋住,屍橫遍野。

連續多次衝鋒,唐軍精疲力盡,陣型混亂。契丹、突厥乘勢反殺,從騎兵從山上衝下來,與唐軍進行格鬥。

郭英傑、吳克勤勇猛善戰,手持彎刀與契丹騎兵格鬥,連續砍殺幾十人。為了鼓舞士氣,郭英傑拿著契丹將領的首級,登高呼喊。

契丹、突厥集中兵力,重點攻打郭英傑、吳克勤。格鬥失敗,就改用弓箭,契丹用箭雨射擊,郭英傑、吳克勤身中十幾箭,依然血戰。

郭英傑、吳克勤勇猛,無奈陷入埋伏,都力戰而亡。契丹士兵砍下郭英傑、吳克勤首級,讓唐軍趕緊投降,不要做無謂掙扎。

主將陣亡沙場,唐軍也不理會,他們繼續血戰廝殺。契丹、突厥以絕對優勢兵力,從中午打到日落,唐軍損失殆盡。

都山之戰:主將郭英傑戰死,唐軍6千騎兵陣亡

唐軍僅僅剩下十幾位騎兵,還是拒絕投降,朝著契丹衝鋒,被箭雨射死。此戰,六千唐軍全部戰死,無一倖免。

史載:“官軍不利,知義、守忠率麾下便道遁歸。英傑與克勤逢賊力戰,皆沒於陣。其下精銳六千餘人仍與賊苦戰,賊以英傑之首示之,竟不降,盡為賊所殺。”

羅守忠、烏知義早已逃回幽州。薛楚玉本想率兵增援,得知郭英傑、吳克勤陣亡沙場,六千騎兵覆沒後,不敢輕易出戰,契丹騎兵一度抵達幽州郊外,掠陣而過。

都山之戰慘敗,李隆基怒不可遏,將薛楚玉革職,張守珪繼任幽州節度使。薛楚玉有愧於唐朝,悶悶不樂,鬱鬱而終。

張守珪鎮守幽州,重點栽培安祿山,繼續與契丹、突厥、奚族交戰。張守珪看人不準,安祿山能打,卻桀驁不馴,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755年,安祿山在幽州起兵,率15萬大軍南下,縱橫中原。薛楚玉的兒子,薛嵩對唐朝不滿,追隨安祿山作戰。

763年,薛嵩接受招撫,擔任昭儀節度使,還冊封平陽郡王,可謂是贏家。772年,薛嵩病逝。

參考書目:《新唐書》

Tags:契丹唐軍奚族英傑薛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