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人文2023-01-11

簡介這是人們對宋英傑的一貫印象然而,許多人不知道他還有“多重身份”20世紀90年代宋英傑播報《天氣預報》宋英傑播報《天氣預報》接下來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宋英傑畢業於北京氣象學院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二十四節

什麼什麼交界四字詞語

本文轉自:中國氣象報

這兩天,一家知名媒體想請宋英傑為立秋節氣撰寫一篇美文。

宋英傑回答說,不,我不願意寫美文,我只願意做研究。

CCTV《天氣預報》首位主播

“氣象先生” “金話筒獎”得主

……

這是人們對宋英傑的一貫印象

然而,許多人不知道

他還有“多重身份”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20世紀90年代宋英傑播報《天氣預報》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宋英傑播報《天氣預報》

接下來

讓我們重新認識一下宋英傑

畢業於北京氣象學院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

“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

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有人說,他的演算法特別精密,相比之下表達倒顯得不甚要緊。宋英傑的第一反應是,“不,那哪行?表達上沒有‘營養’,是走不遠的。”

不能只注重科學,不能只注重文化;不能只注重演算法,不能只注重表達;不能只注重天氣,也不能只注重氣候。這一連串的否定,歸納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

天氣和氣候重要、科學和文化重要、演算法和表達都重要。

”他堅定地認為,這三條原則加在一起,才是做二十四節氣研究應有的態度。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宋英傑分享二十四節氣背後的人文與科學

本報記者對宋英傑做有關二十四節氣專訪時,宋英傑對這些原則進行了部分解構。

這種解構,在科學上是冷靜的、富有深度的,情感上卻是急迫的,甚至像是在大聲疾呼。

對話中,這位氣象科班出身,粉絲無數,5歲便開始跟隨爺爺背誦二十四節氣歌,多年自費搜尋相關資料、執著研究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專家,對於二十四節氣的深厚情感以及想要表達的思考,給了我們不同於以往的感觸。

記者:

今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採用二十四節氣倒計時,讓二十四節氣真正火“出圈”了,您如何看待這種“出圈”現象?

宋英傑

:在我看來,這不簡單是一個看起來很具國民性、能夠喚起公眾親近感的一種文化樣態,它更是

使用古典的詩意化文字進行的美學表達,同時又是蘊含著深刻科學道理的一種知識體系

。只有真正做研究之後,才能知道古人的智慧有多麼博大精深。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比如這兩天我接到一個媒體的邀請,讓我解讀處暑是什麼。如果對照中國氣象局當下通行的體感舒適度指數,處暑就是經過盛夏之後,從“熱不舒適”到“冷不舒適”中間那個“特別舒適”的區間中,體感舒適日數比例首次達到50%以上的那個節氣。

為什麼自古以來把秋天開學的時間放在處暑?所謂秋爽來學,怎麼叫爽了呢?因為從體感舒適度指標來看,舒適的日數佔主流了。這不是“我覺得”“我認為”,

我們的公式、演算法都清清楚楚地擺在那兒

記者:

這是否意味著,當下要做好二十四節氣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把科學和演算法搞好?

宋英傑

:道理是對的,但這個理解還是片面了。我問一個問題:從事科學研究就可以理直氣壯沒有文采嗎?不是的,你的表達沒有“營養”,是走不遠的。

二十四節氣的物候表達了什麼時候桃花開了,什麼時候燕子來了,什麼時候青蛙叫了,這些讓我們都能聞得到、看得到、聽得到,無比鮮活。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人們準確確定了二十四節氣的時間

這也是二十四節氣之所以能夠

飛入尋常百姓家、能夠傳承千年

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我看來,科學和文化都重要,演算法和表達都重要,永遠不能把科學和文化、演算法和表達對立起來。

我們會發現,一起探討某個問題,有些人邏輯很清晰,言辭特別枯燥。

但如果你去過上海的氣象博物館,能看到當年法國傳教士在上海進行了現代意義上的氣象觀測以及物候規律分析,在最終成書時,都要將現代科學知識“摺合”在那個年代,二十四節氣已經非常深入人心了。

我國是二十四節氣非遺的申報國,是二十四節氣的發源地,是根脈。

但我們同時要認識到,二十四節氣是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在各個維度有大量可對標的樣本,很多國家和民族,同樣在默默地對二十四節氣文化體系進行豐富和傳承。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二十四節氣的基本類別

在日本,節氣的72候取自《春秋》《詩經》這些中國最優美的物候典籍;在西班牙與法國交界的比利牛斯山脈,每年夏至,就是莎士比亞說的仲夏夜之夢,他們在山上舉行夏至“燒篝火”慶典;對哈薩克族人民來說,二十四節氣是一套“移動標的”,用以指導牧民轉場……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歐洲比利牛斯山區夏至火節

國內同樣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地區,在默默傳承著二十四節氣文化。雲南的拉祜族、基諾族、彝族、傣族,經常一個不經意,就能看到他們一直傳承著的習俗和詞彙,也許他們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其中與二十四節氣的關聯。

有一次在採訪中,我聽到當地人說出一個特別的詞,竟然與2000多年前古籍當中的解釋一模一樣。“你再說一遍!”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差一點淚流滿面。

記者:

那這堂課我們要怎麼補?您提到希望從科學到文化範疇,都有更多人能加盟到二十四節氣非遺保護中。要實現這個願景,我們需要一種什麼樣的教育機制、研究機制呢?

宋英傑

:感情特別重要。如果對二十四節氣沒有感情、沒有了解,是沒有辦法做好研究、做好科普的。我們要充滿謙卑地去補課,逐漸培養感情和定力。

感情是一點點培養起來的。首先,要重視二十四節氣相關基礎教育,先要熟悉,然後親近,進而熱愛、保護。

專訪|宋英傑:我們需要怎樣的二十四節氣研究?

宋英傑在貴州主講二十四節氣

同時,我們的教育要重視人文表達的訓練,在邏輯表達、用詞規範、文化內涵等方面著意提升。

比如,如果一個從事氣象研究的人,認真研修過傳播學,他就會更懂得如何飽含人文關懷地去和受眾打交道,如何與別人的心情形成共振、共鳴。

還有,要建立相應的課題和研究機制,讓年輕的學者有機會與二十四節氣建立感情。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本期嘉賓

:天氣預報主持人、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首席專家、“中國天氣·二十四節氣研究院”副院長、二十四節氣保護傳承聯盟學術委員會委員 宋英傑

Tags:二十四節氣英傑表達氣象演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