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鬼谷子:欲成大事者,需防備這兩種人,敬而遠之是上策!

由 鬼穀道 發表于 人文2023-02-04

簡介是不是道理聽起來很簡單,只可惜你,沒錯就是你,如今依然把“道德家”、“成功學大師”視若神明,這些人想忽悠你的手段其實很簡單,滿口正能量,提倡大愛無疆,跟你講人間大愛

學富五車真的很厲害嗎

有鬼穀道友問:作為一名企業領導,每天都有很多人給我提建議,要幫我事業再上一層樓,要助我成功。這原本是好事,可是哪些建議能聽,哪些建議不能聽呢?

關於這個問題,鬼谷子有話說:“聽之術,曰:勿望而拒,勿望而許。許之則失守,距之則閉塞”。關於傾聽別人建議這件事,不要急著拒絕,也不要急著許諾。如果直接拒絕,以後就沒人給你提建議了。如果直接許諾,以後想反悔就被動了。

當然了,下面兩種人除外,遇到他們,你的第一反應就應該是敬而遠之。

畢竟,有些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其實只是忽悠。何出此言呢?

請端好板凳,上課!

鬼谷子:欲成大事者,需防備這兩種人,敬而遠之是上策!

阿信以為,這世上的大忽悠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大愛派”,另一種是“詭辯派”。所謂“大愛派”就是滿口的仁義道德,大愛無敵,其代表人物是孟軻,就是那位儒家的亞聖。所謂“詭辯派”就是熱衷混淆概念,詭辯至上,其代表人物是名家的惠施。

或許很多道友不知道,戰國初期的大佬其實是魏國,祖上靠著當反骨仔建立了“魏”字頭。結果,好日子好沒過多久,魏王們就準備脫離了低階趣味,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了:精神需求。

其實精神追求無外乎兩點,第一是愛,第二是智慧。至於愛,顯然是違背祖訓的,畢竟反骨仔當初能發家靠的就是背叛愛。至於智慧,魏王們堅定地認為口才好,就是有智慧。

既然魏王們想昇華一下靈魂,有需求就有市場,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領導那麼“愛智慧”,那麼大忽悠們便粉墨登場。

這一對活寶,瞄準了梁惠王。

第一位,叫孟軻。

這位爺能夠在學術界站穩腳跟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提出了“性本善”的概念,並將其一以貫之,影響至今。

孟爺爺認為“愛智慧”本就是一回事,“愛,即智慧”,比如他在著名的“四端之心”理論中就明確地說道“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一個心有大愛的人,他定然是個能明辨是非的智者。

然而,現實無數次論證,這二者其實並沒有太大關係,有愛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一定有愛。尤其是智慧,作家劉震雲直接將其稱為“下三濫”。

顯然,孟子是個高尚的人,他篤信

“仁者無敵”,為了佐證自己的觀點,甚至丟擲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大道理。

先來說說“仁者無敵”。這句話顯然是孟子這位高參給梁惠王獻的計策。在孟子看來,什麼合縱連橫,實在是弱爆了,雕蟲小技,不足掛齒。領導就應該講仁義,追求正能量。

你沒看錯,如果你不是領導,卻說出了“仁者無敵”的話,就顯得很滑稽,你不配。因為孟子的表達物件是諸侯,是領導。作為草根的你,怎麼能厚顏無恥地說“仁者無敵”呢?在孟子的語境裡,一個領導只要內心充滿大愛,那他就是無敵的。

儒家的仁愛,本質上是管理學技術。

顯然,孟子是犯了主觀唯心主義的錯誤,一味地強調個人的道德情操,否定了天時、地利的因素。比如,魏國本來就處於四戰之地,後來還被強大的齊國和秦國夾在了中間。當真可以用愛感動並戰勝敵人嗎?如果哪位道友試圖反駁,那請你用的大愛去感動美利堅試試?如果連敵人和朋友都分不清,那隻能說這個人是不夠智慧的。

畢竟,“仁者無敵”的底層邏輯就是愛能當飯吃,現實真的可以嗎?。

再來說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如果有人反駁“仁者無敵”,孟子就會列舉周文王用大愛,兵不血刃地奪取商人天下的事例進行佐證。雖然《尚書》裡明晃晃地寫道當時的戰爭很激烈“血流漂杵”。可是孟子是否認的,周文王一個聖賢,怎麼可能那麼殘忍呢?所以,尚書不可信,一切跟愛矛盾的事情都是假的,“盡信(尚)書不如無書”。

孟子解決不了魏國的水患問題,經濟問題,外交問題,軍事問題。然而他卻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試圖“仁者無敵”的偽命題去解決所有問題。好聽確實好聽,歷史卻告訴我們,一句永遠正確的話,就約等於是廢話。

有趣的是,一個孟子倒下了,千千萬萬個徒子徒孫站起來了,他們扛起了道德大旗,張口閉口仁義道德,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證據,邏輯都不重要,因為愛是主觀的,不需要講道理,更不需要邏輯。

在現實中,總有大忽悠空想出各種所謂的“能量”、“大愛”為領導們打雞血,灌雞湯。

鬼谷子:欲成大事者,需防備這兩種人,敬而遠之是上策!

第二位是惠施。

這位爺的把戲就更足了。在諸子百家裡,他是名家的代表人物。這裡的名家的“名”並不是出名,而是“名稱”,是脫離實際,專注於名稱概念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詭辯。譬如,名家著名的命題“白馬非馬”,認為白色的馬不是馬。因為馬是總稱,而白馬是單稱。從邏輯上講,名家是有道理的。但是現實中,白馬怎麼會不是馬呢?

再比如“惠施十事”裡的“南方無窮而有窮”、“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等命題,都充滿了詭辯的惡趣味,屬實是把道家“名可名,非恆名”的命題給吃透了。

當然了,惠施最著名的事件還是與莊周的“濠梁之辯”。有一天,惠施和莊周在郊外遊玩。眾所周知,莊周是個逍遙自得的人,所以當他看見河裡的魚時,就感慨了一下:你看,河裡的魚兒多快樂。

莊周的本意是抒情,是把自己心境寄託在魚的身上。但是,惠施立馬槓精附體,他反駁道:

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這就是大家熟知的“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由來。

惠施當過魏國的相國,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他聽說好友莊周可能會被邀請到魏國代替自己時,馬上開始暗中抓捕莊周。可是莊周壓根不在乎。雖然莊周不在乎,但是張儀在乎。在《戰國策·張儀逐惠施於魏》中,清楚的記載了縱橫家張儀成功的排擠了惠施,並取而代之的事情。可見,梁惠王後來也發現惠施就是個“坐談客耳”,論詭辯無出其右,論幹實事,說不行那是真不行。“學富五車”這個典故的主人公指的就是惠施,可這人是個“掉書袋”,只適合當個詭辯的理論家,適合當個脫離現實的學究。

這一群體,讀書多的就是空談,讀書少的就是輕談。至於後者,可參考各位“創業導師”、“成功學大師”。

“詭辯家”們的話聽起來很有道理,重在於好聽,卻是嚴重脫離本質的。

鬼谷子:欲成大事者,需防備這兩種人,敬而遠之是上策!

實際上,孟軻、惠施是同一時代人,而且他們都有共同的敵人——務實派張儀。“大愛派”的孟子討厭張儀,是因為他覺得張儀不懂愛,只知道建功立業,人品不行。“詭辯派”的惠施討厭張儀,是因為務虛的拼不過務實的,忽悠只能一時卻不能一世,被張儀搶了飯碗。

於是,兩人一個道德攻擊,一個語言攻擊,你覺得張儀的名聲還能好嗎?

作為管理者,你的身邊有“孟軻”嗎?他們整天用道德綁架你,讓你回饋社會,善待員工。你也不是不想,問題還不就是業績上不來嗎?你有沒有錢,“孟軻”們可不管那麼多,又或者說,他們會把問題歸結於你不夠正能量,所以生意做不大。

作為領導者,你身邊有“惠施”嗎?他們整天仗著學歷高,或者口才好,總是跟你談些華而不實的事情,給你堆砌管理學和營銷學的概念,以及成功學大道理,聽起來好有道理的樣子,於是莫名其妙地被他們的詭辯洗腦了。

對於這兩種人,韓非子比較直接,他建議你應該請他們滾遠點。管理者在接納建議時,應該主要以“功用”和“目的”為主,需要關心他人的建議到底能解決什麼具體問題,能夠實現什麼樣的目的。把握不住這兩點的話,你聽到的要麼是正能量,要麼是大道理。

原話是:人主之聽言也,以功用為的,以儀的為關。

是不是道理聽起來很簡單,只可惜你,沒錯就是你,如今依然把“道德家”、“成功學大師”視若神明,這些人想忽悠你的手段其實很簡單,滿口正能量,提倡大愛無疆,跟你講人間大愛。要麼跟你混淆概念,張口閉口之乎者也,跟你分享成功密碼。

而那些真正厲害的人,永遠低著頭在實幹,他們在解決具體問題,向著目標奮進,哪有時間幫你發財,教你成功?

你知道嗎?雖然孟子公開罵張儀是“妾婦”,張儀卻從未迴應過,幹實事的人,哪有空扯閒篇?

本文由鬼穀道創始人,研究鬼谷子智慧的民間手藝人鬼谷信原創,鬼谷信講透鬼谷子,助你人生少走彎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鬼穀道

Tags:惠施張儀詭辯孟子仁者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