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由 藍有說教育 發表于 人文2023-02-02

簡介“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孟子說的

莫之能御也的莫是什麼詞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是孟子說的。

指的是善於培養我擁有的浩然之氣。出自《孟子》,作者是戰國時期的孟子。

句子註釋

浩然:盛大、剛直的樣子;氣:指精神。指浩大剛正的精神。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原文節選

“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何謂知言?”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詞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譯文

公孫丑說:“請問什麼

叫做

浩然之氣呢?”孟子說:“這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不過,這種氣必須與仁義道德相配,否則就會缺乏力量。而且,必須要有經常性的仁義道德蓄養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爾的正義行為就能獲取的。一旦你的行為問心有愧,這種氣就會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說,告子不懂得義,因為他:把義看成心外的東西。我們一定要不斷地培養義,心中不要忘記,但也不要一廂情願地去幫助它生長。

不要像宋人一樣:宋國有個人嫌他種的禾苗老是長不高, 於是到地裡去用手把它們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氣喘吁吁地回家, 對他家裡人說:‘今天可真把我累壞啦!不過,我總算讓禾苗一下子就長高了!’他的兒子跑到地裡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天下人不犯這種拔苗助長錯誤的是很少的。認為養護莊稼沒有用處而不去管它們的,是隻種莊稼不除草的懶漢;一廂情願地去幫助禾苗生長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但這不僅僅是沒有好處的,而且還損傷了禾苗。”

公孫丑問:“怎樣才算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志趨向呢?”

孟子回答說:“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躲閃的言論,知道它

理屈詞窮

的地方。從心裡產生,必然會對政治造成危害,用於政治,必然會對國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聖人再世,也一定會同意我的話。”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賞析

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浩然之氣“這一富有創造性的見解。孟子認為,浩然之氣要符合道義,也是勇擔道義之氣。假如沒有道義的支援,一個人的氣質自然會衰敗,更談不上養浩然之氣了。培養浩然之氣,就是要用正義作為立身行事的準則,不做有愧於心的事。

在孟子看來,養浩然之氣不是神秘莫測的學問,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進行的切身實踐。只要自尊自強、以道義作為人生的準則,自然能夠涵養出浩然之氣,自然能夠剛毅果敢、威武不屈。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孟子》文學價值

《孟子》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後世,影響深遠,成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作為散文,《孟子》長於論辯,更具藝術的表現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

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徵。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使

大氣磅礴

,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孟子 人物介紹

孟子,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鄒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被稱為“亞聖”。

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義、善。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誰說的?

拓展 孟子人物事蹟

仁者無敵 

梁惠王說:“晉國是天下最強的國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這一代,東面戰敗於齊國,長子陣亡;西面喪失了七百里疆土給秦國;南面受辱於楚國。我對此感到恥辱,願意替死者來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樣才能辦到呢?”

孟子答道:“擁有方圓百里的土地就能稱王天下。大王如能對民眾施行仁政、減省刑罰、薄斂賦稅、深耕土壤、清除雜草;青壯年在空閒時修習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裡用這些來事奉父兄,出外用這些來事奉尊長,就能使他們拿著木棒來打擊秦楚的堅甲利兵了。那些國家侵奪民眾的農時,使他們不能耕種農田來養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凍受餓,兄弟妻兒離散。那些國家虐害自己的民眾,大王去討伐他們,誰能和大王對抗?所以說仁者是無敵的,希望大王不要猶豫。”

明察秋毫

孟子說:“假如有個人向大王稟告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的東西,卻舉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視力足以看清秋天野獸毫毛的尖端,卻看不見一車子的柴禾。’大王會相信這話嗎?”宣王說:”不會。“

Tags:孟子浩然之氣禾苗大王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