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由 通政司知事 發表于 人文2023-01-31

簡介臨到此時于娟才幡然醒悟,人生半程匆匆而過,轉眼間才發現陪伴父母親人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繼承什麼詞語搭配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2011年4月19日,抗癌一年多的復旦女博士于娟,在萬籟寂靜的凌晨悄然離去。

這一天的到來在意料之中,卻也讓所有人都陷入了無法自拔的哀痛裡。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她一個人的離去,使兒子幼年喪母、丈夫中年喪妻、父母老年喪女。

而在時光的最後盡頭,她以生命為代價寫下了《此生未完成》一書。

她認真反思了自己年紀輕輕就患癌的主要原因,也希望大眾能從她的身上吸取教訓、引以為戒。

因為在於娟看來,沒有什麼比健康更重要、沒有什麼比活著更重要。

“我還不想死,所以我要堅強地活下去”

1978年,出生於孔孟之鄉的于娟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受儒學文化的薰陶,父母從小就對她的學習成績寄予厚望。

而於娟也不負眾望,一路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並遠赴挪威繼續深造。

2009年9月,學成歸國的她,任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的講師。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此時的于娟前途一片大好,身邊所環繞著的全是鮮花和掌聲。但僅僅3個月後,她的人生就從天堂跌入了地獄。

而於娟其實早在10月份就感覺到了身體不適,那時她剛剛給已滿週歲的兒子停了母乳。

為了保證孩子的營養,她會定期前往超市購買奶粉和鮮牛奶。10月的一天晚上,她騎著腳踏車像往常一樣去購物。

在回家的路上她還遇到了一個學生,於是兩人有說有笑的一起往回走。

可就在經過一個路口的時候,于娟由於緊急剎車而導致腰部產生了劇烈的疼痛。

她以為是自己扭到筋骨了,於是就一邊扶著腰一邊推著車。

等走到家後,腰部的疼痛感稍微緩解了一些,她也就把這事給拋諸腦後了。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但第二天起床的時候她才感覺不對勁,腰部使不上一點力氣。哪怕只是小幅度地挪動,也會引起劇烈的疼痛感。

丈夫趙斌元被她這番模樣嚇了一跳,於是趕緊帶著妻子趕往醫院。

可在前期檢查中,醫生遲遲無法確定病因。他們只能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疑似癌症可能。

聽到這個答案,無論是于娟還是趙斌元都覺得荒唐無比。癌症這種東西,怎麼可能會發生在自己身邊呢?

“從08年生下我兒子開始,我一直堅持母乳餵養。而且我的家族裡沒有什麼遺傳病史,我從小到大也是很少生病。”

向來活蹦亂跳、精力滿滿的于娟,壓根兒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症。年僅31歲的她,還有大把大把的好時光沒有度過呢!

可意外有的時候就是會突然到來,噩耗也根本不給人反應的時間。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同年12月27日,于娟被確診為乳腺癌。白紙黑字的通知單,擊碎了她心底最後一絲僥倖。

在得知女兒患癌的訊息後,年邁的父母急急忙忙從山東老家趕往上海,公公婆婆也在第一時間趕到了小兩口身邊。

所有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不管花多少錢吃多少苦,都一定要挺過這關。

就算于娟不為了父母、自己著想,也要想一想正在牙牙學語的兒子小土豆。

在家人的支援和鼓勵下,于娟終於擦乾眼淚選擇了直面現實。既然躲不掉,那就光明正大地來一場賽跑吧。

“我還不想死,所以我要堅強地活下去。乳腺癌並非無可挽回,我永遠相信生命的奇蹟和頑強。”

懷抱著這種信念,于娟開始積極諮詢治療方案。可在2010年1月2日的一次檢查中,她再一次被醫生判了“死刑”。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乳腺癌晚期”這幾個字似乎在告訴于娟,你沒有機會看到生命的奇蹟和頑強了。

“最多還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吧,我們所能給出的方案也無非是化療和吃藥。”

醫生直言不諱的一番話,給於娟及其家人帶來了莫大的壓力。不到兩年的時間,這會不會太絕對了?

于娟自己是不相信的,她從未設想過死神會來臨得如此之快,因此她決定賭一把。

25000元一支的注射藥物,每隔21天就要重新注射一次;上萬元的一盒藥,只夠吃14天。

什麼叫花錢如流水,此時的于娟才算是深有體會。她和丈夫辛辛苦苦攢下的那些錢,一轉眼的功夫就沒了。

但為了那份生存的希望,他們還是得繼續賣房籌錢。趙斌元率先賣掉了二人的新房,緊接著孃家父母也賣了老家的兩套房子。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那套僅66平的新房,本是于娟一家人在上海立足的根本,可為了治病,他們不得不重新過上漂泊不定的日子。

幸好趙斌元的姐姐也在上海成家立業,在這種艱難的時刻,她果斷向弟弟一家人伸出了援手。

每當趙斌元陪著于娟去看病化療的時候,小土豆就由自己的姑姑和姑父照料。

而由於沒有固定的棲身之地,所以于娟的父母和公公婆婆無法一直待在上海,只能選擇奔波兩地的生活。

看著家人為了自己付出這麼多犧牲,玉娟的求生意志也是越來越強烈。

她時刻告誡自己,不能做一個不稱職的女兒、不稱職的妻子和不稱職的母親。

自己還有太多的責任與擔當沒有完成,一定不能就這麼一走了之。

“為什麼是我呢?為什麼癌症會找上我?”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可無論求生意志再如何強烈,于娟還是會不停地反問自己:“為什麼是我呢?為什麼癌症會找上我?”

她苦苦追尋著患癌的答案,也讓自己陷入了日復一日的糾結和痛苦中。

在一開始的兩次化療中,她的癌症生化指標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這是一個好的開頭,可惜幸運女神沒能一直站在她這邊。

因為在後續的化療過程中,于娟終於體會到了癌症的可怕。她的一頭秀髮變得越來越少,每天躺在床上痛得生不如死。

那種痛該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呢?于娟找不出合適的詞語。

她只知道,如果沒有止痛藥、止痛針或者止痛貼的話,她也許就那麼活活地痛死過去了。

“肌肉會不受控制地發生痙攣,什麼說話的力氣、哭喊的力氣都沒有,我只感覺自己要死了。”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事實上即便是有止痛藥物的緩解,于娟也經常痛得暈厥過去。在病魔不間斷的折磨下,她的心理終於崩潰。

她一遍一遍地問丈夫、問自己,為什麼患癌的是她?為什麼命運要如此不公?

她還沒來得及孝敬父母、還沒陪丈夫走完餘生、還沒有親眼看著兒子長大,上天為什麼要就此剝奪她的生命呢?

可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如果非要找出一個答案來的話,那大概就是人各有命吧。

為了寬慰妻子,趙斌元也將自己剃成了一個光頭。

他牢牢握住于娟的手,鄭重地說道:

“別擔心,我會永遠陪著你。一定能挺過去的,你不能被自己的負面情緒所擊垮。”

在丈夫的悉心安慰下,于娟漸漸找回了以前那個大大咧咧的自己。

她開始意識到,負面情緒的不斷蔓延只會使自己的病情不斷加重。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因此于娟決定做一點什麼,既是鼓勵自己也是警醒世人。

即便最後仍然逃脫不了命運的桎梏,也要在這個世間留下一點聲音和足跡。

抱著這種信念,她開始在部落格上分享自己的患癌經歷和人生反思。不為炒作、不為博眼球,只為與大眾共勉。

她的部落格名稱叫做“活著才是王道”。十分淺顯易懂的一句話,卻代表著于娟最求而不得的東西。

人到底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在沒患癌之前,于娟所認為“活著的意義”就是拼命唸書、拼命考證、拼命做專案和發論文。

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覺得自己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以後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沒錯,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許多人的最終目標。

但如果,實現這個目標要用透支身體乃至是生命作為代價呢?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坦白來講,我的作息時間是屬於很不健康的那種。十幾年以來從沒在12點以前睡過覺,熬夜通宵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而於娟在這些熬夜通宵的過程當中,有一部分是為了學業和工作,但還有一部分只是為了純粹的娛樂。

仗著自己還年輕,她肆無忌憚地揮霍著本該用於睡眠的時間。而這種情況,在現實世界中比比皆是。

如果沒有熬過夜,那都不好意思稱呼自己是“年輕人”。這種不健康的作息觀念,早已佔據絕大多數人的頭腦。

賺錢也好、娛樂也罷,人們總能找出一千個、一萬個熬夜的理由,並視其為理所當然。

可這種不健康的作息觀念,一定會帶來負面影響。這種影響的顯現需要時間累積,一旦累積完成就很有可能不可逆反。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就像于娟所患的乳腺癌一樣,熬夜通宵在這當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確診癌症之前,她從沒把它放在心上。可確診之後,她再怎麼後悔懊惱也無濟於事了。

躺在病床上的于娟,透過部落格分享找到了之前那個問題的答案。為什麼會患癌呢,說到底還是由於自己的“作”。

把名和利看得太重,卻把最重要的健康拋諸腦後。這種行為,何嘗不是一種本末倒置?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

縱觀于娟前三十年的人生,出生優渥、步步高昇、名利雙收。於大多數人而言,她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成功人士。

可這樣的成功,卻換走了她後半生的平安康健。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臨到此時于娟才幡然醒悟,人生半程匆匆而過,轉眼間才發現陪伴父母親人的時間已然不多了。

最重要的幸福無緣享受,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病急亂投醫,人生終有時

透過部落格,于娟一字一句寫下了自己的感悟和忠告。住院期間,她堅持每天早晚兩次更新。

在痛苦的化療過後,這些用生命寫就的文字就成為了她堅持的動力。

許多人被她的堅強不幸所感染,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號召為她捐款。這其中,就不乏于娟的好友與同事。

可是于娟拒絕了,她不需要社會募捐、也不能用社會募捐。無論治好與否,她都不能以自己的病情為藉口浪費公眾資源。

而每次複查過後,醫生的診斷還是一如往常:時日無多了,想幹什麼就去幹吧。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可即便是被判了“死刑”,于娟還是想再搏一搏,家人們也都不願意放棄。

於是,一件看似荒唐不已卻又心酸至極的事情發生了。

于娟的家人找到了一位“神醫”,一位隱居在安徽農村的“神醫”。據說他包治百病,多年來上門求醫的人數不勝數。

在這種噱頭的誤導下,于娟的家人將其視為了救命稻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他們,二話不說就帶著于娟趕到了“神醫”的家裡。

而“神醫”在仔細看過於娟的診斷報告後,不屑一顧地說了一句話:“不是什麼大問題,按我的治療方法來就行了。”

於是在2011年3月,于娟停掉了醫院開的藥物,開始嘗試所謂的“飢餓療法”。

家人每天只給她準備一點葡萄和芋頭,時時刻刻都嚴格遵照“神醫”的囑咐。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可如此虔誠的做法並沒有換來好的轉變,停了藥物又缺失營養的于娟,身體狀態每況愈下。

看著她這幅樣子,家人終於感到悔之晚矣。於是,他們又馬不停蹄地帶著于娟返回了上海醫院。

但這種亡羊補牢的做法已經沒有多大用處了,于娟的生命本就開始了倒計時。經過這件事,又加快了倒計時的速度。

家人痛哭流涕,總是說當初不該那麼糊塗。

可其實大家都知道那個“神醫”是個騙子,只不過所有人都抱著自欺欺人的想法幻想奇蹟的發生。

而作為當事人的于娟,沒有對家人出言責怪,也沒有自怨自艾。或許經過這荒唐的一鬧,她反而接受現實了。

“癌症病人和家屬是最缺錢的,但也是最捨得花錢的……病急亂投醫是古語,是病急之後很難繞開的傳統騙局。”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即便手法再低俗的騙子,稍稍準備個幾天,騙騙毫無經驗的病人和家屬那絕對是如同囊中取物。”

曾經最想活下去的于娟,在和命運的抗爭中選擇了坦然面對。生命的最後關頭,她只需要家人陪在她的身邊。

2011年4月2日,這一天是于娟33歲的生日,也是她過的最後一個生日。

小小的病房中,時不時地傳出笑聲和孩童的牙牙學語聲。在於娟看來,這就是最平凡的幸福、也是最重要的幸福。

而隨著死神腳步的不斷臨近,她恨不得將自己的畢生感悟都寫進部落格裡。

熬夜通宵自然是各類疾病的最大幫兇,所以“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並非聳人聽聞。

雖然所有人的身體狀況不能一概而論,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睡眠習慣的良好與否,是直接影響到生命的質量和長度的。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在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公認的致癌因素中,“晝夜節律紊亂的夜間工作”屬於2A級致癌物。

經常上夜班的女性,患上乳腺癌、結腸癌、子宮內膜癌的機率都會高於一般女性。

這既有科學依據的支撐,同時也是于娟以自身為代價得來的教訓。

另外她還總結出了其他幾個誘發癌症的可能因素,所以也一起寫在部落格裡警醒他人。

與睡眠同等重要的就是吃喝,古人常說的“七分飽”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於娟反思了一下自己,不僅經常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還由於父親是廚師的緣故,吃過很多不常見的食物。

晚上熬夜的時候,也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長此以往,身體其實早就埋下了隱患。

因此不可過分暴飲暴食,也要在一日三餐的基礎上儘量保證合理搭配。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其次,居住環境的選擇也很重要。甲醛是公認的致癌和致畸形物質,而它最常出現在傢俱之中。

本科畢業時,于娟曾在一個親戚家裡借住了一年。房子是剛裝修好的,所以異味比較大。

而於娟只在一開始開窗通風了幾天,後來就沒怎麼管。後來親戚把房子賣了,趙斌元就從裡面搬了一些傢俱出來。

可當進行甲醛測試時,趙斌元竟然發現上面顯示的數值是0.87。一般來講,這個數值是不能超過0.08的。

所以每每回想起來,于娟也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癌原因。

最後,她還在部落格裡呼籲大家不要太過爭強好勝。這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

事事強求,到最後也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我觀察了很多與我有類似遭遇的病人,發現我們之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脾氣都比較硬、比較爆。”

在家庭裡,于娟是那個掌控一切的人。她不僅對自己嚴苛至極,也要求丈夫盡善盡美。

但其實她在結婚以前不是這樣的,可當有了家庭之後,她就給自己施加了很多壓力,脾氣也越來越爭強好勝。

曾經她以為爭強好勝是好事,但現在想來,那段被工作和生活雙重壓迫的日子簡直太累了。

而且累到最後她才發現,該珍惜的東西沒有好好珍惜。

患病一年多,于娟在部落格上寫下了70多篇日記。她的故事即將結束,所能留下的也只有這些隻字片語。

後記

2011年4月19日,年僅33歲的于娟離開了她所愛的家人、所愛的世界。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她這一生,有太多太多的遺憾了。而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陪伴在家人身邊,沒能親自撫養小土豆長大。

風光半生也要強半生的她,到最後才發現自己過的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而在於娟離去之後,趙斌元將她的70多篇日記整理出版,書名為《此生未完成》。

妻子未完成的遺憾,將由他去彌補。

與此同時,母親舒平也繼承女兒的遺志,要在中國為女兒種下一片屬於她的“挪威森林”。

因為在挪威留學的時候,于娟就最喜歡這個國家鬱鬱蔥蔥的綠林植被。

而且種樹不僅是她生前的研究方向,也是一件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好事。

如今,九仙山上的那片“挪威森林”早已枝繁葉茂,小土豆也在家人的悉心照顧下健康成長。

2011年33歲女博士臨終反思:為什麼年紀輕輕患癌,都是我自己作的

大家都在努力完成於娟未完成的事情,以此來緬懷不幸早逝的她。

也希望《此生未完成》能帶給世人更多的思考,不要覺得人生冗長,離別或許就在一瞬間。

不辜負自己、不辜負家人,既有緣相遇,那就好好走上一程。

Tags:于娟自己趙斌家人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