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好書·書評 | 侯體健:“江西詩派”研究的新創穫——讀祝尚書《呂本中詩集箋註》

由 上觀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3-01-28

簡介詩藝淵源的箋釋,多注重對前朝經典詩人的溯源,這自然也是《箋註》用力最多的地方,如廣引《詩經》《楚辭》《文選》以及唐人詩作以見呂詩下字用詞源頭,為理解呂詩提供了參照系

何為買菜求益

好書·書評 | 侯體健:“江西詩派”研究的新創穫——讀祝尚書《呂本中詩集箋註》

呂本中詩集箋註(全四冊)

[宋]呂本中 著

祝尚書 箋註

上海古籍出版社

“江西詩派”研究的新創穫

——讀祝尚書《呂本中詩集箋註》

復旦大學中文系 侯體健

呂本中(1084—1145)是宋詩發展中的重要人物,其所撰《江西詩社宗派圖》直接促成了“江西詩派”概念的誕生,他高舉“活法”與“悟入”的旗幟,發展和完善了“江西”一脈的詩學理論。呂本中存詩近一千三百首,是派家中存詩數量僅次於黃庭堅的詩人,代表了“江西詩派”後期發展的新高度,擴大、豐富了“江西詩派”的影響。然而,江西詩派“一祖三宗”的“三宗”(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詩集,在宋代都出現了注本,均是“宋人注宋詩”的名作。而呂本中詩歌雖然數量巨大,成就斐然,其待遇卻遠遜“三宗”,遲遲未有注本出現,這與呂氏的地位和成就是不相稱的。直至近年,市面上才出現校注之作,但讀後卻難稱如意。呂本中活躍於南北宋之交,一生漂泊輾轉,交接詩壇人物眾多,尤其與南方地域詩壇傑出詩人多有過從,與禪林詩人屢相接洽,生平事蹟頗須詳考;他學養深厚,出入經史,雜取百家,兼攝理學和禪宗,又能自加損益變化,思想內涵且待發覆;他的詩歌創作不同時期各有所精,對江西詩派“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法多有運用,句法考究,律調婉雅,波瀾宏富,情思綿密,詩藝造詣尤應闡明。這就對箋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精熟宋史、宋制,還要頗通宋詩用事下字、點化鍛鍊之法。古注闕如,無復依傍,注好呂詩,誠非易事。

四川大學祝尚書先生在宋代文獻與文學研究領域建樹卓著,所撰《宋人別集敘錄》《宋人總集敘錄》已是學術經典,又曾校箋過盧思道、盧照鄰、楊炯詩文集,精於箋註之學。新撰《呂本中詩集箋註》(以下簡稱《箋註》),爬羅剔抉,慘淡經營,精校文字,詳作箋釋,為我們理解呂本中及南北宋之交的詩壇提供了重要參考。如所周知,詩集整理校注之目的,一為提供準確可信的詩歌文字,二為掃除閱讀詩歌之障礙,這就包括史實背景、職官地理、人物交際、典故詞藻等內容的箋釋,若能在此基礎上適當揭示用事下字之源頭、藝術手法之取資,則更臻佳境。祝先生此著庶幾近之。

好書·書評 | 侯體健:“江西詩派”研究的新創穫——讀祝尚書《呂本中詩集箋註》

呂氏詩集現存兩個宋刊本,目前市面所行諸本均以之為底本,但在參校本和異文的選擇上則各有所取。對異文的校勘與選擇,最能體現整理者的學術眼光,而非停留在簡單羅列而已。《箋註》在校勘上,或列異文,或作判斷,或據校改,皆得其宜。如卷一《用前韻寄商老》“雙鬢共期他日白”,底本“共”作“只”,不但與前一聯“只今江西二三子”重複,詩意也不甚通暢,更無“共”字所表達的呂氏與李彭(商老)之間的情感共鳴,故據《瀛奎律髓》所引校改,頗切意脈。又如卷二十一《郴州謁義帝陵》“牆頹雨帶煙悲塚”,“頹”底本作“頭”,與下句“爐冷”不對,以四庫本“頹”字為勝,亦據改。而卷十八《教授鄭國材輓詩》“暮靄千山重”,四庫本“山”作“萬”,校勘記言“似是”,則只作傾向性表達,不改原文,態度謹慎。諸如此類,所校多是。祝先生對待四庫本的態度也值得讚許。他一方面判定四庫本“闕漏錯訛極多,加之以時忌大量改換字句,是十足的劣本”,同時也認識到“四庫館臣的校理成果”仍有參考價值。故而《箋註》對庫本異文多有采納,而對那些因違礙而被館臣篡改的文字,則一律不列入異文,以免徒增篇幅。

在文字可信的基礎上,《箋註》對疑難字詞、所涉人物、詩歌句法都做了準確、精到的箋釋,許多閱讀中的難題得到了解答。如卷一《寄前鎮西楊法曹》乃讚譽楊道孚“文章老更新”,特別是詩歌精於音律,所謂“雙聲疊韻俱難敵”者。至尾聯“解道連蜷能幾人”,“連蜷”何意?有注家引《楚辭·九歌》“靈連蜷兮既留”來箋釋,將“連蜷”解為委婉曲折,詩意未暢,差之遠矣。祝注引沈約《郊居賦》“雌霓連蜷”,王筠讀“霓”為“五激反”而非“無雞反”,以此箋註此句實謂幾人能解楊道孚詩歌聲律奧秘之意。一詞之釋,全詩意脈豁然貫通,洵為允當。又如《又寄無逸信民》“記取浮杯無剩語”之句,若將“浮杯”解作喝酒,則不免離題萬里。祝注引《五燈會元》浮杯和尚事,“浮杯無剩語”才有了著落,精彩切當,真得其髓。再如卷十《出遊》一詩乃寫作者雖有病在身,但春興不減,遊興尚濃,頷聯“長年誤跨將軍馬”,“將軍馬”三字很容易平平放過,而祝注指出乃用馬援事,又引孫覿駢文“詎復跨將軍馬,以眩據鞍之勇”證之,醒人眼目。諸如此類字詞解釋,非常切近文字意脈,絕非泛泛引證可比,尤非“字典註釋派”、“百度註釋家”所能及,顯現出作者極強的文字闡釋工夫。

字詞之外,對詩歌所涉人物的準確考訂,是該書的又一大亮點。卷一《訪晁進道歸》注晁進道為晁損之,並進一步指明李朝軍《宋代晁氏家族文學研究》和張劍《晁說之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可支撐,若將之解為晁說之則誤;卷三《張褘秀才乞詩》據《研北雜誌》詳述張褘行履,又引李之儀集以補充;卷四《寄蔡伯世趙才仲》將蔡伯世行跡簡要勾勒,並採用楊經華考訂成果;卷十五《別後寄珪粹中》注據朱剛考訂,解為釋士珪;卷十七《贈人四首》注謂此四首所贈當為一人,並疑應呂稽中或呂堅中。這些人物考訂在充分吸收學界最新成果的同時,又能貼近文字箋釋,對準確理解呂詩及其交際網路非常有益。同時,在對相關人物事蹟的註釋中,《箋註》引用材料講究精審扼要,並不買菜求益。如卷十八《辛酉之冬周提宮埅惠竹隔》、《周仲固尚論齋》兩詩,周埅事蹟引王洋《東牟集》、《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尚論齋”則引《江西通志》,顯然比同類書中僅引《江西通志》更切當。類似的還有同卷《贈鄭侍郎二首》,鄭望之事蹟也廣引《建炎要錄》、《宋史》、《中興小紀》可靠史籍。在大資料時代,資料的堆砌已非難事,難在從海量的相關文獻中加以選擇,《箋註》所引各類史料處處都表現出敏銳的選擇眼光。

除了字詞、人物,《箋註》對呂詩的藝術手法也能有所揭示,這一點對於呂本中這樣的詩人來說,非常必要。如卷三《寄潁昌諸叔》“舊遊可數終難又,惡況雖多不厭曾”,箋註點出:“兩句以副詞‘又’、‘曾’置於句末,以求造句之新。”要言不煩。這樣的句法,在江西詩派之前是很少見的,頗能顯示出呂詩藝術的新追求。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提及清代錢載“春好已知春老又,畫人何不畫花兼”一聯,即是宋詩此類句法的迴響。詩藝淵源的箋釋,多注重對前朝經典詩人的溯源,這自然也是《箋註》用力最多的地方,如廣引《詩經》《楚辭》《文選》以及唐人詩作以見呂詩下字用詞源頭,為理解呂詩提供了參照系。但誠如錢鍾書先生在《談藝錄》中所言:“僅注字句來歷,固宜徵之作者以前著述。然倘前載無得而徵,則同時或後人語自可引為參印。若雖求得詞之來歷,而詞意仍不明瞭,須合觀同時及後人語,方能解會,則亦不宜溝而外之。”對於頗喜唱酬,並互相激勵影響的江西詩人來說,同時代詩人的作品也是其非常重要的藝術取資。《箋註》很重視呂詩與江西諸家詩作的印證,以見詩法趣味。如卷一《楊道孚墨竹歌》“十年筆意閉黃壤”注引黃庭堅“四君德音閉黃壤”,卷三《觀張李二君酒》“張侯好詩如好色”注引李彭“鄙夫好詩如好色”,卷七《早至天寧寺即趙州受業院也》“謬傳無字印”注引饒節詩“好與刻成無字印”,卷十三《次韻折仲古見贈》“江湖自稱嵇康懶”注引黃庭堅“造物生成嵇叔懶”等等,都揭出了江西諸家詩法詩味的趨同性。有時也引後來詩人作品予以參讀,兼顯呂詩影響。如卷一《寄璧公道友》“酒肉如山放手空”注引陸游“春日春山放手空”,卷八《海陵夜作》“撫劍雖長酒杯窄”注引韓淲“但恐酒杯窄”,卷十五《乾元真歇數約它日同庵居》“願分齋罷半甌茶”注引陸游“客來相對半甌茶”,《聽雨》“芭蕉葉上三更雨”注引劉辰翁詞襲此句,等等,均有助於理解呂詩意蘊及其流風餘緒。

好書·書評 | 侯體健:“江西詩派”研究的新創穫——讀祝尚書《呂本中詩集箋註》

在掃除閱讀障礙之外,我覺得《箋註》還有一大附加價值,即為我們展示了南北宋之交詩壇生態的重要一隅。以呂本中為中心的詩人網路,在頻繁的酬酢之中互相學習,彼此鼓勵,詩風互動影響,並構成了大小不一、持續時間或長或短的地域性詩人群體,這些群體為呂本中撰寫《江西詩社宗派圖》提供了寶貴的實感經驗,成為“江西詩派”概念誕生的觸媒。比如學者關注過的大觀年間“東”字韻唱和(參伍曉蔓《江西宗派研究》第三章第三節)即是顯例。而《箋註》對這些酬唱之作,多能廣引和作,詳加勾稽,內在地呈現出南北宋之交生動的詩壇圖景。《箋註》雖未設“集評”之目,然將詩話、筆記之中相關材料都予以吸納,提供了諸多資訊,也豐富了我們解詩的維度。

當然,《箋註》並非完美之作,就個人的閱讀感受來說,有些註釋尚可商榷。如卷一《春日即事二首》“強來庭下探花期”,注謂“此所謂花,指梅”,似無根據;卷三《張褘秀才乞詩》中“向吳亭”,據《瀛奎律髓》改“向”為“勾”,但檢陸龜蒙七律《潤州送人往長洲》“秋來頻上向吳亭”,如取“勾”字,詩句則是三平調,不合律矣。又《唐音癸籤》引《孔氏雜說》斷“勾吳亭”為誤。如此,則此字尚有爭議,不妨一仍底本之舊。卷五《初夏即事》“多病日參篐桶話”,“日”字底本作“且”,句意通暢,對仗亦可,而據四庫本改作“日”則與前聯“晴階仰日臥紅藥”重複,似不必。最後還有一點小小的建議,錢鍾書先生的《容安館札記》曾對呂本中詩歌有所評騭,有幾首詩錢先生指出了呂詩藝術取資,如能吸納,可益讀者。如卷十《秋日即事》“世間那有自由人”仿陳師道“勤苦著書如作吏,世間枉是最閒人”,卷十二《連州陽山歸路》“兒女不知來避地,強言風物勝江南”可參觀陳與義“避寇煩三老,那知是勝遊”等。這些線索提示,對更深刻地理解呂本中及“江西詩派”的影響關係,不無助益。

學界公認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是“金字招牌”,《箋註》榮列其間,這塊“金字招牌”又增加了含金量。《箋註》的出版必將進一步促推宋詩特別是“江西詩派”研究的深入。

(本文原刊於《中華讀書報》5月11日書評週刊·社科版,發表時略有刪節)

資料:上海古籍出版社

編輯:周玉

上觀號作者:書香上海

Tags:箋註呂本中江西詩派如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