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由 小婉的文化客棧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而所有說《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又跟他同時代的人,沒有一人直接認識曹雪芹

姑射神人怎解

小時候,我讀過一次《紅樓夢》,只覺得這本書索然無味,讀不下去,很快就放棄了。現如今,我斷斷續續把《紅樓夢》給看完了 ,有些感觸,但自認為水平太差,很多深刻的內容是讀不出來的。

《紅樓夢》就是一座寶庫,你看到的是一個世界,實際上它的背後還有一個世界,你若沒有鑰匙摸索著找到口子進去,這座寶庫永遠看起來都是恍恍惚惚的。好不容易攀爬到洞口,卻找不到進去的路,要是此時折路而返,實在是可惜了。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偶幸讀到一本書,是董梅老師的《紅樓夢講義》,看完以後,倒是讓人領悟不少。越發覺著,就我這水平,想把這書摸個半透,也絕不是容易的事。

既然已經讀過講義了,咱不如探討探討,看看這《紅樓夢》的大門到底用哪把鑰匙才能開啟。

關於《紅樓夢》故事裡面老爺,奶奶,少爺,小姐們的事兒,咱就先不說了,即便沒有看過,這本書家喻戶曉,大致的情節都會聽過。

故事是整個小說的血肉,是它之所以精彩的地方,但是故事的背後還得有框架,框架是怎麼搭建出來的,這關係到故事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如果表現的問題。

再往深了講,框架又是怎麼來的?

打個比方,假設要造一棟樓,先要打地基,架鋼筋,澆築混凝土,大樓的初步模樣才能成型。至於這樓裡大門怎麼安裝,牆上怎麼佈置,那是後話,無論你怎麼打扮,整個大樓的模子已經定型在那裡了。就好比說《紅樓夢》裡面人物的走向是按著作者需求走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思考的是這個模子造出來之前,是不是得畫圖紙,圖紙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你想,不同的設計師,風格不一樣,水平不一樣,設計出來的大樓也肯定不一樣。

換言之,在《紅樓夢》的問題上,作者是如何將它描繪出來的,憑什麼它就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而其他作品不是呢?

如果咱們透過《紅樓夢》這個表層的世界,看到它背後的世界,或許再讀文字時,才會理解其中的趣味,這時候大概也就沒有那麼枯燥了。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1。《紅樓夢》最重要的章節在第一回。

一般來說,中國傳統章回體小說的第一回,往往有著“開國定鼎”的意義。《紅樓夢》也是如此。

開篇,我們就看到了一個神話般的奇蹟世界。作者為什麼要把筆觸放得那麼遠,因為這樣一來,可以搭建起更宏大的時空尺度,在接下來的描寫中更加暢遊自如。作者不僅僅是在探討現實的問題,更是在追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茫茫宇宙,人那麼渺小,我們存在的作用又在哪裡呢?

接著,第一回中是兩則神話故事,一則講通靈石,通靈兩字便是意味著,這石頭既連線世俗汙塵,又是連同世間萬物的。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此處的點睛之筆,便在於:

“此石自經鍛鍊之後,靈性已通。”

書中說那石頭貪戀紅塵,想到人間走一回,享受榮華富貴,誰知最後也是一場空。空,萬般皆空,“空”亦是《紅樓夢》的兩大主題之一。

故事講得就是石頭到人間去走一遭,便是嚐盡世間苦楚,最後悟空的道理。

另外一則故事說的是絳珠草,絳珠仙子下世還淚,要把這一生的眼淚都還他,也算償還他了。說的就是“情”。

《紅樓夢》的兩大主題就是“空”和“情”,情是貫穿主題的旨意,空是情的最終走向,兩者互相糾纏。

書中借空空道人的話,或許是說出了作者心底的想法,

“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為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2。《紅樓夢》名字中”夢“的深意在哪裡?

實際上,《紅樓夢》的書名是有好幾個名字的,剛才也說道了有的叫《石頭記》,《情僧錄》,也有的叫《風月寶鑑》、《金陵十二衩》等等。到底哪個才是它的真名呢?

董梅老師的講義書中告訴我們這樣看,首先我們先看《紅樓夢》,夢是什麼意思?

“夢”這個字其實來自佛學,象徵的意義就是剛才我們提到的主題“空”。

只不過“空”這個概念太抽象,世人不太能夠明白,所以在佛教裡面還有具體的十種現象來解釋這個詞。

佛教中的這十個詞分別是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踐踏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

比如開頭甄士隱家丟失英蓮的那一回,元宵節看燈火之後突然失蹤,就是在說明“如焰”的意思,書中這樣的故事一一都有對應。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也就是說,

作者用了佛教中”空“這個概念,以及它所闡述的這十種現象來搭建小說的框架

。同然,書中,關於“夢”以及“幻”的字眼,還有“太虛幻境”這些符號都是在說明主題的來意。

如此一來,再看書名,我們可以大致領略到它們也是有一番深意的。

比如《石頭記》以石頭之名對應榮國府,《情僧錄》對應洪荒深處的大荒山,《紅樓夢》對應太虛幻境,《風月寶鑑》對應寧國府,《金陵十二衩》對應大觀園,亦真亦假,一現實一虛幻,這些不同的名字,也是不同的表現。

是主題“空”和“情”的具體描述所在。

3。《紅樓夢》中儒、道、佛的哲學背景。

這裡面,我們剛剛提到了一些佛學的思想,是《紅樓夢》貫穿始中的精髓所在。

但是這本書不僅僅涉及到佛,還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和道,三者相交輝映才是它的真正靈魂。

比如說到儒,很多人以為書中的賈寶玉是最不喜讀書,最叛逆離道的,其實書中有一個情節,賈寶玉最討厭人家叫他讀書,有一回他惱火了,說了一句:

“因此禍延古人,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

寶玉想把別的書燒了,卻獨獨沒有燒四書。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正是儒家經典的核心,這說明對於這些書,寶玉是認可的,從這個人物身上,我們也能看到它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他也是認可的。

既然作者認可儒家,那麼他在反對什麼呢?

其實書中還描寫了其他人物,比如貪婪昏聵的賈赫,爭名逐利的賈雨村,這些人表面看起來斯文儒雅,背地裡卻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作者討厭的是這群人,他們道貌岸然,虛偽狡詐,是打著儒家旗號,欺騙他人的人。

《論語》中,孔子就說過,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仁是孔子認為的最高標準,它對人提出的要求是要真誠,要發自內心的去愛自己和他人,至於那些所謂的形式,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關鍵在於你的心。

所以在《紅樓夢》中,賈寶玉是怎麼做的呢?他從來沒有因為一個人的身份地位去否定別人,同他交朋友的有許多普通人,而且他也會為這大觀園中的女子傷心流淚,為她們的命運感到難過。他是一個真性情的人。

那麼另外,書中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哪裡呢?

比如我們看故事開頭,賈寶玉的玉源自通靈石,就好像孫悟空的出身一樣,有了靈性,才從石頭裡蹦出來的。

這個思想源自《易經》,《易經》裡面強調天人合一,人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人是得天地之精華,有了靈性之後,匯聚而成的。這個靈感也給作者的創造提供了思路。

還有,作者寫林黛玉的時候,說她的親身是絳珠仙子,逍遙自在,不食人間煙火。

“飢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水為湯,遊於離恨天外。“

這段文字,尤其能讓人聯想到《莊子》,《莊子》的文字中也曾描繪過一位姑射神人,和這位絳珠仙子相比,有異曲同工之妙。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書中還有很多的細節,這裡就不再一一舉例了,有機會咱再說。

之所以說《紅樓夢》這本書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及不可攀登的高峰,原因就在這裡,

它把儒、道、佛的思想融匯其中,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哲學體系。

故事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發生的。

4。《紅樓夢》的故事從何而來?

書中,作者借鑑了非常龐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那麼接下來,有了思想的框架之後,作者就要寫故事了。

我們再從文字來看,可以推測出作者對於貴族官宦人家的生活是非常熟悉的。

比如書中描寫過幾次重大的節日,有元宵節,端午節等等,場面十分壯觀,作者所描繪的筆觸非常細膩,他若不是曾深處其中,又如何能抒寫得如此具體呢?

雖然書中也寫過一些鄉間村頭的人物,但是基本都是點到為止,比如故事開頭的時候,賈府中的人馬去給秦可卿送葬,賈寶玉第一次見到了農具和紡車,覺得好奇。這裡,作者只是寥寥幾句說了下有個農村的女孩跑了過去,不讓他碰,因此,這個場景也就不再繼續下去了。

還有書中的劉姥姥,雖然是個鄉下人物,作者的描寫也很有意思,但是劉姥姥這個人物出現的背景仍舊在府中,還是作者熟悉的場景,這就避開了許多農村的描寫。

可以見得,作者對官場,對侯門的生活曾如魚得水,他仿若是一位旁觀者一樣,在一筆一畫他曾經的生活場面。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這位作者,他熟讀中國文化經典之書,對裡面的思想和哲理信手拈來,同時他所生活的背景,為他的創作帶來了廣袤的土壤,此外,他還有著極高的文學表現力,因此小說結構詳略得當,人物形象豐滿立體。

如果,我們能夠了解到這個《紅樓夢》之外它的創作背景,再從文字去外,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了。

書中的人物千奇百態,但是他們最終都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路子在走,這是作者給他們安排好的。

說到這裡,我們就好問一個問題,那麼《紅樓夢》的作者,真的是曹雪芹嗎?

5。小說的作者到底是誰?

這還真的很難說。

董梅老師的講義中是這樣說的,她說根據資料,所有直接認識曹雪芹的人中,沒有人提到他寫《紅樓夢》;而所有說《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又跟他同時代的人,沒有一人直接認識曹雪芹。這正是《紅樓夢》作者身份疑團難解的原因。

也許,它是曹雪芹創作的,也許,它是很多人一塊創作的,也許曹雪芹都只是個代號。

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我們不得而知了。

另外,我們不禁還會思考一個問題,《

紅樓夢》裡面的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是同一個人寫的嗎?

紅樓有兩個平行世界,若用更高維度視角觀察,方能領略深意

這很明顯可以看到,不是同一個人。

比如,寫林黛玉的時候,之前的八十回中是怎麼描寫的,說她: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

這絕妙的用詞,瞬時就能把一個林妹妹的形象給立起來,但是再看後四十回,比如林黛玉去世的時候,作者只是說她“手已經涼了,連目光也都散了……兩眼一翻……“這差別實在太大了。

可是,即便如此,我們能否定後四十回嗎?

不能,你想一想剛才的分析,這本小說的作者能將其編寫出來,實數不易,這有人能夠按原作者的思維往下寫,就已經很不簡單了。若是要一板一眼,一模一樣那是更難的了,畢竟每個人的水平有限,你我更不可能。

不管怎麼說,這本小說能流傳下來,我們能從這本小說中窺探到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社會的發展軌跡,已經是你我的榮幸了。

Tags:紅樓夢作者書中故事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