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漢服潮流年輕化但不是叛逆的標誌,孩子想穿、家長該怎麼答?

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對此吉恩煦表示,服裝僅僅是一種表象,希望孩子們透過對漢服的喜愛,去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以服飾為契機,去挖掘史長河中的文化、禮儀等等,進而以現代人的視角,去看那些我們不該丟失的品德

明天出門怎麼樣

正是踏青季,記者注意到,今年有關踏青的新聞,各媒體都將筆墨大量鋪在了漢服愛好者群體身上,對比往年同期、同題報道這還是第一次。走訪時記者發現,漢服愛好者人群越發趨於年輕化,甚至偏向於未成年人,交流時也有家長提到,孩子提出想穿漢服出門,該怎麼應對?

漢服潮流年輕化但不是叛逆的標誌,孩子想穿、家長該怎麼答?

“古人”越來越年輕

週末天暖時,記者走訪各大公園,漢服愛好者穿梭於人群中,成為一條流動的風景線。服裝制式多以明代、唐代禮服為主。採訪周邊人群,對於漢服愛好者,從老人到“00後”,各自有著不同的看法。

以玉淵潭公園賞花的漢服愛好者為例,當中趕來踏青拍照的年輕人佔了大多數,粗略統計年齡多在16到25歲之間,超過30歲的不多見。另有一部分則是孩子,9到12歲較多。

“看抖音啊,覺得好看就買了一件。”一部分孩子說,喜歡短影片、古裝或仙俠劇,所以接觸到了漢服,有些孩子提到了學生們組織的漢服社。還有一位家長談到,因為孩子學古箏,除了樂理還要更深入地接觸很多禮學、歷史知識,所以接觸到了漢服。記者走訪當中,遇到一位4歲的小朋友身著漢服,家長告訴記者,幼兒園也會搞一些相關的活動,這是當時表演時的服裝,孩子喜歡,踏青遊玩就穿了。

漢服愛好者人群是否越來越年輕,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禮學中心副主任吉恩煦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吉恩煦介紹,漢服愛好者人群大致可以追溯到2002年,第一批是02-04年,第二批是04-05年,當時是以歷史、學術、傳統禮儀等方面的研究為主,服裝僅僅是作為研究的元素甚至是道具。到2009年,漢服愛好者人群呈現井噴式的增長,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漢服,意味也有所變化。現在孩子們接觸漢服主要是四種渠道,第一類是受到家長影響,即家長本身是漢服愛好者,第二類是一些學校、老師也組織相關的活動,第三類是課外興趣班,將漢服、禮學等元素引入是一種競爭手段,最後一類便是孩子們受到網路影響,這些因素都是漢服愛好者趨於年輕化的原因。

不僅僅是一件衣服

“來一份巨無霸套餐吧!”中午,公園麥當勞櫃檯前,遊客排起了長隊,身穿漢服的孩子們也在其中,服務員瞅著想吃漢堡的“古人”,盡力控制著笑紋。

在公園裡記者隨機選擇了30個穿漢服的孩子詢問,將近半數表態,僅僅是因為好看,對於漢服背後所蘊含的文化,多數只略知一二。也有幾位身著漢服的小同學對於傳統文化頗有研究,言談之間甚至還提到,某某電視劇,劇中哪些服裝穿著是錯誤的,哪些禮儀根本是現代人的編排。

對此吉恩煦表示,服裝僅僅是一種表象,希望孩子們透過對漢服的喜愛,去了解更深層次的內涵,以服飾為契機,去挖掘史長河中的文化、禮儀等等,進而以現代人的視角,去看那些我們不該丟失的品德。“比如有的孩子跟父母吵架,既然喜歡漢服就可以去了解一下過去是怎麼樣的,這叫忤逆啊。”

吉恩煦說,當然這也只是個人的期許,我們都是自由人,穿衣搭配在不違反法規的前提下,並沒有強制要求,尤其是對於孩子不能太過嚴苛,作為研究者,希望孩子們還是能把漢服當作一把鑰匙,去開啟歷史的大門,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相機的快門上。

穿漢服也講究場合

很多家長們提到,究竟什麼場合可以允許孩子穿漢服去,有時不太好拿捏。“有一回我女兒說去圖書館,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穿漢服去,給否了,孩子不高興了。”

關注2018年的舊聞,有包括南京、上海等多地媒體報道,有人因為穿漢服,在乘商場、地鐵電梯時,險些發生險情,幸虧都有人及時幫助,沒有發生嚴重後果,事件的“主角”也不乏未成年人。

“問題不出在漢服上,特定的衣服肯定是要在特定的場合去穿。”吉恩煦舉例,比如燕尾服,作為現代禮服的一種,在某些場合也是不合時宜的。“我也關注到有些人在一些較為嘈雜的環境穿漢服,甚至開車穿漢服等,都是不推薦的。”

吉恩煦以自己為例說,他參加學術會議、晚宴等等場合,會選擇漢服,孩子們所接觸的領域可能不包含這些場合,但也要選擇一些安靜、平和的場合來穿著,再比如小規模聚會、雅集等等。不推薦選擇人多嘈雜、不合時宜的大型公眾場合。“千萬不要把漢服當成是一種標新立異、吸引眼球的元素,這和傳統文化是背道而馳的。”

生硬指責大可不必

記者看到,逛公園穿漢服的孩子當中,大多數都是由家長陪同。有家長表態,孩子獨自穿漢服出門,不太放心,“跟漢服有關的新聞看了不少,其中也看到有人因為穿漢服去一些場合被拒,或者因為漢服穿得不嚴謹被人當面指責甚至攻擊的,孩子遇到這類問題,一定是處理不了的。”

漢服潮流年輕化但不是叛逆的標誌,孩子想穿、家長該怎麼答?

“穿法嚴謹的標準?如果要考據馬王堆出土的文物、文獻,那就很難來衡量了。”吉恩煦說,現在作為普遍意義上的漢服,很難去定義,大多是從社會學上去籠統說,漢民族服飾,如果從歷史學、考古學等專業學術層面來看,街面上看到的很多漢服都是不合規的,作為不同人群對自己的不同要求,混搭穿著也並不是不可以,只要得體即可,而旁人則大可不必去生硬指責,從古代禮儀來講,從不是說教式的,都是透過實踐去學習。“要包容,讓人有一個友善的接觸機會,深入的體驗感觸,最終對漢服穿著的要求、背後文化的瞭解,要到什麼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自由。”

不必牴觸 積極引導

孩子突然向父母提出想買漢服,家長該怎麼辦?有家長訴苦說,自己對這一領域毫無瞭解,不知道孩子喜歡漢服的初衷,無法判斷會對成長產生哪些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吉恩煦認為,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更不必將孩子們的想法“一棒子打死”。無論孩子是開始喜歡傳統文化了,還是僅僅淺層次地把漢服當成潮流,都不意味著這些意識體現出了孩子未來的價值觀。首先要了解孩子們喜歡漢服的原因,積極引導,不僅要讓孩子們正確對待漢服,更可以以此為契機,讓孩子們多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禮儀。“這同時也是家長自身提高知識文化水平的機會,不要貪多,循序漸進,幫助孩子們透過一種服飾,逐漸品味古今傳承的文化、美德。”

流程編輯:TF022

Tags:漢服孩子吉恩家長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