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由 華育偉業留學 發表于 人文2023-01-24

簡介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喜歡說反話,心裡越需要什麼,就越拒絕什麼

笨嘴笨舌代表什麼意思

有多少次,在熱鬧非凡的聚會上,你感到無比孤獨?剛說了一半的話總是被旁人生生打斷,那些能說會道的人總在喋喋不休。

有多少次,在被上司叫去辦公室溝通了整整2小時後,你推門而出的那一刻茫然無措,根本沒聽懂他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有多少次,你差點被胡攪蠻纏的客戶激怒。你們永遠不在一個頻道,說過無數次的問題,他還要反覆糾纏再問你無數次?

有多少次,你感到深深地無力。和父母難以交流,對愛人疲於解釋,跟孩子無法溝通?

說了那麼多年的話,多得可以塞滿整個宇宙,可是,你會溝通嗎?

年齡越大,遇到的問題越多,越能深刻地明白,溝通有多重要。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那個年僅17歲跳橋自殺的可憐的孩子,哪怕用死都換不來有些人的覺醒。

看到網上對孩子的指責和謾罵,說什麼現在的熊孩子太脆弱了,一言不合就自殺,其實就是欠打欠收拾!這種孩子早晚都得死。。。

這些惡毒的語言,讓人心底生寒。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沒有天生的熊孩子。

他只是不幸有一個無法和孩子進行良好地溝通,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顧自己和他人安全,在車來車往的天橋上冒然停下車,為發洩一時的憤怒去教訓兒子的母親。

她要為孩子的過激行為負全責。

天知道,孩子在決然跳下橋之前,聽到的最後一句話會不會是:你怎麼不去死?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德魯克說,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什麼時候說,對誰說,怎麼說。

如果每個人都能懂得如何與他人溝通,這世界將會避免多少悲劇的發生。

其實,溝通沒有那麼深奧,只需要做好兩點:

會表達自己的需求,會聆聽別人的需求。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首先,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樣的場景我們再熟悉不過:

女生氣急敗壞地衝男朋友喊道:我們分手吧!

於是男的轉身走了,女生絕望地痛哭流涕。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看著滿篇紅叉不及格的卷子,爸爸暴怒衝兒子吼叫:這麼簡單的卷子,你考這麼差還有臉回家?給我滾出去!

當孩子真的往門外走,爸爸衝過去一把抓住兒子的衣領,更加怒不可遏:還說不得了?反了你了!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上週閨蜜小聚時,N說,我和老公有段時間總吵架,我口頭禪就是,要不我們離婚吧!

直到有一次我說完這句話時,他說,好,離婚吧!我怕了。從此我再沒敢提過“離婚”二字。

我們對另一半提分手或者離婚的時候,是真的想要徹底和對方斷絕關係了麼?

我們讓孩子滾的時候,是真的放棄他了,真的承受得起他離家出走的後果麼?

絕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是。

我們只是想用這種極端的方式,

引起對方的關注,從而反思自己,最好能主動改變自己的行為,改善彼此的關係,最終讓我們得到滿意的體驗。

可往往事與願違。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批評,埋怨和刺激,不會讓對方記住自己的錯誤,更不會讓他變得更美好。

卻常常能輕而易舉地激怒對方,把他們推向更遠的地方。

尤其是對身邊最愛你的人,

他們也許不會停止愛你,卻會停止愛自己。

他們會因你的怨懟而懷疑自己,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帶給你快樂,從而回避跟你接觸,逃避與你交流,使彼此的關係越來越遠。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喜歡說反話,心裡越需要什麼,就越拒絕什麼。

把“我需要你,請你留下來”,說成了“我不用你陪,我一個人照樣能過得很好,你走吧!”

把“你需要在5分鐘內出門”,說成了“你就好好墨跡,遲到等著挨收拾吧!最好學也別上了!”

把“我很累我需要休息”,說成了“你們都累就我不累,你們一個二個都跟大爺似的等著我伺候,我欠你們嗎?”

把“我覺得自己被忽略了”,說成了“我不用你們管,我不像有些人,只顧自己!”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在這種情況下,瞭解其秉性的人就知道,這是在說反話,氣話,他們會揣摩這話中話究竟代表什麼意思,會耐著性子去猜測,去哄,去安慰。

而不知所以的人,就真的照做了,並不在意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而你的表達,也恰巧給了對方推卸責任的理由。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習慣對自己真正需求避而不談的人,相處起來非常累。

他們往往一開口,就是以嘲諷、質問、譏誚的方式來表達,好像總是在置氣,總是在攻擊,以至於後來即使對方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也會因反感其表達方式而故作不知。

由於不會正面表達,他們不但讓對方倍感壓力,自己也很痛苦。

這樣的溝通只能帶來衝突和傷害,真正的需求卻無法被滿足。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不與自己為敵,在於懂得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

不做無謂的埋怨,不帶過多的情緒,集中注意力,

把矛頭對向解決問題本身。

不如試著把“你總是有本事把事情弄得一團糟”換成:

“親愛的,讓我們一起想想看,這件事還有什麼更好的解決辦法。”

把“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玩具弄得滿房子都是,你沒長耳朵嗎?”換成:

“寶貝,媽媽希望咱們家是整潔乾淨的,相信你也不是故意想弄得這麼亂,你需要媽媽幫助你一起整理嗎?”

把“你難道不知道這個客戶有多重要?還會犯這種低階錯誤!你給公司造成了多大的損失!”換成:

“公司為此遭受了不小的損失,我們都需要反省自己。事已至此,當務之急是好好想想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儘可能做些彌補,沒到最後不要放棄,一切都還有轉機。”

把“你總是遲到!你怎麼這麼自私,從來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換成:

“親愛的,在你第5次遲到的這一小時裡,我感到很難過,我覺得自己不再被你重視,我希望你能坦誠地告訴我你總是遲到的原因,並且我不希望這種情況再發生。”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說話前,想想自己的想要什麼,如何表達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明知這麼說也達不到效果,甚至會讓情況更加惡化,那就大可不必圖一時口快,給自己帶來更多麻煩。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學會聆聽他人的需求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當我們學會了正面表達自己的需求,也只學會了溝通的一半。而另一半——

聆聽,是這世界上最簡單也最難的事。

戴爾·卡耐基說,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

我們身邊從不缺乏喜歡訴說的嘴巴,卻稀缺善於聆聽的耳朵。

仔細回憶一下,有多少次,當你想表達的時候,被對方不由分說地打斷,制止,搶過話頭。

他是你嘮嘮叨叨的父母。

他是你搶著邀功的同事。

他是你霸道強勢的領導。

他是你熱衷表現的朋友。

他是你剛剛結識的鄰居。

……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不管你想不想聽,願不願聽,他們像倒垃圾一般,一股腦兒地先吐為快,你根本來不及阻止,話都插不進一句,只有盯著他們的兩片嘴唇,一張一合,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

人們只顧七嘴八舌高談闊論,沒人有耐心聆聽。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我曾有一位同事,是團隊裡的銷冠。

她相貌普通,比起其他能言善辯的業務員,她甚至可以用笨嘴笨舌來形容。就這樣的一個人,卻能月月穩座業績第一的交椅。

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她說,

很簡單,不會說,我會聽呀!

幾經觀察,我終於弄清楚了原因。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不像別的業務員,談客戶時,消耗的時間一長,難免就顯得有些焦躁,勉強聽著客戶沒完沒了的諮詢,時不時開個小差看看錶,暗示客戶:我們已經談了很久了,你考慮得怎麼樣了?

她從不。

她去談每一個客戶,都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和真誠。

她把手機調成靜音,帶一個厚厚的本子,邊聽邊記著什麼,時不時表示認可,讚許,聽到關鍵資訊會很認真地重複一遍,確認自己理解是否出現偏差。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遇到邏輯不清的客戶,她會幫客戶梳理和總結。

遇到沉默的客戶,她鼓勵對方把自己的需求都說出來。

當然,她也曾遇到過和自己三觀完全不同的客戶,有時還會說出一些傷人的話,但她從不當面反駁,針鋒相對,而是試著去理解對方的出發點和當時的情緒,耐心聽對方把話說完。

雖然不贊同或不認可,但透過聆聽,她明白了對方真正的需求,也總能找到一些共鳴,想辦法求同存異。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她從不擅自揣摩任何一個未經過親自溝通和聆聽的客戶,她說,我會經常提醒自己,

切忌自以為是,把自己的理解強加於人。

她不會隨意打斷客戶,也不會對客戶的觀點妄加點評,或者任意加上自己的觀點去表態,更不會藉機把話題引向自己身上來。

她喜歡看著對方,不時地微笑點頭,用“對,是這樣的”,“您說得沒錯”,“我也經常會這樣”。。。諸如此類簡短又讓人倍感舒服的話,適時給予反饋。

她讓客戶感受到自己被全程很認真地聆聽、接納,備受重視,同時還得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援。

這樣善於聆聽的人,有誰能拒絕?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聽起來很簡單對不對?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在別人的故事剛聽了幾句時,就迫不及待地爭著去表達了:

哎呀!對對對!我也遇到過這種事,那時候我才20歲,那是一個冬天。。。

嗯嗯,我知道您的意思,但是這件事本身是這樣的。。。

您等一下,先聽我說。。。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我們大多數人,聽,是為了讓自己作出看起來很聰明的迴應,而非真正想透過聽,去理解或明白對方。

客戶也是一樣。

他想做的只是讓你聽懂他的需求,從而給他提供他想要的資訊或者產品,而非聽你滔滔不絕。

不懂聆聽,溝通就變得麻煩和複雜起來。

我們甚至沒有耐心聽對方把話說完,更何況深度聆聽,聽出弦外之音?

無論面對客戶,還是同事,家人,朋友,當對方說話的時候,請記得,

不隨意插話,不任性打斷,不輕易評論。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想做到優質的聆聽,

需要付出愛和耐心。

不管對方說什麼,請先照單全收,完全站在對方的角度,與他同頻,忽略“我”的存在,“我”只是一個小小的點綴。

當學會了正面表達需求和深度聆聽之後,我們就擁有了出色的溝通能力。

即使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更年期的父母,暴脾氣的上司。

即使在異國他鄉,面對陌生的住家父母、老師、同學和素不相識的路人。

無論年齡,國籍,地域,種族,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都源於良好的溝通。

只要有了強大的溝通能力,就沒有解不開的結和過不去的坎,才可以心無畏懼,面對未知的未來。

17歲少年之殤,源於彼此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溝通

Tags:聆聽自己對方表達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