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蘇軾的一語“嬴政併吞六國”,把我給笑噴了

由 人文鏡 發表于 人文2023-01-24

簡介“諸葛亮隆中種菜 ”,第六位樂不可支地把桌子上的最後一盤青菜端走,但卻沒等六某人正中下懷的幸災樂禍地吃菜喝酒,一個大大出乎他們意料的“嬴政併吞六國”之聲音,不合時宜的從蘇軾脫口而出裡傳進他們想關閉卻又關閉不了的耳朵

吞併六國的那一句話怎麼說

話說在宋仁宗嘉佑二年間(公元1057年),年紀僅僅二十歲的蘇軾就可以到京師卞梁(開封)考進士了。由於他這個舉人太過於年輕,所以其在京師等考的這段時間裡,他可是沒少打擊到同為趕考的舉人們。

你想啊,在古代那種科舉制度下:人們先是從童生考起,然後從童生到秀才就已經算是有了最低階的功名了,在鄉鎮裡也算是一個比較體面的人了。而秀才再進一步則被稱為舉人,舉人那已經是可以做一些官職的了,例如所能做的縣丞,其職位就和我們現在的

縣委書記官職差不多。

蘇軾的一語“嬴政併吞六國”,把我給笑噴了

所以考進士的平均年齡一般都是在三十到四十之間。有句“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諺語,其意思就是說“三十歲考取明經科是年齡比較大的了,而五十歲考取了進士卻很年輕。”我們從《范進中舉》裡就足以可見一斑。你說你蘇軾才剛剛二十歲就成了舉人,是不是也太打擊人了啊!

這不,在那期間就有幾個非常自負的舉子,決定抱著讓蘇軾嘗一嘗薑還是老的辣的態度,明面上與之結交,則暗中打起了戲弄蘇軾之意。於是六個舉人經過合計了一番後,就在飯店備了六個下酒菜延請蘇軾喝酒。七個人經過寒暄一番入席後,自然不會像粗人那般胡吃海喝的有辱斯文。

於是就有人依計提出用行酒令來為那個場合助興,而行酒令內容則是:每人必須說出一個可與盤中菜聯絡在一起的歷史人物之典故,其典故聯絡到酒桌上的哪道菜,哪道菜菜就歸誰吃。而且行令要以年紀從大小按順序而行。此提議一出,其餘五舉人自然是連聲附和……

而蘇軾則是被這“酒局”唬了一跳!雖然自己是個舉人,可哪見過這種場合?一個二十歲的舉人,自然都是在埋頭學習中度過。不然,再怎麼聰明也不可能二十歲就考上舉人的。而自己所學的“四書五經”裡更沒有這種情況。蘇軾一看這陣勢就知道今天是酒無好酒宴無好宴了,雖然說不上鴻門宴,但也絕對不是接風洗塵宴了!

蘇軾的一語“嬴政併吞六國”,把我給笑噴了

說著慢,其實也就是在蘇軾一愣神的光景,只聽一聲 ”姜尚渭水釣魚 ”,飯桌上那盤魚就已被年齡最長者端到了自己面前。這一下蘇軾可是不敢再楞了,他沒時間再楞了!六個人既然是已經合計好的,那麼除了相互吹捧一番外,桌子上的六盤菜也就是在脫口而出的六句話的時間裡給沒有了!常言道:急中生智,更何況蘇軾這大才子乎?只見嘴角一翹而計上心來:這場面不就是一縮小版的春秋戰國嗎?

隨著“秦瓊長安賣馬 ”,第二位默契十足地端走了馬肉; “蘇武北海牧羊 ”,第三位心有靈犀地端走了羊肉; “張飛蜀都賣肉 ”,第四位胸有成竹地端走了豬肉; “關羽荊州賣豆腐 ”,第五位滿臉嘚瑟地端走了豆腐;“諸葛亮隆中種菜 ”,第六位樂不可支地把桌子上的最後一盤青菜端走,但卻沒等六某人正中下懷的幸災樂禍地吃菜喝酒,一個大大出乎他們意料的“嬴政併吞六國”之聲音,不合時宜的從蘇軾脫口而出裡傳進他們想關閉卻又關閉不了的耳朵。雖然其聲音不大,但卻是把六某人給震得暈暈乎乎的…… 在六某人的暈暈乎乎中,只見那六盤菜在一還顯嫩態的雙手中,逐個遠離自己的面前,而後一個戲謔地聲音出現在耳畔:諸位兄臺,請!

蘇軾的一語“嬴政併吞六國”,把我給笑噴了

雖然這是一個趣史,但寫到這裡時,我不由想起了那”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積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的處事名言。必須自己能擁有絕對的高,方能“行高於人”。因為只有讓人仰望的人,才能碾壓盡別人的嫉妒!否則,極有可能給摔得一塌糊塗……

Tags:蘇軾舉人地端進士六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