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水滸傳》為什麼要選在嘉佑三年?跛履頂冠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 .

由 求索書社 發表于 人文2021-05-15

簡介”真人稟道:“朝廷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

跛履頂冠什麼意思

今天我們繼續來看《水滸傳》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詩曰: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菸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

話說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祐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天子駕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賀。

《水滸傳》

為什麼水滸傳的開頭要選在嘉佑三年(1058年)三月三日五更三點呢?

作為《水滸傳》的開頭的重要歷史時間節點,作者可謂用心深矣。

嘉佑三年,黃河決堤,一場洪水幾乎淹沒了北宋王朝的首都東京汴梁。宋朝皇帝宋仁宗天子與大臣們的激烈討論,最終下達聖詔,要重修河道,開鑿永濟河,使河水透過魯溝河而流入大海。

這項工程體量浩大,耗時一年才將近完成,數百萬民眾一齊疏通河道,相當於大宋王朝的大禹治水。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並沒有避免洪水,永濟河之水,反而因為黃河流入了大野澤,形成了方圓數百里的梁山水泊,匯成了氣勢磅礴、煙波浩瀚的八百里梁山泊。

《宋史》記載:京、索、廣濟河溢,浸民田;原武縣河決汴堤長城口,漂浸封丘等處苗稼。這次水患直接覆蓋了北宋統治腹心的廣大地區,可以說影響巨大。

這場洪水,直接造就了後來的英雄好漢們的根據地。

《水滸傳》 中,被派遣去江西龍虎山禳災的官員叫“洪信”,“洪”即是指洪水,“信”則是指當時龍虎山在信州境內。“遇洪而開”而導致的放走108妖魔的事件,即寓意著這場浩大的洪災,是這《水滸傳》故事的啟端。

水滸傳第一回中的瘟疫,究竟指代什麼?

另外,嘉佑三年還發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件,那就是王安石入京。王安石何許人也?王安石變法者也。我們初中時候應該都學過他寫的《傷仲永》。

嘉佑三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

王安石指出了國家積弱積貧的現實,經濟情況的弊病,社會風氣的敗壞,國防軍事的危機,認為根本的方法在於效仿古代先賢之道,對宋初以來的制度進行全盤的改革。

王安石變法失敗,讓原本積弊的大宋王朝社會矛盾更加尖銳。高俅就是這次變法政治鬥爭當中的獲利者。作者將嘉佑三年作為北宋王朝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確立了水滸傳發生歷史時代的宏觀背景。

但見:

祥雲迷鳳閣,瑞氣罩龍樓。含煙御柳拂旌旗,帶露宮花迎劍戟。天香影裡,玉簪珠履聚丹墀;仙樂聲中,繡襖錦衣扶御駕。珍珠簾卷,黃金殿上現金輿;鳳尾扇開,白玉階前停寶輦。隱隱淨鞭三下響,層層文武兩班齊。

當有殿頭官喝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捲簾退朝。”只見班部叢中,宰相趙哲、參政文彥博

(文彥博,是王安石的伯樂,引進王安石入京做官的人。但是同時也是極力反對王安石變法主張的朝廷元老)

出班奏曰:“目今京師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傷損軍民多矣。伏望陛下釋罪寬恩,省刑薄稅,以禳(ráng)天災,救濟萬民。”天子聽奏,急敕翰林院隨即草詔: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設好事禳災。

不料其年瘟疫轉盛。仁宗天子聞知,龍體不安。復會百官,眾皆計議。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啟奏。天子看時,乃是參知政事范仲淹

(范仲淹此時已過世數年,為何作者讓他穿越而來呢?王安石崇拜范仲淹,范仲淹曾經推行過慶曆新政,觸犯權貴的利益,因而失敗,失敗後被貶,這才寫出了岳陽樓記。)

。拜罷起居,奏曰:“目今天災盛行,軍民塗炭,日夕不能聊生,人遭縲紲之厄(léi xiè zhī è 牢獄之災厄)。以臣愚意,要禳此災,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luó tiān dà jiào 道教齋醮科儀中最隆重的活動之一),奏聞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仁宗天子准奏。急令翰林學士草詔一道,天子御筆親書,並降御香一炷,欽差內外提點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嗣漢天師張真人星夜臨朝,祈禳瘟疫。就金殿上焚起御香,親將丹詔付與洪太尉為使,即便登程前去。

《水滸傳》

作者這一段連續使用了兩個穿越人物:范仲淹和張天師,范仲淹此時已過世,而張天師還有幾十年才出生,再加上各種道法幻術,使得本書更加脫離於歷史,脫離於現實生活。

作者本意,大概是想告訴讀者,他這本書就是一個虛構的、荒誕的,歷史邏輯混亂的純想象小說。想要讓本書能夠保留下來。這樣的手法《紅樓夢》同樣使用過。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明清時代的文字獄盛行,作者只好把真實的歷史和自己的觀點看法隱藏在這些荒誕的情節當中,進行“文學走私”。

即便這樣,《水滸傳》仍然是官方記錄被禁次數最多的小說,我們現在也不太清楚作者施耐庵是否因為寫《水滸傳》而坐牢。統治者仍然認為,即便是像水滸傳這樣寫前代的而且是虛構的小說,同樣會掀起農民反抗的浪潮。水滸傳文字的背後到底揭露了什麼,可以從水滸傳的文字當中一點一點去挖掘。

洪信領了聖敕,辭別天子,不敢久停。從人背了詔書,金盒子盛了御香,帶了數十人,上了鋪馬,一行部從,離了東京,取路徑投信州貴溪縣來。於路上但見:

遙山疊翠,遠水澄清。奇花綻錦繡鋪林,嫩柳舞金絲拂地。風和日暖,時過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郵亭驛館。羅衣盪漾紅塵內,駿馬驅馳紫陌中。

且說太尉洪信齎擎(jī qíng )御書丹詔,一行人從上了路途,夜宿郵亭,朝行驛站,遠端近接,渴飲飢餐,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大小官員出郭迎接,隨即差人報知龍虎山上清宮住持道眾,準備接詔。次日,眾位官同送太尉到於龍虎山下。只見上清宮許多道眾,鳴鐘擊鼓,香花燈燭,幢幡寶蓋,一派仙樂,都下山來迎接丹詔,直至上清宮前下馬。太尉看那宮殿時,端的是好座上清宮。但見:

《水滸傳》

水滸傳第一回中的瘟疫,究竟指代什麼?

青松屈曲,翠柏陰森。門懸敕額金書,戶列靈符玉篆。虛皇壇畔,依稀垂柳名花;煉藥爐邊,掩映蒼松老檜。

左壁廂天丁力士,參隨著太乙真君;右勢下玉女金童,簇捧定紫微大帝。披髮仗劍,北方真武踏龜蛇;靸履頂冠,南極老人伏龍虎。

前排二十八宿星君,後列三十二帝天子。階砌下流水潺湲,牆院後好山環繞。鶴生丹頂,龜長綠毛。樹梢頭獻果蒼猿,莎草內銜芝白鹿。

三清殿上鳴金鐘,道士步虛;四聖堂前敲玉磬(qìng),真人禮斗。獻香臺砌,彩霞光射碧琉璃;召將瑤壇,赤日影搖紅瑪瑙。早來門外祥雲現,疑是天師送老君。

《水滸傳》上清宮描寫

水滸傳第一回中的瘟疫,究竟指代什麼?

當下上至住持真人,下及道童侍從,前迎後引,接至三清殿上,請將詔書,居中供養著。

洪太尉便問監宮真人道:“天師今在何處?”

住持真人向前稟道:“好教太尉得知:這代祖師號曰‘虛靖天師’,性好清高,倦於迎送,自向龍虎山頂,結一茅庵,修真養性。因此不住本宮。”

太尉道:“目今天子宣詔,如何得見?”

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權供在殿上,貧道等亦不敢開讀。且請太尉到方丈獻茶,再煩計議。”

當時將丹詔供養在三清殿上,與眾官都到方丈。太尉居中坐下,執事人等獻茶,就進齋供,水陸俱備。齋罷,太尉再問真人道:“既然天師在山頂庵中,何不著人請將下來相見,開宣丹詔?”

真人稟道:“太尉,這代祖師雖在山頂,其實道行非常,清高自在,倦惹凡塵。能駕霧興雲,蹤跡不定,未嘗下山。貧道等如常亦難得見,怎生教人請得下來!”

太尉道:“似此如何得見!目今京師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為使,齎捧御書丹詔,親奉龍香,來請天師,要做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以禳天災,救濟萬民。似此怎生奈何?”

真人稟道:“朝廷天子要救萬民,只除是太尉辦一點志誠心,齋戒沐浴,更換布衣,休帶從人,自背詔書,焚燒御香,步行上山禮拜,叩請天師,方許得見。如若心不志誠,空走一遭,亦難得見。”

太尉聽說便道:“俺從京師食素到此,如何心不志誠!既然恁地,依著你說,明日絕早上山。”當晚各自權歇。

《水滸傳》

作者在這段默默地描寫著,不透露自己的一丁點情感:

京師的瘟疫,竟然要跑到千里之外的江西信州求救?在這裡當地的官員大擺歡迎宴席,搞得歡天喜地熱鬧非凡,同時也展示了這些官員巴結逢迎的醜惡嘴臉。這不禁讓人要與京師瘟疫的慘烈做對比。

像洪信這樣的朝廷官員絲毫都不關心京師百姓的死活,而且他們的數量可能極為龐大。最後一部分寫道真人要洪信做到“心地誌誠”,方可見到天師,其實是反過來說這位洪太尉一點也不“志誠”。

作者本段這樣不動聲色的描寫,直接抨擊了官僚虛偽和統治階級的無情。

水滸傳第一回中的瘟疫,究竟指代什麼?

水滸傳第一回中的瘟疫,究竟指代什麼?

歡迎大家關注公眾號【求索書社】

Tags:水滸傳太尉王安石真人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