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北青快評|文物修繕應避免“破壞式維修”

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人文2023-01-17

簡介網友質疑200多歲衡水安濟橋遭“破壞式維修”並非空穴來風,據網友在網上曬出的衡水安濟橋修繕圖片顯示,衡水安濟橋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古代石拱橋,橋面中間有兩道車輛長期碾壓的車轍痕跡,呈現出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但橋面中間新鋪上一截平整的石材,原有的

為什麼文物修繕式破壞屢屢不絕

北青快評|文物修繕應避免“破壞式維修”

近日,卻有網友曬出衡水安濟橋修繕現狀:“正在鋪設的石磚,具有200多年曆史的標誌性車輪印沒了,好好的古橋給毀了……”對此,有的網友認為是“破壞式維修”。9月14日,有媒體從河北省文物局瞭解到,系當地文物管理部門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目前已責令停止施工。

網友質疑200多歲衡水安濟橋遭“破壞式維修”並非空穴來風,據網友在網上曬出的衡水安濟橋修繕圖片顯示,衡水安濟橋是一座頗具規模的古代石拱橋,橋面中間有兩道車輛長期碾壓的車轍痕跡,呈現出滄桑古樸的歷史風貌,但橋面中間新鋪上一截平整的石材,原有的車轍痕跡也被新鋪設的石材截斷。

事實上,在2016年國家文物局對《關於衡水安濟橋修繕工程立項的批覆》檔案中提到多項注意事項,其中包括該工程屬文物修繕工程,應“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干預等文物保護原則,保護文物及其歷史環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還應注意“堅持最小干預原則……應明確石構件更換、補配標準,斷裂石構件應以粘接加固為主,不影響橋體結構安全的殘損石構件不宜更換。”

而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工作人員“當地文物部門在清理橋面時發現中孔橋面位置為雜填土,就自行補配中孔橋面石”的迴應,也佐證著“補配中孔橋面石”的方案,在實施前並未經相關部門可行性研究、討論,而是一種“自行”行為。由此可見,網友對安濟橋修繕現狀發出“破壞式維修”質疑並非神經過敏。

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再次聯想到近年來層出不窮的文物遭遇“破壞式維修”事件,如2016年,被譽為“最美野長城”的遼寧綏中小河口長城在修復過程中被直接鋪成了水泥硬化路面;2018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蓮寺彩塑被重新塗上金漆,變得煥然一新,佛像頭上還被加上了之前沒有的飄帶;2020年山西忻州古石橋修復後面目全非……

文物建築是可以觸控、感知的歷史和文化,不能再生,損壞很難復原,這就註定了文物修復要遵守謹慎、科學、最小干預、修舊如故原則。然而衡水安濟橋修繕後,原有的車轍痕跡也被新鋪設的石材截斷,改變了文物原貌、結構、整體風格,引發爭議和質疑也就在所難免。

隨著輿論的關注,有關部門的積極介入,衡水安濟橋“破壞式維修”行為已得到遏制,目前正在研究方案履行變更手續。但事件的發生再次說明我們在尊重文物和文化上依然任重道遠,文物修繕要避免“破壞性維修”的尷尬,最關鍵的還是要構建多方參與機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要對文物應有一份敬畏之心,以慎之又慎的態度加強文物保護和修繕工作。

文/謝曉剛

圖源/新華社

編輯/王涵

[ 北京頭條客戶端 ]

Tags:安濟橋文物修繕衡水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