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由 老苗科普 發表于 人文2023-01-16

簡介比如欣欣是由於從小被過度保護,進而導致觸覺敏感,才會喜歡咬指甲,我們就可以嘗試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幫孩子把性格變得開朗起來,減少孩子的焦慮,才能徹底幫她改掉這個壞習慣

孩子白天總磨牙怎麼回事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同事小周家的女兒欣欣今年13歲,小姑娘長得可愛漂亮,性格卻格外內向,用小周的話說就是“天生是個悶葫蘆”。

但事實上,欣欣小時候性格要比現在開朗得多,只是自從上初中開始,話變得越來越少,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變化,還要從她的一個小怪癖開始說起。

平時欣欣有事沒事就喜歡把手指塞到嘴邊,上課、寫作業、做手工,動不動就咬指甲,十幾歲的小姑娘,卻像一名幾個月的寶寶一樣,對咬指甲情有獨鍾。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久而久之,同學們都發現了欣欣的這個壞習慣,有些調皮的男同學還給她起了個外號叫“手指姑娘”,導致欣欣性格越來越內向,幾乎沒什麼朋友。

女兒和同齡人玩不到一起去,小周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幾次三番採取各種措施,卻都沒什麼效果,女兒怎麼也改不掉這個壞毛病。

後來有朋友推薦小周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經過仔細的診斷和檢查後,心理醫生表示,

孩子喜歡咬指甲,其實是一種觸覺敏感的外在表現。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什麼是觸覺敏感?

我們每個人剛出生的時候,聽覺和視覺都是比較薄弱的,認知和適應成長環境,幾乎全部都要透過觸覺來進行感受。

隨著逐漸發育,我們的聽覺和視覺逐漸增強,認知世界的主要渠道也會發生改變,觸覺慢慢地鈍化,進而使其他感官能力得到鍛鍊,實現全面發展。

而一旦孩子早期得到的觸覺資訊不夠,或者生活環境、父母養育方式出現某些問題,那麼就會導致孩子出現觸覺敏感,在面臨一些外界新的刺激時,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產生一些比較負面的情緒和怪異的行為。

比如有些孩子就像一隻小猴子,時不時地抓抓這裡,撓撓那裡,情況更嚴重的話,還可能會無意識地咬指甲、摳橡皮、揪頭髮等等,歸根結底都屬於觸覺敏感的範疇。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孩子喜歡咬指甲是一種心理問題

“我家孩子喜歡咬指甲,是不是缺乏某種微量元素鬧的?”

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喜歡咬指甲時,第一想法都是孩子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需要到醫院測一測、補一補。

但實際上,從臨床角度而言,儘管確實存在孩子因缺乏鈣鐵鋅等微量元素導致的異食癖,可咬指甲其實是一種心理問題,與成長環境、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就拿小周的女兒欣欣來說,因為家裡就這麼一個千金,所以小周和愛人對女兒都是百般疼愛,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到嘴裡怕化了。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因為害怕女兒受傷,所以欣欣從小到大,幾乎沒做過任何家務,這個不讓摸,那個不讓碰,看似把女兒保護得很好,可這種過度保護其實也是一種過度限制,不知不覺使孩子性格內向、敏感、焦慮,進而導致觸覺敏感,才出現了咬指甲的問題。

如何幫孩子糾正?

一開始小周發現女兒咬指甲的問題時,表現得十分緊張,以至於關心則亂,狠下心來對女兒恐嚇,表示如果繼續咬指甲就讓她退學,還說要用膠帶把她的手全綁上。

可想而知,這種做法不僅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反而把女兒嚇得夠嗆,忍不住地邊哭邊咬指甲,即便有時候因為害怕暫時把手放下來,也會沒過一會就又塞到嘴邊。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其實,當孩子出現咬指甲的行為時,我們應該找到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做到“對症下藥”。

比如欣欣是由於從小被過度保護,進而導致觸覺敏感,才會喜歡咬指甲,我們就可以嘗試給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間,幫孩子把性格變得開朗起來,減少孩子的焦慮,才能徹底幫她改掉這個壞習慣。

當然,我們在糾正過程中,還有必要使用一些輔助措施,比如及時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咬指甲時,提醒她把手放下來,或者是和孩子玩一些需要雙手協調的遊戲,讓孩子下意識地忽略咬指甲這件事,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女兒13歲了還在咬指甲,看了心理醫生才明白:原來是觸覺敏感

老苗結語:

孩子喜歡咬指甲看似是件小事,但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會帶來比較嚴重的危害。

如果孩子習慣了咬指甲,希望大家彆著急,先反思一下自身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某些問題,找到孩子喜歡咬指甲背後的深層原因,從根源上將問題解決。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喜歡咬指甲嗎?你是怎樣糾正的?

我是老苗——一名80後超級奶爸,也是醫院裡最扎眼的男性護士長,歡迎一起討論孕育問題,也請你關注老苗。

Tags:指甲孩子欣欣觸覺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