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由 長嶺觀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15

簡介原本龐涓能夠順利滅掉趙國,可孫臏另闢蹊徑圍了魏國國都大梁,致使魏惠王急不可耐地要把龐涓召回來勤王,有一定軍事知識的朋友都知道,在那個年代,如果想要圍城的話,任憑一個人再武藝高超,也不可能突圍而去

猜生死相沖看誰人

戰國時期出現了一位奇人,自稱鬼谷子,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引得不少士子都想拜投其門下,我們所熟知的

張儀、蘇秦、龐涓、孫臏、白起、呂不韋

等五百餘位傳奇人傑皆拜其為師。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史海鉤沉,其中一些不能確定其真實性,但孫臏和龐涓卻是實打實求學於鬼谷子,眾所周知,自從孫武登上歷史舞臺後,兵家也相應發揚光大,成為許多雄心壯志的君王首選的指導思想。

身為孫武后人的孫臏,自然沒有辱沒先人,其所著的

《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

同為那個時代最高超的軍事戰略思想,可惜的是,歷史對於孫臏的記載並不十分豐富,導致後世許多人對孫臏並不怎麼了解,甚至有說法他和孫武是同一人。

直到1972年,

山東臨沂的銀雀山發現了一座古墓,才讓孫臏的歷史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銀雀山古墓

1972年4月,考古專家在銀雀山發現了一座漢墓,銀雀山的位置特殊,用古人的話來說就是風水極佳,所以在這片地區聚集著大批的古代墓葬群,甚至是全國規模較大的古代墓群之一。

銀雀山古墓群以西漢墓葬為主,早至戰國時期,晚至

唐、宋、元、明、清

,皆有大型墓葬建立在此處,當時銀雀山正在為地區衛生局規劃辦公樓的建設,沒想到在施工過程中居然一連發現了兩座漢墓,且兩者相距僅有半米。

為了防止施工過程當中帶來的破壞,當地政府立即展開了搶救性挖掘工作。

由於年代久遠,再加上上面施工隊的動工,導致墓葬中存在著大量積水,考古人員越發掘越心涼,

這些棺槨完全被水泡壞,墓主人的屍骨殘缺無法辨認性別。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其餘的隨葬物品也大多腐朽,似乎這次搶救沒有任何發現,可就在大家心灰意冷時,考古人員突然在墓葬的東北角發現一堆竹片。

此時的考古人員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如果這上面有字,說不定就能解開這座古墓的秘密

碳元素具有極強的化學穩定性,古代書籍上的文字之所以能夠一直流傳,也是因為墨汁中碳元素的關係,所以當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將竹片上的泥土輕輕拭去時,所有人都震驚了——上面居然寫著

“齊桓公問管子曰”

七個隸書大字。

原本想要搜尋有關墓誌銘的專家們欣喜若狂,這些文字證明了這些竹簡是古籍,其意義要比一個墓誌銘更加貴重,經過相關專家的整理,粘連、破損的竹簡裡的內容逐漸被還原了出來。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其中不僅有迄今為止發現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還有

《孫子兵法》、《六韜》、《尉繚子》、《墨子》、《管子》、《晏子春秋》、《相狗經》、《曹氏陰陽》

等前秦古籍。

最讓人目瞪口呆的是,《孫子兵法》失傳已久的5篇重新問世,並發現了《孫臏兵法》16篇。

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這兩部兵法同時出現的意義,經過歷史長河洗滌,很多人都將孫武和孫臏混淆,

這兩本古籍的同時問世,正好從側面印證了兩者不是同一個人。

且兵書在古代一直有所流傳,很多後世的軍事家也都做過批註,這種進步確實推動了中國冷兵器時代用兵的先進性,可是卻間接抵消掉了其原本文字記錄,所以

在後世的整理、延展後,很多故事都從書中刪減了出去,多以實用性為主。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這次發現的兩本兵書,是迄今為止最早的模本,有著一定的“原汁原味”,孫武與孫臏之間相差了兩百餘年,顯然並不是同一個人,不過兩者確實都是傑出的軍事家,

透過對內容的分析,孫臏的事蹟也清晰了起來。

同門相殘

根據史料對於孫臏的記載,除大致講述了一下他名字的來歷,和一些標準戰役外,大都惜墨如金,也導致直到今天,我們都不知道孫臏的真實姓名。

提到孫臏名字的來源,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的同門師兄弟龐涓。

龐涓下山比孫臏要早,當時魏國國軍招賢納士,他便去投靠了魏國,早期的魏國實力不容小覷,就連隔壁秦國都難當其銳氣,屢戰屢敗,魏國國軍聽說龐涓是鬼谷子的弟子,自然禮遇有加。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魏國經過吳起時代的發展兵強馬壯,龐涓做夢都想成為第二個吳起,所以他一上任,就幫魏惠王制定了弱趙以聯三晉,然後滅秦逐鹿天下的戰略方針,

在韓、趙兩國想要聯合秦國瓜分魏國時,龐涓奮勇當先,率軍直逼趙國都城。

眼見秦國軍隊逼近,魏惠王將龐涓調到秦魏前線,龐涓猶如天神下凡,奇兵盡出,秦軍毫無招架之力,不僅如此,龐涓甚至長驅直入,逼得秦軍不得不遷都,以規避龐涓大軍的鋒芒。

收拾完秦國,龐涓回過頭來又對趙國下了狠手,致使趙國的土地被魏國蠶食,最終退出了中原爭霸,不甘心的趙國又聯合起秦國和齊國,沒想到三國聯手又被龐涓一頓收拾,並逼迫三國與魏國簽訂了合約。

魏國以一己之力同時擊敗韓、趙、秦、齊,

一時間龐涓風頭無兩,成為諸國談之色變的大將軍。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也就在這個時期,孫臏學成下山,原本專心逐鹿中原的龐涓突然一身冷汗,無論他如何指點江山,都對孫臏的動向十分關心。

這師兄弟二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相信不少人都有了解,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當他無法將孫臏納入自己麾下時,便動了殺心,很多影視作品中孫臏被龐涓陷害後,整日裝瘋賣傻,

甚至透過吃畜生的糞便讓龐涓等人對他放鬆警惕。

龐涓對待孫臏有多狠呢?他認為孫臏得到了老師鬼谷子的真傳,一心想要孫臏投靠自己,兩人一起征討天下。

還有一種說法是魏國國君看到龐涓都這麼有才華,也想將孫臏收入囊中,便派龐涓去招攬,龐涓出於妒忌,非但沒有招攬,

反而誣告孫臏,甚至對其用了“臏刑”

,也就是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導致孫臏一輩子都無法站立。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所以後世逐漸忘記了孫臏的真實姓名,只是透過這件事將其稱呼為孫臏,總而言之,我們無法推測鬼谷子是否將自己對軍事的見解全部傳授給了孫臏,但以龐涓如此嫉妒的心性來看,孫臏的確更勝一籌。

轉危為安

全天下的諸侯都在擔心魏國會不會危及自己的領土,他們也深刻意識到鬼谷子弟子的可怕,所以當聽說孫臏下山後,有不少國家想要將孫臏收入麾下,

其實就是想要透過孫臏來制衡龐涓,不讓魏國一家獨大而已。

可惜當時的孫臏忠厚老實,自以為師兄弟龐涓會給自己提供便利,便心甘情願投靠了同門,誰知龐涓竟會如此對待自己,心如死灰的孫臏為了苟活性命,不得不裝瘋賣傻,希望有一天能逃脫魏國的監視。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恰巧有一天,齊國使臣出使魏國國都大梁,孫臏找到機會與使臣有了接觸,齊國使臣被孫臏的才華所打動,冒險將其帶離了大梁,自此孫臏終於逃脫了虎口。

此時的齊國內部也不安生,齊國的相國鄒忌和田忌很不對付,而孫臏投靠的正是田忌,

耳熟能詳的“田忌賽馬”也是出自此時,這也是孫臏的傑作。

總之齊國有了孫臏之後,一直想要和魏國正面較量,終於有一天,魏國再度用兵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這個重擔就落在了孫臏的肩膀上,

於是,“天下三大陽謀”之一的圍魏救趙出現。

原本龐涓能夠順利滅掉趙國,可孫臏另闢蹊徑圍了魏國國都大梁,致使魏惠王急不可耐地要把龐涓召回來勤王,有一定軍事知識的朋友都知道,在那個年代,如果想要圍城的話,任憑一個人再武藝高超,也不可能突圍而去。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顯然,孫臏的用意並非要攻下大梁,否則也不會把通風報信的人放走,

作為同門的龐涓,自然也看出的孫臏的計策,“圍魏”並非孫臏的本意,其本意是“救趙”。

可龐涓又有什麼辦法呢?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魏國給的,即便他賭孫臏不敢攻破大梁,但天下人怎麼看?就算他攻下趙國,再翻身回師趕退孫臏,魏國國軍和貴族們又會怎麼看?翻來覆去都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放棄趙國,回去勤王。

所謂“陽謀”,就是指明著告訴你我要幹什麼,但你又不可能不中計,龐涓只好率領輕騎先趕往大梁,其餘部隊隨後跟上,只是他也沒有料到,

孫臏除了圍了大梁以外,還分兵埋伏在他趕來的途中。

龐涓猝不及防,被齊軍生擒,好在孫臏尚念同門情誼,沒有對龐涓痛下殺手,等到魏國與趙國達成和解,便將龐涓送回了魏國。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經過此事,龐涓愈發後悔當時沒有殺掉孫臏,同時孫臏的名號也逐漸響亮起來。

龐涓並沒有因孫臏的寬宏大量而心存感激,反而要尋找機會一雪被俘虜的恥辱,可是韓、趙、魏三家領土犬牙交錯,只有徹底滅掉另外兩國,才能真正開始魏國的大業。

故而在公元前341年,龐涓開始向韓國進軍

韓國和趙國一樣,看到大軍壓境立即向齊國求援,齊國看到龐涓還不安生,便再次讓孫臏隨軍出征,齊軍此舉再次打亂了魏軍的部署,使得勝券在握的龐涓惱羞成怒,轉而向齊國進軍。

孫臏深知龐涓心性,便詐敗撤軍,一邊撤軍一邊削減行軍造飯的灶坑,龐涓的部隊在韓國屢戰屢勝,正是士氣大旺的時候,不止龐涓,

很多將官心中都有想要復仇的慾望

,故而魏軍瘋狂追擊齊軍。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看到齊軍的灶坑越來越少,表明齊軍的人數越來越少,龐涓覺得一定是齊軍懼怕魏軍的銳氣,導致很多士兵當了逃兵。

龐涓十分興奮,認定齊軍已然大亂,便率領一支輕騎輕裝連夜追趕,等到龐涓率軍追了三天卻不見齊軍有何反應時,他心中開始慌張起來。

龐涓已經太過深入,且不說跟大部隊脫節,但凡有一支敵軍截斷退路,他插翅也難逃,果然,龐涓到了馬陵之後,隱約看到一棵大樹上刻著幾個字,拿著火把仔細一瞧,竟赫然寫著:

“龐涓死於此樹下”!

剎那間,齊軍漫山遍野衝來,羽箭遮天蔽日,終於龐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馬陵之戰中,龐涓拔劍自刎、一命嗚呼。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可憐一代梟雄死後被齊軍士卒爭相搶奪屍體,龐涓的頭顱被割下帶回了齊國,

而他的屍身被後來趕到的魏軍抬回了魏國,魏惠王以禮厚葬。

這一戰使得孫臏名震諸國,各國紛紛擔心起來,孫臏會不會像龐涓一樣攻城掠地,輔佐齊國稱霸天下,可惜孫臏沒有什麼野心,安心地在齊國朝堂上當了一段時間的官員。

戰事結束後,齊國由於內部原因,並沒有走上爭霸的道路,反而鄒忌和田忌鬥得如火如荼,最終以田忌的失敗告終,為了保全性命,田忌只好帶上一家老小逃亡楚國,作為幕僚的孫臏,也不得不跟隨田忌踏上了逃亡之路。

也就在此過程中,孫臏將自己對用兵的看法以及經驗進行了整理,撰寫出了《孫臏兵法》,這本兵法被稱為

“中國四大兵書”

,影響了後世無數軍事家。

孫臏和孫武是同一人?1972年山東發現一座古墓,揭開孫臏真實面目

至於孫臏為何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姑且認為他站錯了隊,導致後面顛沛流離,再沒有了用兵指點江山的機會,

因此後世對他的記載少之又少,成為一件憾事。

Tags:孫臏魏國齊國齊軍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