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由 江湖一盞春秋茶 發表于 人文2023-01-13

簡介仁政,作為儒家倡導的理想化施政理念以孟子之說為上,《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又曰“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此處的‘不忍人’便是‘無故不殺人’的道理,孟子認為,王者只有這樣施以仁政,才能做到‘樂以天下,憂以

施以仁政是成語嗎

《圍爐夜話》賞讀之二十三

《圍爐夜話》第二十三則曰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無故卻不殺人,則物命可惜也;聖人不責人無過,惟多方誘之之改過,庶人之心可回也。”

崇文國學經典普及文庫:圍爐夜話

[清]王永彬著;雷明君譯評

歷史傳奇

免費閱讀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歷朝歷代,主政者施政皆以仁政為上。仁政乃是政德的基石,古代是王道天下,作為執政者的仁者愛人,其實是自上而下的教化和示範引導作用,所謂仁慈也是為了爭取民心而施以恩惠的臺上仁政,所以,對普天下民眾的教化作用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做給百姓看,從而自上而下沿以仁愛之舉寬厚施政。

古人的仁政之行,基本是居高臨下的惻隱之心、甚至可以說是悲憫之心而為,心懷仁念而惜物愛人,實則是在王朝威勢下的做給人看,至於明君如漢文帝、唐太宗等等或以施政實策而為,讓百姓既能仰視而遵行,也能夠民生國策裡切身得到體會,這種儒家仁政思想的貫徹實施,以明君清政而為,可以在當時社會起到讓社會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治理體現。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仁政,作為儒家倡導的理想化施政理念以孟子之說為上,《孟子》曰

“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又曰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此處的‘不忍人’便是‘無故不殺人’的道理,孟子認為,王者只有這樣施以仁政,才能做到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王者也只有和天下百姓同樂同憂,才能在

‘憂民之憂者’

時達到

‘民亦憂其憂’

‘樂民之樂者’

時達到

‘民亦樂其樂’

的上下同心和君民同心的效果,這種從上而下的道德與榜樣示範以及引領思想,貫穿千年封建社會的君王治理之道而用之不疲。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事實上,歷史上除了少數明君能做的像樣以及施政得以中興外,大多數統治者也就是奉行規制做一做樣子,一邊祭天祭地還放生祈佛,一邊卻是荒淫無道濫殺無辜,所謂仁政只是口頭的自我標榜,自然也談不上對普通百姓的愛惜和愛護,實則違背了儒家仁政的政德之善,這種流於形式的虛偽,讓君王的榜樣力量弱化甚至消亡而變成了亂政和廢政,甚則政務荒廢而違背天道人心,最終不是江山不固就是個人不得善終,這是仁政不施以及施而不當的悲哀。

孟子

《國學四庫》編委會

歷史傳奇

免費閱讀

為人處世,待人對事都需要以寬容為美。在這方面,古人以美化無上的‘聖人’標準要求普通人的道德修養,其實也是一種由高到低的示範指導和指教作用。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對於聖人,古人的傳統認知是德才兼備的全能智慧之人,幾乎有神話修飾的傾向,諸子百家各有其奉敬的聖人和聖人標準,儒家至聖自然是孔子、亞聖則是孟子,至於後世的大家名家以聖人以自修和傳道者亦是有很多,而聖人的教化教誨作用,也是被歷代統治者重視以發揚,所以,聖人的人倫道德榜樣作用,也是統治者施政理念的必須補充和向全社會宣揚的道德示範所在。

儒家聖行以忠恕為中心,忠者自不必言,而恕者就在於面對受眾的泛愛至善,這是一個不去求全責備而以人心良善為德教的仁愛理念,聖人的高大上就在於能夠理解和寬容別人的過錯,同時以博愛之心敦敦教導以感化世人,世人明理者自然會在寬容輕鬆的氛圍裡知錯而改錯並奉行公認的德行,這便達到了實際的教化作用而為人稱道。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寬容之心實則是以善心為基礎的仁義和禮儀之舉,講究愛人以愛天下、敬人以敬人道的普世情懷,《孟子》曰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聖人如此便是其言

“仁者無敵”

的聖人之道。

施政以仁愛,是仁政之德的仁者愛人,仁愛有政而王者有道;為人以寬容,乃聖人之道的寬濟天下,寬容待人而人心為美人性至善也!

(歡迎關注江湖一盞春秋茶為你呈現‘傳統經典隨筆賞讀’之〈圍爐夜話〉系列)

美麗國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薛金冉

歷史傳奇

免費閱讀

施政以仁愛,為人以寬容

Tags:仁政聖人施政孟子寬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