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儒家大師的話,就是有穿透力,不服不行!

由 成語尋幽 發表于 人文2021-07-02

簡介”孟子接著說:“是啊,不能相信

而不見輿薪的而是什麼意思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孟子和齊宣王的事兒。

齊桓公和晉文公,在春秋時期先後稱霸,為“五霸”之首。戰國時的齊宣王也想稱霸,因此就向孟子請教。

齊宣王對孟子說:“請您講些關於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蹟給我聽聽好嗎?”

孟子說:“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不講霸道,只講王道——只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

儒家大師的話,就是有穿透力,不服不行!

齊宣王問道:“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呢?像我這樣的人能不能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能!有一次,我聽說新鍾鑄成,準備殺牛祭鍾,您因為看見好好一條牛,無罪而被殺,感到不忍。……是不是有這麼回事?”

齊宣王說:“是的,有這麼回事。”

孟子說:“憑您這樣的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一天下。問題不在於您能不能,而在於您幹不幹罷了!比方有人說:‘吾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意思是說:我的力量能舉重三千斤,但是舉不起一根羽毛);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意思是說:眼光能看清秋天鳥獸的毫毛那樣細小的東西,而看不見滿車的木柴)’。您相信他這種話嗎?”

儒家大師的話,就是有穿透力,不服不行!

齊宣王說:“那當然不相信。”

孟子接著說:“是啊,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叫人難以相信。看來,一根羽毛之所以舉不起,是不肯舉的緣故;一車木柴之所以看不見,是沒有看的緣故;老百姓之所以得不到安居樂業,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幹不幹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您問,您能不能行王道、統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上述這段話,原載《孟子·公孫丑》篇。成語“明察秋毫”就產生於此,它形容目光敏銳,觀察精確,任何隱情細節,都能看得清楚透徹。“秋毫”,一般解釋為秋天鳥獸的毫毛。鳥獸的毛,秋天新生,極細微。也有人解釋為秋天的細草,或禾穗上的細芒,總之是極細微的東西。所以形容軍紀嚴明,不取人民一針一線,就叫“秋毫不犯”。

儒家大師的話,就是有穿透力,不服不行!

古為今用:

這句成語,在今天看來,我們創業、搞專案,還必須具備這樣的戰略眼光,對一切關係全域性的小事情,必須明察秋毫,不管它多麼小,多麼細微,一定要善於發現,否則,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也是常見的事。

Tags:孟子齊宣王統一天下秋天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