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小說連載】《三國演義》第二十七章三出岐山第二十七章三出岐山3

由 煙雨遷人 發表于 人文2021-05-13

簡介由於街亭被魏軍據守不易攻破,諸葛亮只能率軍強攻渭河,北渡後,打下岐山縣,再向東進取

張苞為何受張郃一擊便死

第二十七章 三出岐山

新評三國(下)第二十七章   三出岐山

陳倉城被諸葛亮設計奪下後,總算在北伐戰爭中扳回一城。彌補了街亭失守的遺憾。有了這個跳板,諸葛亮隨時都可以出岐山。

為什麼諸葛亮一定要從渭河北岸的岐山出兵進攻長安?這是因為,長安以西除了渭河南岸的狹小地域包括眉縣、周至、戶縣,在當時都是易守難攻。北面緊靠渭河,又加上橫亙的秦嶺天險,魏軍只要設幾個關口,派少量軍隊就可以守住了。就算蜀漢軍隊費盡周折打下了這三個地區 ,也已經筋疲力盡,糧草短缺,此時魏軍可一舉殲滅蜀漢軍隊。如果兵出岐山,向東看去,一馬平川,可以征戰於 涇河渭河三角洲地段,這裡相對比較平坦,可以獲得補給,也有機動作戰的迴旋餘地。而且一旦攻下咸陽,就對長安城形成居高臨下之勢,長安城就只剩下渭河這個屏障了。奪下咸陽的同時也可以切斷隴西諸郡與長安的聯絡,逼迫他們歸降蜀漢。這樣,長安就危險了。諸葛亮兵出岐山就是基於這個原因。

鎮守陳倉的郝昭死了,按照他鎮守河以西地區四十餘年的記錄來推算,就算他二十歲當上將軍鎮守河西,也已經六十多歲了。諸葛亮三十幾歲正當年,被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打得狼狽不堪,也的確顯得很無能。在三國時期,六十多歲已經屬於高齡了。

現在諸葛亮屢次進犯,魏軍早就把各個谷口全部堵死。諸葛亮只能從太白鳥道進攻岐山,並殺出祁山,向東俯瞰扶風縣一直到長安。 魏軍每一次都已經做好了在渭河西岸決戰的態勢。諸葛亮的悲哀是,六出祁山一次也沒能夠東渡渭河成功。說明諸葛亮對於大兵團作戰的指揮是不合格的。具體原因,我個人認為,曹魏是吸取了屢次的教訓,諸葛亮一出岐山,夏侯楙沒有封死箕谷,諸葛亮卻沒敢從這裡偷襲,失去了機會。第二次北伐,曹魏就已經封死了六條古道。尤其是在陳倉南口建了城防。第三次北伐,曹魏的主力部隊已經推進到渭河南岸,杜絕諸葛亮渡河打下岐山。

公元229年(建興七年),諸葛亮闢姜維為 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諸葛亮給 蔣琬寫信,稱姜維是涼州上士,有膽略,並讓姜維統領五六千虎步軍。後遷升姜維為中監軍 徵西將軍。

建興七年四月,諸葛亮第三次兵出岐山。在之前,姜維和王平已經打下了靠近蜀漢地界的陰平(今甘肅省文縣)、武都二郡,蜀漢的邊界向前推進了六百多里路,已經臨近天水。張郃和孫禮被迫退守今天的眉縣和渭河北岸的鳳翔縣。由於街亭被魏軍據守不易攻破,諸葛亮只能率軍強攻渭河,北渡後,打下岐山縣,再向東進取。

魏軍派張郃孫禮等將軍率軍十萬南渡渭河,大約在現在的寶雞市釣渭鎮駐紮。這裡東依秦嶺高山,北有渭河屏障,只要堵住諸葛亮大軍,就能拖垮蜀漢軍隊,一旦糧盡,蜀漢軍就會不戰自退。

司馬懿安排張郃孫禮率軍前去解武都、陰平之圍,反而中了埋伏。全軍覆沒。

司馬懿聞知陰平武都二郡被蜀漢軍奪佔,猜測諸葛亮一定會穩定民心,暫時不會進攻。就安排張郃、戴陵二人率軍兩萬偷出秦嶺繞到蜀漢大軍後面。準備兩面夾擊。諸葛亮當然也不是笨蛋,他的智謀超過司馬懿。所以他預先設了埋伏,張郃力戰救出戴陵迴歸魏軍大營。

至此,司馬懿真正認識到運動戰自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於是他決定,再也不與諸葛亮運動作戰,只是分少量兵把守城池,讓諸葛亮的軍隊緩慢前行,拖垮蜀漢軍,等到蜀漢軍糧草用光,就率主力部隊大舉反攻,一舉殲滅蜀漢軍隊。

從此開始,司馬懿與諸葛亮的鬥智開始。二人像兩個木匠,在兩頭各執長鋸的一段,對著岐山這個大原木進行分解作業。

一開始,諸葛亮主動地把大鋸推過來,司馬懿就勢一拉,接著就抓住不放,等諸葛亮力氣快用完了。在諸葛亮往回拉的一瞬間,司馬懿就會全力推過來。而諸葛亮突然猛地一拉,把司馬懿拉倒在地。但由於隔著原木,諸葛亮要繞過來,司馬懿早已經以逸待勞佔據了絕對優勢。筋疲力盡的諸葛亮雖然賺了一點小便宜,但也不敢繼續作戰。只能撒手撤退。

司馬懿決計堅守不戰,在當時還是不被眾將理解的。魏軍將領對司馬懿還是不是很認可的。他們大多以為司馬懿是懼怕諸葛亮,或者計謀不足。司馬懿被眾將挾持前往追趕諸葛亮的退軍。

又一次被諸葛亮的運動戰打了一個大敗。從此,司馬懿的避戰待機的戰略方針被一直貫徹著,在兩國交戰的幾十年裡除諸葛亮四出岐山是魏國主動進攻,其他的都是魏國避戰待機。

張苞死了。根源就在於諸葛亮的指揮失誤。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 伏擊張郃孫禮的救援武都陰平的部隊時,張苞為了抓住張郃,掉下山澗,摔傷了頭部。張苞的英年早逝也是源自於這一次頭部的受傷。有的人說是諸葛亮的陰謀,是不確切的。但是,諸葛亮沒有對張苞進行及時救治,是有過錯的。

Tags:諸葛亮蜀漢司馬懿岐山渭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