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道家的智慧:“天道”的四個法則,讀懂了它們,便讀懂了人生

由 國學文化漫談 發表于 人文2022-12-05

簡介《道德經》寫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它只是經常降福於那些遵循天道的人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表達什麼

我國古代有一幅名為《三酸圖》的著名畫作,畫的是金山寺住持佛印邀請好友蘇東坡、黃庭堅到他那裡品嚐桃花醋,三人品嚐之後表情迥異,時人稱其為三酸。相同的一缸醋,三個人卻品嚐出不同的味道,儒家的蘇東坡認為是酸的,佛家的佛印認為是苦的,而道家的黃庭堅則認為是甜的。《三酸圖》反映出三種文化對人、對社會、對世界的不同看法,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妙趣之處。

道家的智慧:“天道”的四個法則,讀懂了它們,便讀懂了人生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會遇到各種不如意之事,總是充滿著坎坷和不順。人生的態度不同,事情也會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道家文化表達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它指引著我們邁向美好的未來。

《道德經》開篇就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世間萬物都源於一個“道”字,“道”包含天地萬物,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天道”,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天地萬物執行的一種規律。“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不召而自來,繟然而善謀。”不去爭取,卻能迎來尊重,不爭而善勝,這就是天道。“不爭”是天道的法則,除此以外,“天道”還有這四個法則,讀懂了它們,便讀懂了人生。

道家的智慧:“天道”的四個法則,讀懂了它們,便讀懂了人生

法則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

《太上感應篇》開篇就寫道:“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災禍和幸福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由自己造成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它們就像影子一樣跟隨著你。生活中有的人擁有福氣,有的人卻總是充滿不順,很多人把這些歸咎於命運的不公,他們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道德經》寫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偏向任何人,它只是經常降福於那些遵循天道的人。而這裡的“天道”也可以理解為積德行善,善良的人的言行舉止都是符合“大道”的,多做善事就是順應天道。

道家的智慧:“天道”的四個法則,讀懂了它們,便讀懂了人生

法則二:物極必反

道家的標誌太極圖,它由黑白二色構成,代表著陰陽兩極,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平衡。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家的核心理念就是陰陽平衡,天地萬物一切皆歸於平衡和轉化中。花開花謝,月圓月缺,水滿則溢,大自然也是在遵循著一種陰陽平衡,如果打破了這種“天道”,便會“物極必反”。如果我們一直在追求極致,到頭來可能會適得其反。《道德經》有云“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事物過於強盛就會衰老,強大的事物必然走向衰敗,這不符合“天道”,不遵守“天道”的,最終就會走向衰落。

道家的智慧:“天道”的四個法則,讀懂了它們,便讀懂了人生

法則三:利他而為

在物慾橫流的世俗社會,很多人奉行著“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在他們眼裡,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才是值得去做的。《道德經》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至高的善行就如同水的品性,默默滋養世間萬物而不爭強鬥勝。老子以水喻道,做人應當像水一樣,默默地去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考慮。“天道”沒有私心,只知道“利萬物”,所以才能長久。做人也是如此,不管什麼事總是先考慮別人,這就是“利他”之心。“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會感恩於你,同時也會反過來幫助你。

法則四:嗜慾深者天機淺

Tags:天道法則道德經道家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