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由 拾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2-12-02

簡介對於桃花源記,也寫文論述道:桃源人不必按照外面世界的歷法,反而如果外面的世界像桃花源一樣,不知日月,根據自然的律動過活,一樣將會很美妙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的薄是什麼

古人,今人,眼前人

都有身在景中的剎那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讀明文學,總有一個問題在心頭縈繞。

為什麼明朝士紳階層面對明亡,寧可自殺也不願接受清朝的統治,他們到底在一個朝代留戀的是什麼?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明朝滅亡時,張岱48歲。失去了家園,書卷,和安逸的生活,輾轉避居,日子總要過下去。

小品文在晚明得以興盛。語粒要精準,筆觸要敏捷,如蜻蜓點水,曇花一現,將命裡最精彩的瞬間凝固。

飲茶造茶,尋燈彈琴,鬥雞蹴鞠,看戲作詩,品蟹戲雪,賞月狩獵,文青的生活越是豐富,情緒越是高漲。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蘭雪茶的由來,是叔侄閒巧。取泉水,揀上等茶葉,注入細白瓷杯,茶色綠粉初勻,而葉片舒展,如百莖素蘭同雪濤並瀉也。

泡製蘭雪茶後兩年,張岱又迷上操琴,等於加分。

為什麼一把琴,就能讓人超脫日常,得到純然的樂之享受?

定期操琴,兼顧琴歌,澗響,松風三者,把這些念頭常放在心上,便能雅羨心生於手。

當一個事物的外延和內涵都美好雅緻,只能說明它本身就是這樣的,沒有一絲一毫可懷疑的成分。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張岱的賞雪是千古經典,讀之恨不能一步踏進雪天。

在雪景的文字中,寒意徹骨,晶瑩剔透,給予愛冬之人最舒適的涼意。

“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蒼頭送酒至,餘勉強舉大觥敵寒,酒氣冉冉,積雪欱之,竟不得醉……”

白雪盈盈,冰天雪地。胸中浩浩蕩蕩,一無芥蒂。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無數繁華熱鬧,好比雪中蜃樓,一幕幕表現,一回回重現。

古人,今人,眼前人,都有身在景中的剎那;抽身追憶時,追的是人,是物,還是其中的光華?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張岱的偶像是陶淵明,他寫了不少詩歌唱和陶詩。

對於桃花源記,也寫文論述道:桃源人不必按照外面世界的歷法,反而如果外面的世界像桃花源一樣,不知日月,根據自然的律動過活,一樣將會很美妙。

一句話,你知道他有多麼理想化。

他也有自己的桃源,取名琅嬛福地。秋水明瑟,深柳讀書,任風吹拂,與明月相依相伴。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

十二好,可能涵蓋住一個豐富的人擁有豐富的愛好?

章詒和曾說過,若生在明清,就只嫁張岱。此等愛慕,相隔再久,也教人懂得。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有人論及張岱,以浮華與蒼涼總結。也許是對的。

但我不想以浮華和蒼涼來總結一個人的人生。他本人也不會這樣總結自己的生活。

因為熱鬧的,悽清的,精緻的,倉皇的,正像天上月,陰晴圓缺,原來平常。

只有投入去經歷,投入去熱愛,聚散離合就無一不是值得的。

浮華與蒼涼,能不憶張岱?

一想起張岱,就像看到他沉浸所好,如鬼使神差般手舞足蹈。

彷彿戀慕的人從未離開,可以持續閱讀,繼續喜歡。

Tags:張岱景中蘭雪茶操琴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