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心理諮詢從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質

由 閱讀成長在路上 發表于 人文2022-11-27

簡介共情不是同情,它是理性的,共情過程中,需要諮詢師有敏銳的感受、體會來訪者語言背後的內心情緒

思所逐之什麼意思

心理諮詢從業者應該具備的基本特質

現代人對心理問題的重視,讓以心理諮詢職業進入大眾視野,我身邊的幾個教師朋友這幾年陸續參加了心理諮詢師的學習和考試,

我們近幾年也常常會看到與心理證書學習相關的廣告推送。各種心理諮詢師、精神治療師、心理傾聽師、家庭教育指導師等證書,成為進入這個行業的敲門磚。

不止一個朋友問我,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心理諮詢師?那些簡簡單單地學了一兩個月的專業知識,就進入諮詢行業的人,

真的靠譜嗎?

這個問題呢,我想不能單單以學習時間作為評價標準。或者說,僅是透過心理諮詢師考證前的培訓學習是遠遠不夠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認為,從事心理諮詢有三種特質必不可少的:共情、真誠、非佔有的溫暖。

首先來說共情。

共情,又稱作同理心,同感,是諮詢師放下自己的固有思維和判斷,進入來訪者的情境中體會其情緒,從來訪者的角度看待他的世界,這是一種能力。

共情不是同情,它是理性的,共情過程中,需要諮詢師有敏銳的感受、體會來訪者語言背後的內心情緒;需要諮詢師具備一定的知識和經驗,理解對方所描述的經歷和關係;同時,諮詢師還要具備反饋共情的表達力,讓來訪者感到自己被理解。

比如,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雖然共通的點是“勾起思念”,但有人想到的是念故鄉,有人想到的是念情郎。判斷出來訪者究竟表達的是哪種思念,得看諮詢師的共情能力。

其次是真誠。

在這裡的真誠,是一種態度。指的是想法和語言的一致。羅傑斯認為,我們在諮詢中應當清晰地顯露情緒,他認為諮詢師的內心與表達不一致,來訪者是有知覺、能感受到的。

當我們透過積極傾聽,準確理解並徹底接納一個人,對方同樣能感受到。

真誠不是指諮詢師要表達所有的感受,而是指他所講出來的,都是真實的。如果為了諮訪關係的建立,說一些違心的話語,在後期治療過程中,這些不是出自本心的語言,一定會有所流露,而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

所以,真誠如同一座橋樑,連線起諮詢師和來訪者。這種基於讓來訪者成長的原則,建立起的橋樑,是使用任何諮詢技巧都需要具備的態度。

非佔有的溫暖

指的是尊重來訪者,關照他們。它是諮詢師可以傳遞出的一種力量,如同一方治癒的土地,

諮詢師不是以專業的角度去指導來訪者,而是以“關懷”為出發點去幫助來訪者自我成長。接納他的過往經歷,尊重他的所思所想,既不過分認同,也能在治療過程中,擔任角色模範,協助來訪者構建正向期待。

正因為共情是一種能力、真誠是一種態度,非佔有的溫暖是一種力量,所以有些過去從事教育、國學等工作的從業者,他們的知識結構、工作經驗和人格素養,會天然具備這些能力,簡單透過證書的學習,就符合從業條件。

同樣的,有些內心脆弱,動力不足的人,即使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成長,進入這個行業, 依然有力不從心的感覺。

以上這三點,雖然是羅傑斯提出的,但並不侷限於人本主義療法,這應是心理諮詢師必須具備的特質。

Tags:來訪者諮詢師共情心理諮詢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