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小魚兒——無可奈何的生死別離

由 綠領線上 發表于 人文2021-12-14

簡介給魚兒換水的時候,先要抓出“涼蛋蛋”,把髒水連同魚兒一起倒進洗臉盆裡,另外洗乾淨魚缸和“涼蛋蛋”,灌好清澈的新打的井水,注意水不能太多,確保魚跳出水面的時候不會越過魚缸,就可以在洗臉盆裡實施抓捕了

無可奈何的意思

小魚兒——無可奈何的生死別離

我先前養過魚,籠統來算應該是兩次。

第一次養魚是在小學六年級。

老家村南有條窄河,水深處能淹死一頭牛,而水淺處只及小孩膝蓋。正值夏天,下課的時候太陽還熱火火掛在半空,水面波光粼粼地有點兒晃眼,但是這不耽誤孩子們無視長輩的禁令,結伴兒去到經驗告知安全的河段,探索豐富未知的河底世界……

免起褲腿趟進尚且溫熱的水中,泥沙鑽進腳與涼鞋底之間,兩手心相對地張開,伸鑽進水中,沿著河邊推進著摸魚,按照通俗說法雖叫“摸魚”,但其實是眼睛沿河岸淺灘處掃視尋找獵物,雙手自發跟隨視線在水下轉向前進,往往是非正常攪動的水波與淤泥驚動了魚兒,對方張皇出逃時撞進手心,人只要及時收手攥緊拳頭將其困住,捕獵也就有了收穫。

看起來似乎是捕手的好運與魚兒的厄運相交,造成了這場緣分,自然對它們來說更可算是一場以命相搏的孽緣。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有難度,魚身光滑,遊速飛快,經常是它在你手心打個轉再掉頭逃走,你都未必能“及時”反應過來,更別說“及時”收手了。

受“捕具”尺寸及握力大小的限制,這日摸到兩條小小的棕黑色的方言稱作“蛇魚”的小魚,不知道學名是什麼的細長品種:一條色稍淺略粗,另一條色微深偏細,口唇處皆生有大概是八條鬍鬚,有點滑稽的“少年老成”。

小魚兒——無可奈何的生死別離

我以“蛇魚”為關鍵詞上網搜了搜,竟沒輕易循著記憶中它們的樣子找到面孔熟悉的圖片,入目的是各種形貌的陌生“蛇魚”。好像我國各地人民不約而同地把一些細長的魚,依照形體類別而非品種,生動傳神地統稱為“蛇魚”,不知從什麼古早的時候開始,就在這樣叫了,源遠而流長。在這裡就還是親切地按照家鄉人的習慣稱呼它們吧。

帶魚回家,定是會捱罵的,這無疑是把下河的證據明晃晃地向大人展示,他們不必用指甲刮你的小腿,劃出沾染過礦物質豐富的河水才會出現的白色道子,就知道你去了合該捱打的危險境地。但你得討好賣乖,誇飾自己聰明的腦瓜早就知道某個安全的“老地方”,祈求原諒,並保證下次絕對不敢,因為還想借助大人廣泛的物質資源,搜尋一個稱當的容器嘗試養殖。

總之一個微微發綠的透明罐頭玻璃瓶子充做了魚缸,裡面還放了幾顆彩色的“涼蛋蛋”,也就是內裡嵌有花紋的玻璃珠子。你經常能聽見窗臺上靜置的魚缸裡叮叮咣咣的,那是魚兒鑽進縫隙間衝激起“涼蛋蛋”相碰落下又相碰時發出的聲響……

小魚兒——無可奈何的生死別離

給魚兒換水的時候,先要抓出“涼蛋蛋”,把髒水連同魚兒一起倒進洗臉盆裡,另外洗乾淨魚缸和“涼蛋蛋”,灌好清澈的新打的井水,注意水不能太多,確保魚跳出水面的時候不會越過魚缸,就可以在洗臉盆裡實施抓捕了。

得到這個經驗的起因,是一天下學回家,照例在進門路過時,順便觀察問候愛寵,發現了躺在窗臺角落的其中一條,慌忙撿起“屍體”扔進水裡,它一動不動沉入水底,正欲擼起袖子撈出“死屍”扔掉,卻見它緩緩翻身遊了起來……

我驚心地慶幸發現及時,對著水面吹氣說話,教訓它不要再往外面跳,從此善於學習的小孩知道了要降低魚缸中的水位,給她的小魚兒減小活動空間,以加強囚禁作為保護。

不得不說,此二魚生命力頑強,偶爾主人忘記換水,也絲毫不見它們罷工尋死,透過掛了絲絲綠色水鏽的缸壁觀察,肉眼可見其嘴裡吞吐著微微渾濁的髒水時形成的流動,竟也覺察出了點趣味來……

過後還是得趕緊換水,因為希望它們活著,久久地活著。也許是因為日久用井水養著,它們的顏色都漸漸淺了許多,明顯的變化儼然有了家養畜生的面貌。

小魚兒——無可奈何的生死別離

後來去外省上初中,兩條孤兒魚留給作為養殖新手的爺爺奶奶照看,不到半年就隔著老牌諾基亞手機得知噩耗,魚已去水已空,只剩下純粹的玻璃製品了。據說其中一條終究是得著機會跳出缸子變成魚乾兒了,另外一條日久沒有得到換水,只某日被發現業已腐爛的屍體染臭了一缸的濁水。

我著實為此難過了好些天,為這無可奈何的生死別離,為那並不短暫的傾心照料的時光,和天真交付給大人的信任,難以忍下不去怪怨的情緒,多次念想著,要是離開前把它們放回到河裡就好了。

未完待續

圖片 | 網路(侵刪)

Tags:魚缸蛇魚魚兒蛋蛋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