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由 求婚的羅拉 發表于 人文2021-12-14

簡介第一問 殯葬風水“話說吳之和道:‘小子向聞貴處世俗,與殯葬一事,做子孫的,並不計及死者以入土為安,往往因選風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兩代三代織就,相習成風

別生枝節,何所取義

《鏡花緣》寫到第十二回時,唐敖一行四人,遇到了君子國的宰輔兄弟,吳之和與吳之祥。二人接連對來自中土大唐的客人問起民俗,字字珠璣鞭辟入裡。書中是和祥十問,書外未嘗不是作者李汝珍對世人的十問。

及至今日,這十問仍有些叫人無言可對。想來千百年的教化雖已日新月異,千百年來的風俗卻著實難改,豈不叫人好一場唏噓。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一問 殯葬風水

“話說吳之和道:‘小子向聞貴處世俗,與殯葬一事,做子孫的,並不計及死者以入土為安,往往因選風水,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兩代三代織就,相習成風。’”

到了民國這方面的殯葬習俗其實也還存在著,做子孫的講究為故去的親人選一塊風水寶地,以蔭護家族後代。選不到好地,靈柩就停放在寺廟或郊野。

今人自然是沒有停柩擇地一說了,但今人又有今人的苦衷。荒山野嶺地去祭掃,非燒紙放炮不可,燒香點蠟燭自然更不可少。於是又造就了今人的新麻煩——-火災。

尤其那些落葬的山往往偏僻,等到火情被發現,往往山已經被燒去大半,更可氣的是這一燒去救火的小夥子們還往往遇到生命危險。種種看來,燒紙陋俗真該減減。獻束花寫封信,哪樣不比燒幾張紙強呢?人在死後如果真的去了另一個世界,你怎麼就知道店裡賣的那些鈔燒去了他就用得?

何不尊著《易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之意,替父母多做好事,廣積陰功,日後安享餘慶之福?較之陰地渺渺茫茫,豈不勝如萬萬?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二問 三朝、滿月、百日、週歲設宴

這一問,問的是富貴家庭熱衷於為子女擺設三朝、滿月、百日、週歲的宴席,大宰豬羊雞鴨。

吾聞‘上天有好生之德’。今上天既賜子女與人,而人不知仰體好生之意,反因子女宰殺許多生靈。······倘以子女開筵花費之資,盡為賙濟貧寒及買物放生之用,自必不求福而福自至,不求壽而壽自長。

今人已將如上的宴席減免了許多,大多數家庭一般只為孩子辦一個滿月或者週歲,通常也只是為了請一些家族親戚,實際也只是借孩子的一樁喜事,聯絡家族感情。反倒是那些不辦家宴的家庭,看去寥落了許多,少了很多親情樂趣。

以此看許多的風俗世情,倒並不盡然要全部免去。

這一問的後半段還加問了一番為患疾的子女尋寺廟“捨身”的陋俗,這一舊俗在今天已經幾乎見不到了。這裡略過不提。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三問 爭訟成風

這也是非常有時代背景的一問,明清兩朝都曾出現興訟的時期,當社會動盪,百姓之間就容易因一些小口角鬧上公堂,而那時代的公堂,訴訟費是很貴的。少則幾百兩,多則上千兩,甚至數萬。因此李汝珍才發此一問。

自訟之後,即使百般浪費,並不愛惜錢財;終日屈膝公堂,亦不顧及顏面。幸而官司了結,花卻無窮浪費,焦頭爛額,已屬不堪;設或命運坎坷,從中別生枝節,拖延日久,雖要將就了事,欲罷不能。家道由此而衰,事業因此而廢。

反觀今日,平常百姓打幾場官司已是容易得多了。

大可不必顧忌“爭訟”一事,是否遷延過久花費過巨而不利於己。

反倒是有了不利於己的事情,就要大膽去“爭訟”。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四問 宰牛吃肉

農耕時代的牛基本要用於耕地,是以作者見大家宰牛隻為吃肉,一飽口腹之慾便稱買牛肉之人為“饕餮口饞之輩”。今人自然沒有此種顧慮,只要牛肉沒有漲上天,想吃就買著吃吧。

倒是此問中的市場理論很有意思。

雖說此牛並非因我而殺,我一人所食無幾,要知小民屠宰,希圖獲利,那良善君子,倘盡絕口不食,購買無人,聽其腐爛,他又安肯再為屠宰?可見宰牛的固然有罪,而吃牛肉之人其罪更不可逃。

這就好像我們在拼XX,某寶上買不完的假冒偽劣,上不完的當,踩不完的坑。已經知道一件衣服9塊9實在是便宜得太損傷市場了,下一次看到或者還是按捺不住手欠欠地買回來試試,結果買回一塊擦桌都嫌不好使的布。

而生產這塊布,製作這個連結的人,看到一塊成本2塊的布如此包裝一下還是有人買,他又會持續生產這塊布。好好一塊布,不能物盡其用,非要以這種

不可持續的方式在持續浪費著。究竟是買的人錯了還是賣的人錯呢?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五問 宴客之奢華與攀比成風

說的是大富人家宴請客人,必得拿出些高檔而價貴的菜餚,譬如“燕窩”。

今貴處以燕窩為美,不知何所取義,若取其味淡,何如嚼蠟?如取其滋補,宴會非滋補之時,況葷腥滿腹,些許燕窩,豈能補人?如謂希圖好看,可以誇富,何不即以元寶放在菜中?

如果喜歡燕窩是因為它味道淡,那不如嚼蠟?如果是因為它滋補,已經大魚大肉吃飽肚子了,一碗燕窩又能補什麼?如果是為好看,炫富,那幹嘛不燉個元寶呢?

今人為了彰顯自己的富有或者為了顯示請客的誠心,燉元寶一類的事情又哪裡少做了來?為彰待客之道,兩千五的茅臺可勁兒喝,喝過了頭,客人出門就吐完了。又哪裡是真的待客呢?

當日天朝士大夫曾作‘五簋論’一篇,戒世俗宴會不可過奢,菜以五樣為度,故曰‘五簋’。其中所言,不豐不儉,酌乎其中,可為千古定論,後世最宜效法。

什麼時候今天的我們也不需以面子問題相互揣度,而是適量適度,少浪費少勸酒,才算真成了君子之國。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六問 三姑六婆

吳之祥這一問中的“三姑六婆”,不單指那些東家長西家短愛嚼舌根的婦人,還有些愛小偷小摸,甚至如王婆那樣的牽線搭橋慫恿婦人偷奸從惡之流。

今人從王婆一事的自然是少,但慫恿生事的“三姑六婆”卻很不少。

譬如好些婦女自家的媳婦都收不住,成天介關心著鄰居家的親戚家的媳婦有沒有“婦德”,惹得別人家雞犬不寧了,她便有了談資,又去往下一家撩事恿非。再有的自己閒閒落落招人惱了不算,還要手長長地去管別人家媳婦上不上班,掙幾個錢,真正可惱得緊。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七問 有後媽就有後爹

在封建社會的家庭中,後媽是幾乎可以視作“虎姑婆”的代名詞,究其根本,還是法制不健全的社會下,人對物慾滿足的渴望。後媽們為了自己的子女獲得最大利益,往往虐待或汙衊原生子女,將其虐待致死或逐出家門。

歷來命喪後母者,豈能勝計!無如其父始而保護嬰兒,亦知防範;繼而讒言入耳,即身不由己,久之染了後母習氣,不但不能保護,並且自己漸漸亦施毒手。是後母之外,又添‘後父’。裡外夾攻,百般凌辱。

隨著社會文明進步,此種陋俗自然是少得多了。反過來倒是防備著後媽後爹的原生孩兒們,自幼心胸狹隘,為了爭寵奪愛,小小年紀奇招百出,弄得大人們不知如何是好。種種新聞談資,屢見不鮮。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八問 婦女纏足

吾聞尊處向有婦女纏足之說。始纏之時,其女百般痛苦,撫足哀號,甚至皮腐肉敗,鮮血淋漓。當此之際,夜不成寐,食不下咽,種種疾病,由此而生。····此聖人之所必誅,賢者之所不取,恨世之君子,盡絕其習,此風自可漸息。

數百年後,婦女早已從纏足陋習中解脫,逐漸從物化的囹圄中解放出來,走向各個領域。但物化女子為保姆奴隸的舊思想卻仍然在許多人心中根深蒂固,其中也不乏女性。

纏足易解,偏見卻難歸其正。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九問 卜算合婚

又聞貴處世俗,於風鑑卜筮外,有算命合婚之說。至境界不順,希冀運轉時來,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準,亦屬無妨。婚姻一事,關係男女終身,理宜慎重,豈可草草。既要聯姻,如果品行純正,年貌相當,門第相對,即屬絕好良姻。何必再去推算?······為人父母的,倘能洞察合婚之謬,惟以品行,年貌,門第為重,至於富貴壽考,亦惟聽之天命,即日後別有不虞,此心亦可對住兒女。兒女似亦無怨了。

到今天,以生辰八字為子女合婚的父母應該很少很少了。至多也就是合算一下八字,擇定吉日。

道理卻還是那個道理,“洞察合婚”惟以“品行、年貌、門第為重”。簡單說,

品行端正,三觀要合。

《鏡花緣》邊讀邊寫——從和祥十問看今日風俗

第十問 奢侈過度

這一問說的同樣是國人自古有之的“崇奢問題”。

小子向聞貴地世俗最尚奢華,即如嫁娶、殯葬、飲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莫不失之過侈。此在富貴之家不知惜福,妄自浪費,已屬造孽。何況無力下民,只圖目前適意,不顧日後飢寒···所謂‘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崇尚奢華的本質,其實就是國人固有的面子問題。為了一朝虛榮華表,不惜刷爆卡,借遍網貸也要力圖裝點自己,吃好吃的穿好穿的,事事根究品質。卻不知終有一日,要為此付出深刻的代價。

兩百年前的學者已為我們點出了過度消費的無稽實質。今人又何敢再圖那一時的虛榮,深造惡業呢?

(圖片源自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ags:今人合婚子女燕窩後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