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人物】梁啟超:風花雪月的楹聯大家,寫下許多風花雪月!

由 劍鈞文化專欄 發表于 人文2021-05-12

簡介他曾有集句聯贈予好友徐志摩,自視為楹聯的得意之作: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此意平生飛動,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上聯記述了1924年4月14日徐志摩陪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暢遊杭州西湖一事

為什麼說要寄情寓興不能辭害意

文|劍鈞

楹聯趣話|梁啟超聯語中的風花雪月

梁啟超是革命家,在戊戌變法中追隨康有為做了很多驚天動地之舉,他又是文學家,留下很多文學大作。梁啟超在政治上,留下了許多慷慨陳辭;在文學上,卻留下了許多風花雪月。這就是梁啟超,既有過轟轟烈烈的“大江東去”,也有過纏纏綿綿的“小橋流水”。梁啟超與他的老師康有為一樣,也是個楹聯大家,題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楹聯,其中就有許多“風花雪月”之作。

春盡花魂猶戀石

雨餘山氣欲吞湖

這是梁啟超當年題於廣東南海西樵山天湖枕流亭的一副楹聯。聯語優雅,寫了花、石、雨、山、湖的景緻,像是一幅暮春落紅圖。

枕流亭位於西樵山白雲洞景區應潮湖東,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咸豐元年重修,枕流亭建在“鼓琴臺”的巨石與石枕泉水之上,“應潮湖”水經亭底而過,故名“枕流亭”,為西樵山雲泉二十四景之一。枕流亭左側有千仞石壁,有“石壁探梅”美景之稱。據說,這副楹聯絡梁啟超在康有為的推薦下,赴西樵山觀看春節評花會時即興所作,現於白雲洞三湖書院正廂房的右牆,分掛在康有為肖像的兩邊。

上聯“春盡花魂猶戀石”寫了暮春。春日將盡,五彩繽紛的花瓣紛紛飄落在山間岩石上,花雖落,魂猶在,還在迷戀山石的景緻。聯中以一個“戀”字,假託落花,表達了作者對昔日美好時光的依戀,迷人的景色中瀰漫著一層傷春氣氛,有種“黛玉葬花”的婉約和秀美。不想,這傷感卻與康有為日後悲涼的境遇不謀而合,讀後如何不令人嘆惜。

下聯“雨餘山氣欲吞湖”寫了雨後。風雨過後,從山林裡湧出的茫茫霧氣,席捲而來,翻騰奔湧的氣勢,似乎要把偌大的應潮湖吞沒。聯中以一個“吞”字,假託山氣,將胸中的鬱悶和盤托出,有種“氣吞山河”的陽剛和雄奇。不知,這氣勢隱寓著什麼,是壯志難酬的激憤,還是志存高遠的追求?

這副楹聯的文字絕美,寫的是風花雪月,抒的是滿懷激情,聯語有柔有剛,有景有情,在婉約中見雄奇,在陽剛中見博大,有意境,有深度,有情感,可謂好聯!

楹聯趣話|梁啟超聯語中的風花雪月

梁啟超除了自題聯,還是集句聯的高手。他知識淵博,博古通今,名人佳句,信手拈來。他曾有集句聯贈予好友徐志摩,自視為楹聯的得意之作:

臨流可奈清癯,第四橋邊,呼棹過環碧

此意平生飛動,海棠花下,吹笛到天明

上聯記述了1924年4月14日徐志摩陪同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暢遊杭州西湖一事。當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是當時中國文壇的一大盛事。泰氏訪華期間,有以梁啟超、徐志摩師生為主角的三件文壇雅事,其中的雅事之一就是梁啟超為學生徐志摩撰寫集句聯。這副楹聯的上聯分別用了三位宋代詞人遊覽湖景的佳句。

首句出自陸壑《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的下半闋:“傷春不在高樓上,在燈前攲枕,雨外燻爐。怕艤遊船,臨流可奈清癯?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莫重來,吹盡香綿,淚滿平蕪。” 詞句意象美麗,不落俗套,其中“臨流可奈清癯”意為:臨水怕會看到自己清瘦的身影。“可奈清癯”用在此聯,活脫地勾勒出了兩位詩人形態清瘦而意態飄逸的氣質。

次句出自姜夔《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此詞通篇寫景,極淡遠之致,而胸襟之灑落方可概見。其中“第四橋邊”,即“吳江城外之甘泉橋”(鄭文焯《絕妙好詞校錄》),“以泉品居第四”故名(乾隆《蘇州府志》)。用在此處,象徵了徐志摩陪同泰戈爾遊覽到橋邊。

三句出自陳允平《秋霽·平湖秋月》,該詞為作者的“西湖十詠”之一。上半闋文曰:“千頃玻璃,遠送目斜陽,漸下林闃。題葉人歸,採菱舟散,望中水天一色。碾空桂魄。玉繩低轉雲無跡。有素鷗,閒伴夜深,呼棹過環碧。”“呼棹過環碧”中“棹”是划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環碧”是指曲折迴旋的碧水。明·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七》:“後眺內峽,環碧中回,如蓉城蕊闕,互相掩映,窈藹莫測。”用在此處,寫了他們在乘船觀賞美麗的西湖風光。

下聯記述了泰戈爾到北京後,曾於4月23日由徐志摩陪同到法源寺賞丁香、海棠花,並在樹下通宵達旦做詩之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北京宣武門外的法源寺到處可見丁香、海棠樹,丁香之盛聞名遐邇,有著“香雪海”的美譽,此外藏經樓前的兩棵西府海棠也頗可一觀。那天徐志摩沉醉於丁香、海棠之美,竟在樹下吟誦做詩,直到破曉,時在文壇譽為佳話。這副楹聯的下聯也分別用了三位宋代詞人吟詠的佳句。

首句出自李祁的《西江月·雲觀三山清露》:“雲觀三山清露,長生萬鬣青松。瓊璈珠珥下秋空,一笑滿天鸞鳳。霧鬢新梳紺綠,霞衣舊佩柔紅。更邀豪俊馭南風,此意平生飛動。”“此意平生飛動”中“飛動”有猶振奮之意。參見唐·杜甫《贈高式顏》詩:“平生飛動意,見爾不能無。”宋·洪邁《容齋隨筆·孟子書百里奚》注:“味其所用助字,開闔變化,使人之意飛動。” 此句用在此聯,承接了上句“更邀豪俊馭南風”之意,道出了徐志摩陪大詩人泰戈爾是平生最興奮的事情。

次句出自洪諮夔的《眼兒媚·平沙芳草》:“平沙芳草渡頭村。綠遍去年痕。遊絲下上,流鶯來往,無限銷魂。綺窗深靜人歸晚,金鴨水沉溫。海棠影下,子規聲裡,立盡黃昏。”“海棠影下”寫了花影,北京的四月下旬,丁香、海棠花盛開,用在此聯,是指徐志摩與泰戈爾共賞丁香、海棠花之美。

三句出自陳與義的《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吹笛到天明”寫的是追憶交友的盛況,用在此聯,也再現了恰逢印度偉大詩人、社會活動家泰戈爾來到北京,國內外頂級文人相聚法源寺,自當幸會無前。

梁啟超這副楹聯,以泰戈爾到訪中國為主題,勾聯古今中外十來位詩人,自己隻字未書,皆由宋人詩詞聯撰而成,確為文壇千秋佳話。梁先生當年在北海公園內的松坡圖書館,以八尺宣紙題就此聯,書作北魏體,箋用朱絲畫格,謹嚴古樸,贈他學生徐志摩,在梁氏書法中推為上選。

讀此聯,猶如時而泛舟湖上,時而吟詩樹下,顧盼生姿,如痴如醉,渾然天成,語同己出。全聯不僅剪裁之妙,還有意境之美;不僅對仗工穩,還饒有意境,緣事而述,詩畫宛然。

難怪梁啟超生前視此聯為最得意的一副楹聯作品,他在《飲冰室詩話附錄》裡曾這樣寫道:“我所集最得意的是贈徐志摩一聯……此聯極能看出志摩的性格,還帶著記他的故事,他曾陪泰戈爾遊西湖,別有會心。又嘗在海棠花下做詩做個通霄。”

楹聯趣話|梁啟超聯語中的風花雪月

多年以後,徐志摩乘飛機罹難,此聯一直由詩人的遺孀陸小曼精心保管。陸小曼臨終之前,又轉贈給與詩人有戚誼的建築學家陳從周。史學家俞平伯在陳從周處見到此聯後,感嘆不已,為之題詩一首:“金針飛渡初無跡,寄與情遙絕妙辭。想見時人英雋態,丁香如雪夜闌時。”後來,俞詩與梁聯一併被轉送到浙江省博物館珍藏。之前,陳從周曾請葉聖陶先生重書此聯以作留念,梁啟超書寫的這段文壇風花雪月,也從此成為了歷史,並與之長存。

Tags:徐志摩楹聯泰戈爾梁啟超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