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由 歷史快餐 發表于 人文2021-12-10

簡介秦國也因此迅速崛起,各地被招攬來的人紛紛湧向秦國,人口數量猛增、開墾的土地也增加了,農業發展,人民生活富足,雖然商鞅變法中重農抑商,但行業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秦國的發展達到空前的高度,其霸主地位也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

吹皺一池春水乾卿何事

前言:

五百年滄海桑田,五百年逐鹿崛起。曾經的周王室“養馬奴”,曾經的邊陲苦寒之地,在歷經春秋、戰國的亂世後,最終入主中原廣袤大地完成大一統,而後又迅速地走向滅亡,進而退出歷史舞臺。

立國:

周孝王六年,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分封為附庸國,獲號“秦嬴”,嬴氏一族也進入了歷史的記載。

覆滅:

公元前207年,在此起彼伏、浩浩蕩蕩的起義聲中,趙高逼宮,胡亥自殺,秦王子嬰向劉邦稱降,大秦皇朝二世而亡。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一、生存不易,誓不放棄

最初,周天子給嬴氏一族分封的秦地十分偏遠,相較於楚地、齊地的富庶,秦地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地廣人稀,

無人問津

。這也意味著,有地無人耕,農業生產得不到提升;在中原各地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戰役中,幾乎很少波及到秦地,或者說在秦地區域內發生的戰爭也很少。所以,春秋時期,國力孱弱的嬴氏一族並沒有因為中原戰爭產生大量的消耗,這在無形中也是一種積累。可秦地地區較為荒涼,農業發展緩慢,也無重要商鎮樞紐,商業發展也不理想。

而後秦仲、秦莊公因滅犬丘大駱全族,收復了犬丘,又獲封大片土地,形成了規模。後秦襄公繼位,西戎反撲包圍犬丘,更有王子被虜,大秦好不容易掙來的大好局面出現危機。由此可以看出,早期秦地雖然沒有參與中原地區逐鹿,但是與少數民族多有摩擦,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不相伯仲,互相影響。遊牧民族善戰,兇悍野蠻,兜兜轉轉,來來回回,此時的秦地是

掙扎求存

,毫無爭雄之心。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二、角落裡的諸侯王——秦國之立國

“烽火戲諸侯”之後,犬戎和申侯滅了西周,殺了周幽王;新王即位東遷都城,秦襄公護衛有功,又大敗西戎,加以犒賞封地,至此方始立國,位列諸侯。之後的幾代國君都勵精圖治,開疆拓土,佔領了關中平原的大部分土地。不得不說,襄公把握的時機極好,擁立新主、屢立新功,躋身諸侯之列,這為秦國日後的發展開闢了新章。嬴氏一族也是從此走上了

王者之路

,不再是被邊緣化的小透明瞭;而且在關鍵時刻幫扶周王室,也與周王室建立了更加緊密的關係。

1、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在秦穆公時代,秦國已經參與到中原爭霸之中,是繼晉、楚、齊之後的二等強國。秦國細心經營,低調行事;秦穆公為展雄心抱負,娶了晉國公主,締結“

秦晉之好

”,以此來拉進與晉國的關係,增強自身的實力;但沒想到的是這個姻親之國卻成了秦國向中原挺進的“絆腳石”。

可能是生不逢時,秦國在國力昌盛的同時,晉國也是君賢臣明,秦穆公未能實現夙願,晉文公反而借勢雄起。這時的秦國也沒閒著,廣納賢才、伺機而動,也給晉國製造了不少麻煩事,但也都被晉國一一化解。而秦國的老對手西戎,一直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一有機會就在邊境地區突襲騷擾,大大小小的戰爭也沒有停歇過。秦國忙於應付西戎,也無暇顧及其他了。“秦晉之好”是兩國聯姻,相互交好的象徵,反觀秦晉之間發生的種種,讓人覺得有些諷刺,秦晉兩國本來就是各有目的,動機不純,說到底都是為了利益,都是

各懷鬼胎

。一言不合,毀約棄友,直接宣戰,誰還管什麼姻親、盟約之類的,都是誰輸誰沒理。

花無百日紅,晉國的好日子急轉直下,鬧饑荒的時候四處賣慘,想起了向秦國求援,當時許以重利,待度過難關可以割地相讓。秦國施以援手,但晉國未能守約,還在秦國危難的時候出兵攻打,“泛舟之役”換來的卻是多次的“背信棄義”,秦人善戰,豈能無視?晉國沒能雪中送炭,反而落井下石,不打一仗真的很難收場。秦國艱難度日,諸多不易,隱忍不發,只為一擊即中。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2、風水真的會輪流轉

緩過了危機,穆公發兵攻打晉國,

新仇舊恨

加在一起,秦人的攻勢猛烈,晉國節節敗退。此時的晉惠公可謂盡失先輩雄風,也沒有賢臣輔佐,晉惠公自身也是人品太差,對內對外皆失望,落得個被俘獻城的下場,自己的太子也被迫送去秦國作人質,後面被放回來了,也毫無長進。晉國毀約在前,秦國宣戰,一雪前恥,長長地出了一口惡氣。春秋爭霸向來的風水輪流轉,這一輪較量中晉國是沒有討到什麼便宜。綜合來看,這次交手秦國是佔了上風的,晉國落了下乘,割地給了秦國;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晉國並沒有傷筋動骨。晉國的底蘊深厚,若是可以多加經營,未必不能重振雄風。不過,對於秦國而言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穆公時代的崛起,也給秦國成為春秋四大強國奠定了基礎。

三、基業衰敗,變法圖強

“危”和“機”向來是並存的,晉國到底是老牌強國,雖然經歷了幾代不爭氣的國君,但面對楚、秦的對外戰爭中仍保持著無法撼動的地位。特別是晉悼公繼位後,國力復強,彼時楚國退出爭霸,秦國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1、落後就要捱打

晉國將

矛頭

對準秦國,舉兵來犯,一時之間,秦國也招架不住。彼強我弱,秦國不得不拉下臉來,重修了“秦晉之好”,及時止戰。爭不過,打不過,比不過,雖然艱難,但是秦國的步伐依然向前。秦國在諸侯列國混戰中

步履蹣跚

地走過了春秋時代。比起在春秋時代已經落寞或是被吞併的小國,秦國的基業還在,嬴氏一族還有機會。

晉國的“一家獨大”也沒有維持多久,韓、趙、魏三家實力膨脹成聯盟之勢,魏氏拜吳起為將,橫掃秦國,一時所向披靡;魏氏強橫的姿態壓制著秦國和其盟友。同時,韓、趙兩家對魏氏的壓制不滿,三家的聯盟逐漸分崩離析,無形中

緩解

了秦國的壓力。韓、趙、魏三家分晉,晉國不復存在,這三家各自立國,聯盟瓦解,魏國結怨於諸侯,戰國時代開始。在列國爭雄的過程中,固步自封最終都會走向滅亡,尋求革新是每一個諸侯王在思考的問題,國與國境況不同,民風不同,文化不同,該何去何從,沒有人知道。戰爭或許是打破僵局的開始,但戰爭後如何解決戰爭所帶來的問題,就是上位者們考慮的問題了。

晉國的前車之鑑,也給秦國敲響了

警鐘

。各個國家都在尋求變法圖強,這個時期也是諸子百家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王室廣納賢才,求賢若渴,一時間百家爭鳴,湧現出多個名垂青史的治國之士。秦國花費了數年,經歷了幾代君主,打破了一些固有的階級制度,破除了一些陋習,期間發生過外戚專權、王位易主、戰爭,逐漸向封建王朝的方向轉變。其中,最為有效的變革當屬秦孝公時期的“

商鞅變法

”。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2、有高人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早在秦孝公繼位之前,秦國經歷了幾代國君都處於動盪時期,國力大幅被削弱,更有他國搶奪領土,而秦國無力迎戰,只能割地求和。孝公繼位後,深知秦國的現狀,為了實現祖輩們的遺志,他在繼位後開始廣邀賓客、救濟百姓、招兵買馬,在國內頒佈了一道轟動全國的“求賢令”。這道求賢令吸引來了商鞅,商鞅帶著《

法經

》和他的

法家思想

以及才學抱負來到了秦國,開啟了秦國嬴氏的強國密碼。

從城門立柱到新法實施,商鞅變法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建立早期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從軍事、農業、戶籍、郡縣管理制度等各個方面對秦國進行了一次徹底的改革。打破了貴族階級的壟斷行為,在戰亂紛擾的時代背景下,嚴刑峻法和賞罰分明是可以直接、有效地治理國家、管束民眾,秦人以

鬥毆鬧事為恥

,以

戰場立功為榮

。這樣的律令頒佈,對內民心思治、相互監督,對外驍勇善戰、勢不可擋。秦國也因此迅速崛起,各地被招攬來的人紛紛湧向秦國,人口數量猛增、開墾的土地也增加了,農業發展,人民生活富足,雖然商鞅變法中重農抑商,但行業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促進的,秦國的發展達到空前的高度,其霸主地位也得到了周王室的認可。秦孝公也實現了兩代國君一心收復河西失地的願望。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3、商君雖死,秦法猶在

秦惠文王繼位後,舊貴族勢力反撲,不得已只能用商鞅出來“背鍋”,藉此安撫舊貴族,繼續施行“秦法”。《戰國策》當中曾經有記載,孝公曾想把

王位

傳給商鞅,後被商鞅拒絕了。不論是觸動舊貴族的利益,還是推行的秦法太過嚴苛,沒有主君的鼎力支援,商鞅很難在秦國立足。身為一國之君,秦惠文王深知變法後對秦國的增益,為繼承父君遺志,法令必須繼續實行;殺一人,

平眾怒

,國富民強,屢戰屢勝。新法得到了

新貴族

們的擁立,秦國在對外戰爭的連連勝利,讓秦國在各路諸侯中的地位與日俱增,舊貴族漸漸式微,秦國漸漸擺脫了弱小貧瘠,日益強大的秦國讓周王室忌憚,也讓其他諸侯國重新審視。到了秦武王嬴蕩時期,繼續奉行秦法,他雖然沒什麼政績,但是也守住了先人留下的基業,不過身為國君卻不穩重,舉個鼎就把自己給玩死了。還好嬴氏先祖們之前夠努力,此時秦國周邊的國家再無威脅,其他國家

合縱

之計只是一開始奏效,時間長了是無法通力合作的,秦國睥睨天下之勢初見崢嶸。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三、一統之勢,勢不可擋

前人的積累在秦昭襄王嬴稷時代充分得以迸發,嬴稷從質子邁入王庭,就如他的名字一樣,他一生都是江山社稷。

1、整合資源,勵精圖治

在位五十六年,是秦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他啟用范雎,制定了“

遠交近攻

”的戰爭策略。亂世出英雄,戰國名將白起順勢而來,在秦昭襄王執政期間,以白起為將把列國幾乎都揍了一遍,戰功無數;他在位期間進行過五次大規模戰役,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長平之戰”。這場褒貶不一的戰爭贏得艱難,趙國因此喪失了

四十萬

的兵士,從此一蹶不振。比起趙國的“紙上談兵”,秦國的這群實幹者們就十分乾脆利落。勢力最強的楚國、趙國、齊國都是一手好牌打爛了,即便是有吳起、廉頗、李牧、田單這樣的名將,也無法阻擋秦國的進軍,挽救自己的國家於戰火之中,六國慢慢地在亂世中逐漸凋零,走向衰落,沒入塵埃。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不過物極必反,秦昭襄王

後期

因為常年戰亂,秦國的國力也逐漸空虛,再加上其他諸侯國合力打壓,之前的戰國也沒能全都守住。之後繼位的秦孝文王只在位三天,就撒手人寰了。秦莊襄王繼位,可能是因為都曾經做過質子,秦莊襄王嬴異人也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在趙國曆經磨難,差點因為秦國伐趙而命喪黃泉,幸而得到呂不韋的經營安排,最終回到秦國,繼承王位。而後,命呂不韋徹底攻滅東周,不斷蠶食、剷除東周勢力,為最後的一統掃清了障礙。

2、天賜良機

時間來到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繼位,這時的秦國已經吞併了巴蜀、漢中、直至郢都,設定了南郡。河東、太原,東至滎陽,吞併二週,設定了三川郡。在嬴政處理完宮中內患,撥亂反正後,真正大權獨攬,最後的一統開始了。內史騰攻韓,虜韓王安,韓滅,戰國七雄第一個隕落;之後是趙國、魏國、楚國、燕國,直至最後王賁從燕國南下攻齊,俘虜了齊王建,齊滅。至此戰國

六王畢

,平定百越後,王朝一統,天下盡數一統,普天之下,皆為秦地。

3、天命所歸

自戰國伊始,秦國看似幾經沉浮,但一直都是順應時勢的發展而為之,歷任國君大多數都是勵精圖治的,同比同時期其他國君,是很有作為的。秦國在關鍵的歷史轉折點上都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其變法的決心、效用、以及對後世的影響都是最為突出的。其中戰爭獎勵軍功,更是讓秦國的

虎狼之師

在10年內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六國,實現王朝一統。

嬴氏從周王室的

養馬人

到後來的天下之主,經歷五百多年的時間,結束了春秋戰國的亂象,中原王朝形成第一個

封建中央集權制

的國家,但統一之路卻遠沒有結束。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四、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中原大地在多番戰亂後終於得以休養生息,無論是百姓還是國家都需要長時間的休養,恢復生產,恢復商業,但是統一後的秦王朝卻

變本加厲

,絲毫沒有給百姓帶來福祉。

1、前路漫漫,一統未完

完成版圖的統一,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和貨幣,這些是有效的為國家的統一提供了便利,但是這也一定程度上開始對人們的行為和思想進行了限制,“焚書坑儒”讓百家爭鳴成為了皇室

一言堂

,秦法仍在實行,但卻已經不再適合此時的秦帝國了。

嬴政認為,自己的功績超過三皇五帝,自封為“始皇帝”,與之前十年的勤政不同;他開始沉迷享樂

永生

,大興土木,興建了很多大型的專案,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勞民傷財、民怨沸騰的。可能整個中原大地沒有他的對手了,他也沒有在前進的動力,就開始想著能如何維持這樣的榮耀了。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2、生的偉大,走的憋屈

這位不可一世的始皇帝在

出遊巡視

的時候病亡在路上,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嬴氏一族的輝煌也從此刻起逐漸墜落。趙高和李斯誅殺了嬴政的其他子女,逼死了原本的繼承者扶蘇,扶著胡亥繼位。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經歷用五百多年實現一統的秦帝國,最後竟然被一個宦官把持朝政,殘害忠良。用

指鹿為馬

這樣荒謬的方式排除異己,最終在一片六國舊貴族和人民起義中結束了史上第一個帝國的統治。

大秦帝國崛起-嬴氏發家史

總結:

每一個王朝都會覆蓋上神秘的東方玄學色彩,秦人嬴氏也一樣;這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就有過記載。具體內容為:始周與秦合而別,別五百載復和,和十七歲而霸王出焉。

的確,周王室和嬴氏一族最早是因為養馬、駕車而建立起了聯絡,嬴氏成為了周王室的家臣,這是兩家合的開始。後面秦得以立國後,開始了五百年的創業;這個預言還沒有結束,一個

超級霸主

出現了,就是秦王嬴政。這個說法還在其他的文獻中得到過佐證,當時的人們還是普遍相信這樣的說法的,認為能奪取天下的人都是天命所歸,得到上天的認可的。而相對反面的說法一個朝代的滅亡往往是因為做了傷天害理的事,進而上天不佑、天道不容。王朝更迭,歷史仍在繼續向前。

參考文獻:

《史記》

《戰國策》

Tags:秦國晉國嬴氏秦地商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