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君王賜飲卻酒後失德:抓現行還是放過?

由 東閣讀史書 發表于 人文2021-12-08

簡介公子燮,是楚莊王的哥哥,楚穆王在位時曾經率軍滅亡蓼國,在軍中頗有威望,本來就對君位虎視眈眈,再加上曾經被秦國俘虜過的大司馬鬥克對沒能當上令尹心存怨恨,刻意挑唆,終於下定決心乘著楚穆王去世、楚莊王新立,發動了叛亂,史稱“公子燮之亂”

抱誠守真的意思是什麼

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懽。”群臣百有餘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懽而罷。居三年,晉與楚戰,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奮,首卻敵,卒得勝之,莊王怪而問曰:“寡人德薄,又未嘗異子,子何故出死不疑如是?”對曰:“臣當死,往者醉失禮,王隱忍不加誅也;臣終不敢以廕庇之德而不顯報王也,常願肝腦塗地,用頸血湔敵久矣,臣乃夜絕纓者。”遂敗晉軍,楚得以強,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

-《說苑》

開篇講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楚莊王絕纓的故事。楚莊王和群臣狂歡,突然燭火被吹滅,一個登徒子乘亂非禮楚莊王的宮內美人。美人向王投訴,並說自己已經拽下了那個非禮之人冠上的纓子,只要點上燈火看誰帽子上沒有纓子就能抓住他。

君王賜飲卻酒後失德:抓現行還是放過?

絕纓之宴

楚莊王認為,酒是自己讓喝的,喝多了鬧事是人之常情,不能為了成全美人的貞潔而侮辱臣子,所以就讓大家把冠上的纓子全部拿下來繼續狂歡。

三年後,楚莊王與晉國戰鬥,有一個臣子在五次戰鬥中一直衝鋒在前,楚莊王很奇怪,就說:

“我的德行淺薄,也從來沒有特殊優待過你,您為什麼這麼勇猛呢?”這位大臣說:“就是上次那個冠

斷了的人,感激您寬宏大量沒有怪罪我,所以下定決心因此一定要為您肝腦塗地,衝鋒陷陣,以此來報答您的恩德。”

後來晉國被打敗了,楚國強盛了起來。

故事出自

西漢

劉向

編撰的奇聞逸事集《說苑》,屬於野史一類,可信度不高,但提到楚莊王的宴飲以及和大敗晉國的事卻是有據可查的。

這兩件都是楚莊王的高光時刻,前者留下一個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後者留下一個著名戰役“

邲之戰

”。

楚莊王,是春秋五霸中僅次於齊桓公、晉文公的霸主,春秋五霸的八個版本中有六個版本認為他是五霸之一。楚莊王一生

平定內亂、滅亡庸國、問鼎中原,

邲戰稱霸建立了赫赫戰功,但在即位之初,卻是一個叛軍扶持的傀儡君主。

一、即位被虜、艱難獲救

楚莊王立,子孔、潘崇將襲群舒,使公子燮與子儀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亂。城郢,而使賊殺子孔,不克而還。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將如商密,廬戢梨及叔麇誘之,遂殺鬥克及公子燮。

初,鬥克囚於秦,秦有殽之敗,而使歸求成。成而不得志,公子燮求令尹而不得,故二子作亂。——《左傳。文公十四年》

在楚穆王十年(公元前615年),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楚穆王的弟弟令尹子孔率軍討伐舒國,俘虜舒、宗兩國國君,並且包圍巢國。

在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令尹子孔和太師潘崇決心徹底消滅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鎮守國都。

公子燮,是楚莊王的哥哥,楚穆王在位時曾經率軍滅亡蓼國,在軍中頗有威望,本來就對君位虎視眈眈,再加上曾經被秦國俘虜過的大司馬鬥克對沒能當上令尹心存怨恨,刻意挑唆,終於下定決心乘著楚穆王去世、楚莊王新立,發動了叛亂,史稱“公子燮之亂”。

公子燮的計劃中,本來要派人刺殺前線的令尹子孔,然後接手軍隊,不料刺殺沒有成功,兩人懼怕子孔回師,倉促中只好脅迫著楚莊王逃出了郢都,前往鬥克有些根基的商密。

好在

廬邑大夫戢梨及其得力助手叔麋設計殺掉了

鬥克及公子燮,楚莊王才得救,重新返回都城,坐穩了王位。

二、三年蟄伏、一鳴驚人

就在楚國臣子以為一場動亂終於煙消雲散之時,楚莊王回到都城後,卻開始不理朝政了,好像是被“公子燮之亂”的遭遇挫敗了鬥志,每日抱著美女,聽著音樂,一味享樂。

開篇絕纓之宴如果確有其事的話,應該就發生在此時。

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閒。

武舉冒著生命危險覲見,楚莊王說出了那句名垂青史的豪言:

“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

鳴將

驚人。”

果然,楚莊王三年後果然開始執政,手段狠辣,一面殺掉不稱職者的官員,一面提拔有才幹的新人,朝堂開始氣象一新。

然後楚莊王開始出兵,當年就滅掉

庸國,又過了三年,再大敗宋國,繳獲了五百乘戰車。

伍舉曰:“願有進隱。”曰:“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願也。”於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百人,所進者數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說。是歲滅庸。六年,伐宋,獲五百乘。

三、邲之戰,問鼎中原

實力擴充後,楚莊王期待更大的作為,藉著和陸渾戎作戰的機會來到了中原。

當時的中原霸主晉國,因為執政趙盾和逐漸長大的晉靈公關係緊張,忙於內鬥,無心理會國際上的紛爭,再加上有追擊陸渾戎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中原諸侯竟然全部放任楚莊王靠近了成周。

君王賜飲卻酒後失德:抓現行還是放過?

問鼎中原

周王室心虛,派王孫滿前去,表面慰問,實則打探訊息,一見之下,楚莊王問出了那個天下諸侯膽戰心驚的問題——周王室鼎的大小輕重。

鼎是天子權力的象徵,楚莊王如此做派,顯然志在取而代之,雖然最終相信了王孫滿天命“在德不在鼎”的說法,退回楚國,但其遠大的志向已經表露無遺。

八年,伐陸渾戎,遂至洛,觀兵於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阻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王孫滿曰:“嗚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楚王乃歸。

四、邲之戰,終成霸業

問鼎中原後,楚莊王鎮壓了

若敖氏

家族發起的鬥越椒之亂,滅亡了舒國開始,然後戰略重心從向南擴張轉移到了北上爭霸上。

前598年,楚莊王以討伐夏徵舒弒君為由,入侵陳國,準備吞併陳國,在申叔時的勸說下,顧及楚國的形象,最終恢復了陳後。

第二年,楚莊王進攻鄭國,鄭伯投降,與楚莊王簽訂了盟約,倒向了楚國。

隨後楚莊王與前來救援的晉國軍隊在邲遭遇,發生了城濮之戰後的又一次晉楚大戰。

絕纓之宴上那位登徒子的英勇事蹟應該就發生在這次大戰中。

君王賜飲卻酒後失德:抓現行還是放過?

邲之戰過程示意圖

最終楚軍大勝,一雪前恥,

中原爭霸

鬥爭中暫時佔了上風,

楚莊王

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

春秋五霸

”的地位。

《史記。楚世家》關於這次大戰,記載的十分簡略,不過二十一個字。

夏六月,晉救鄭,與楚戰,大敗晉師河上,遂至衡雍而歸。

但《左傳》卻描述得十分詳盡,整個過程一波三折,又是意見不一,又是準備求和,還有陣前單挑的戲碼,只是限於篇幅,本文就不展開講了。

Tags:楚莊王公子三年楚穆王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