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由 清風文史 發表于 人文2021-09-22

簡介上圖——山海關上圖——與清軍作戰的吳三桂當時佔領北京的李自成對於吳三桂這個潛在的對手也是十分重視的,在他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周邊的唐通、姜瓖等明朝將領都投降了自己,因此李自成的最初想法也是派人勸降吳三桂

唐通為什麼投降

在提到明末清初歷史的時候,吳三桂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人物。

他作為明朝的邊關守將,在北京失陷之後選擇投降於後金政權,並將八旗軍隊引入中原,這直接改變了歷史的走勢。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清八旗軍

在其位列清廷藩王之後,又在晚年發動叛亂,對清朝的發展造成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但是讓吳三桂名聲大噪的除了他的反覆無常之外,還有他和著名美女陳圓圓的愛情故事。

在一些史料中聲稱吳三桂之所以會堅定地站在清朝一邊對抗李自成,是因為李自成麾下的將領劉宗敏在進京之後霸佔了陳圓圓,這讓吳三桂怒不可遏,最終引清兵入關。

但是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背後,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援,那麼吳三桂投降清軍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他和陳圓圓的故事又是怎麼流傳開來的呢?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吳三桂劇照

一、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

在崇禎十七年四月的時候,崇禎皇帝曾經向全國的將領下了一道勤王令,希望他們能夠回援京師抵抗李自成的軍隊。

當時的吳三桂對於這次作戰缺乏足夠的信心,但王命不可違,他還是帶著軍隊離開了駐守的寧遠,開始向山海關移動。

但是在路上的時候他卻得到了北京城陷落的訊息,於是他選擇帶領部隊在山海關駐紮下來靜觀其變。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山海關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與清軍作戰的吳三桂

當時佔領北京的李自成對於吳三桂這個潛在的對手也是十分重視的,在他進攻北京城的時候周邊的唐通、姜瓖等明朝將領都投降了自己,因此李自成的最初想法也是派人勸降吳三桂。

正好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就在北京城中,他便立即派人找來了吳襄,讓他勸吳三桂歸順。

在大順軍的使者帶著吳襄、唐通等人的書信到達山海關之後,吳三桂為了減小影響私下接見了他們。

當時他知道自己不是李自成的對手,有投降李自成的打算。但他擔心自己麾下的將領會發生譁變,一時拿不定主意。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李自成進入北京

於是他在軍中開了一次會議,向他們說明了現在的局勢,並問他們自己應該怎麼辦。

將領們也知道吳三桂這是在試驗自己的權威,紛紛表示會聽從吳三桂的一切決定,吳三桂這才放下心來。

之後他便讓大部隊在山海關暫留,自己則帶領少數親信前往北京覲見李自成。

不過在半路上的時候,吳三桂遇到了從北京城中逃出的家僕,他們告訴吳三桂現在大順迫害了城中的官員,由於吳三桂遲遲沒有回覆李自成,他的父親及家人都已經被處決了。

雖然這些訊息並不完全屬實,但是已經足夠讓吳三桂改變主意了,他知道自己和大順的戰鬥已經不可避免了,於是立即回到山海關,準備和李自成決戰。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多爾袞劇照

之後他在山海關擊退了唐通的進攻,但是吳三桂知道這樣並不是長遠之計,他決定派人和李自成講和。

但是事與願違,探子告知吳三桂,李自成已經親自率領大軍來攻打山海關了,這讓吳三桂驚恐不已。迫於大順軍的壓力,吳三桂選擇投靠關外的後金軍隊,與他們聯合起來共同與大順軍作戰。

二、吳三桂與陳圓圓故事的疑點

關於吳三桂和陳圓圓之間的故事,在許多史籍中都有記載,就連《清史稿》中也有比較詳盡的敘述。

其中寫道吳三桂曾經到嘉定和友人周奎飲酒,對其歌女陳沅(即陳圓圓)十分喜愛,並以千金購得。但之後吳三桂所處的寧遠府戰事危急,周奎只得將陳圓圓暫時送到北京的吳襄家中暫住。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陳圓圓劇照

但是在陳圓圓到達北京之後不久,大順軍就擊敗了明軍奪取了皇城。在入城之後大順士兵需要軍餉,他們便開始向城中的大戶索要錢財。

在士兵們到達吳襄家的時候,除了錢財之外,他們也發現了貌美的陳圓圓。

李自成的部將劉宗敏見色起意,決定將其擄走據為己有。這件事情被吳三桂得知之後,他變得怒不可遏並決定和李自成徹底決裂,發誓要起兵復仇。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勢單力薄,因此只能向後金求援。

鑑於這個故事被記載在《清史稿》之中,因此其一直被視作信史,但是其中有一些細節卻令人相當懷疑。

首先吳三桂作為明末著名將領,其在從軍之後不久便一直在寧遠一帶鎮守,當時後金軍隊的攻擊十分頻繁,作為主帥的吳三桂不可能輕易離開前線。

當時的吳三桂甚至連回到京城都十分困難,那麼他又是怎麼去到嘉定與周奎飲酒的呢?

再者就算吳三桂從百忙之中抽身去到了嘉定,既然他已經重金買走了陳圓圓,那沒有理由不將其一併帶走。

而且之後周奎在兵荒馬亂的時候將陳圓圓送到危機四伏的北京城的決定,顯然也是十分奇怪的。

另外按照這個故事的說法,吳三桂和李自成之間的決裂應該是不可逆的,但是這和吳三桂的做法無疑是矛盾的,因為吳三桂在擊敗唐通之後曾經有過向大順求和的打算,這顯然是說不通的。

而且吳三桂作為明末名將,他自然知道讓士兵聽從自己的命令是一切的基礎,如果他真的是因為陳圓圓的緣故,讓自己的部隊投靠曾經的敵人,那顯然是難以服眾,這和吳三桂事事小心的行事風格也是不符合的。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吳三桂與陳圓圓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吳三桂與陳圓圓

最後一點,按照這個故事的敘述,吳三桂和陳圓圓應該也只是有一面之緣,他們之間恐怕很難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否則他也不會不將其帶在身邊。

因此吳三桂為因為這樣一位女子做出如此關係重大的決定,也是不太合理的。

既然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中有如此多的不合理之處,他們的故事又為什麼會記錄在正史之中呢?

三、吳三桂在清朝的形象變化

在我們談論歷史人物的時候,要知道他們的形象是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的,清政府對於吳三桂的敘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存在很大的差別。

在吳三桂剛剛投靠清朝的時候,清朝統治者是將吳三桂塑造成了一位明朝忠臣的。在多爾袞和史可法的通訊中,多爾袞是這麼形容吳三桂的:

吳三桂介在東陲,獨效包胥之哭。朝廷感其忠義,念累世之宿好,棄近日之小嫌,爰整貔貅,驅除狗鼠。

由此可見此時清朝政府將吳三桂樹立成了正面典型,其投靠清朝的原因也不是和李自成的決裂而是要為崇禎帝報仇。

而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南明政府的承認,史可法也將其稱為

"我大將軍"

。在這段時間的清朝史料中,也沒有關於陳圓圓的任何記載。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晚年吳三桂

不過隨著吳三桂在康熙年間起兵造反,他和清廷之間的關係正式破裂。

有意思的是也正是在康熙年間,才第一次出現了關於吳三桂曾經歸順大順的說法,在《清聖祖實錄》中有

"逆賊吳三桂,值明季闖賊之變,委身從賊,尋以父死賊手窮蹙來"

的說法,這無疑將吳三桂塑造成了一個首鼠兩端的小人,與清初的那個忠臣判若兩人。

之所以清朝政府會對吳三桂做出這樣的汙名化處理,應該是為了讓吳三桂在漢人心中的英雄形象受到削弱,來抑制叛軍的發展。

也許他們覺得只把吳三桂形容成反覆小人力度還不夠,於是便將野史中記載的關於陳圓圓的逸事也加到了宣傳之中,讓吳三桂的政治形象更加糟糕,藉此達到削弱其影響力的作用。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清朝政府自己的官方史料中,關於吳三桂投降清朝的原因也有三個不同的版本,而結合其他史料來看,吳三桂因為聽到父親被殺而和大順決裂的說法應該是最接近真相的。

吳三桂為什麼要投降清朝?關於此事清史記錄為何出現前後矛盾?

上圖——晚年稱帝的吳三桂

四、結語

在明末的亂世中,吳三桂無疑是一個對歷史走向造成巨大改變的人物,其投靠之前敵人並將清軍引入關內的做法引發了持續的爭議。

而他之後與清朝的決裂讓他之前的決定變得更加詭譎,而關於他做出選擇的原因也出現了多個版本。

在這些說法中,具有最大影響力的無疑是吳三桂為了愛妾陳圓圓衝冠一怒聯合清軍與闖王作戰的版本。

但是這種說法其實有很多漏洞,按照清史的說法陳圓圓甚至都不能算吳三桂的小妾,而且吳三桂也根本沒有時間到江南發生這次邂逅,再加上吳三桂在官場浸淫多年的經歷,實在無法想象他會因為一名歌女做出如此危險的決定。

因此筆者認為吳三桂為了陳圓圓和大順決裂的事情是不可信的,這個謠言之所以盛行並被計入正史是因為吳三桂從清朝的功臣變成了叛臣。

為了降低吳三桂叛軍的影響力,清政府決定對其進行汙名化處理,這才是吳三桂形象不斷改變的根本原因。

而在流行的幾個版本中,他和陳圓圓的故事因為傳奇性較強,因此在民間傳播地更廣,但是對其真實性我們應該要有清楚的認識。

注:

本文關於吳三桂和陳圓圓的故事,以及吳三桂形象變遷的內容描述,參考自《吳三桂形象變遷研究》以及《洪業·清朝開國史》

文章結合史料並摻雜個人理解分析,如有不同見解,歡迎留言討論

Tags:吳三桂陳圓圓清朝李自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