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夢迴記憶中的黃土窯

由 二蛋說職場 發表于 人文2021-09-09

簡介奶奶住的三間窯,其實只有兩間,另一間是沒有窗戶的洞,黑漆漆、陰森森的感覺

爛泥土下窯是什麼意思

80後,尤其是我這樣80尾的人,居然還住過窯洞,是不是多少有些吹牛?在北方,尤其是黃土高原的地方,那是數代人智慧的結晶,也是數代人抹不去的記憶。窯洞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土基結實的土崖上,用人工掏土,掏出的窯洞,這種洞深,光線暗。另一種是人造窯,即人工搭架堆土,夯實之後,再從土堆上做半窯,前面用石頭、木頭和泥板蓋成房,是一種半房半窯的結構,一樣的冬暖夏涼。

夢迴記憶中的黃土窯

我曾經的生活過10年的窯洞

小時候奶奶住的就是第一種,而我則跟爸媽住在了後一種窯洞中(關於後一種五間窯洞的故事我還要另講)。今天說的就是奶奶住的三間黃土窯,而且是問人家別人的房子(租房的意思)。

黃土窯的佈局也很簡單,類似於現在農家院的正房,只是空間侷促,光線暗淡了一些。說是窯,其實更形象一點就叫做洞,所以想要做窗戶是很難的。多數人就是洞口直接砌牆做成了視窗,這樣方便透光。可就是不遮大雨、大雪,容易倒灌進家。後來就有了雨棚,往窗戶上垂直崖壁方向延伸出一米左右的頂子,這樣就遮擋了土崖壁上雨水沖刷下來的泥土流到玻璃和窗紙上。

奶奶住的三間窯,其實只有兩間,另一間是沒有窗戶的洞,黑漆漆、陰森森的感覺。進門正牆掛著一套組合鏡,據說是老輩兒留下的。鏡面上的山水花紋紅綠相間,色彩鮮豔,只是鏡框有些斑駁。鏡面下是一套木質的箱櫃,俗稱旮瘩櫃,裡面鮮少有隔層,是把用布包成的包袱都裝在裡面,我得踩著小板凳才能看到裡面的景象。櫃下面就是用平石或許是灰磚做成的墊石,用來防潮。櫃兩邊是收成好時候的糧食,供全年的吃喝。那時候還流行以糧換物的,比如一斤穀子能換兩顆大西瓜,一斤黃豆能換2斤的蘋果,人們交易時討價還價的場景十分的有趣。

夢迴記憶中的黃土窯

僅存的殘桓斷壁訴說著曾經的喧囂與熱鬧

進門八步,左轉就正室了,有土炕、煤火、灶臺和水缸。土炕都是靠著窗戶在正南,連線東西兩堵牆;炕下有火灶,冬天用來取暖。一般家進門都先是煤火,然後間隔幾步往裡就是灶臺,俗稱大鍋。記憶中一家七口人吃飯,這一口鍋都能滿足。到後來我有次試著躲貓貓甚至在裡面睡過覺,差一點兒捱揍。灶臺邊上就是水缸,比我還高的大缸,缸壁足有八九釐米厚。剩下基本就看不到像樣的東西了,都是零時搭的木頭架子。

以前的窗戶只有下面固定的大框是裝玻璃的,上面開關的窗戶都是用的白麻紙糊上去的,潔白還透光,就是長時間之後容易泛黃;小時候就愛偷偷的舔窗戶框上的白麻紙和幹漿糊吃,現在還記得有淡淡的土腥味。每到過年的時候就用紅紙剪一些簡單的“福”或者生肖圖糊上去,喜慶又節儉。寬裕的人家還會買窗花貼,著名的“蔚縣剪紙”離我的老家其實也不遠,印象中大概2毛錢就能買好幾張剪紙貼,花花綠綠的顏色,各式各樣的人物造型煞是好看。

同樣進門八步,右轉就到了最神秘,卻又是我最害怕的地方了,貨窯。這是一間沒有窗沒有光亮的洞,因為害怕,我一直覺得它深不可測,現在想想大概也就2米左右見方。

夢迴記憶中的黃土窯

如今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土房院落

許是孩子天生對黑暗的恐懼,所以每次一進門,跑八步左轉我就進入正室,除非是爺爺揹著我用手電進去找東西,否則我一步都不進去。昏暗的光線下,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撅頭的印子,完全是人力一點一點刨出來的,有的地方還有發黑的木頭和大小不一的孔眼。長大後我才知道了那是什麼。

關於那三間土窯的記憶長大後,在夢裡也是會經常的遇到,只是不再看清,而且也變得愈來愈模糊,或許直至消失。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沙漠之舟to行客

Tags:窗戶窯洞進門八步灶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