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由 溪清唐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1-05-10

簡介文殊菩薩是佛教中的智慧擔當,說法之時擅長降伏各種異端邪說,能讓狂妄之人變得謙虛,令未發菩提心之人生起菩提心,並不退轉

悲願的意思是什麼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

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佛理,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而在佛教中最著名的有“4大菩薩”。

指的是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薩。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或扶薩。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菩薩”,梵文音譯,也有譯為“曼殊室利”的。文殊菩薩是佛教中的智慧擔當,說法之時擅長降伏各種異端邪說,能讓狂妄之人變得謙虛,令未發菩提心之人生起菩提心,並不退轉。佛經中著名的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居士機鋒辯禪的故事尤為經典。

因此,多唸誦文殊菩薩心咒,能幫助我們開啟智慧。

在《華嚴經·菩薩住處品》有提到:文殊菩薩常在清涼山弘法,而我國山西的五臺山,由於長年積雪,少有炎暑,又因這裡曾多次示現出與文殊菩薩有關的傳奇,因而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也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如今,五臺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和遊客來訪,人們懷著對文殊菩薩的虔誠之心,來此朝山、朝臺,求慧修福。

文殊菩薩最常見的形象是頂結五髻,表示五種佛智具足。手持寶劍、如意、蓮花或梵經,身披瓔珞天衣,身形飄逸且雍容華貴。手中持有的利劍象徵用智慧斬斷煩惱。

如意象徵智慧成就,蓮花上放《般若經》代表般若之智一塵不染。文殊菩薩的坐騎是最具辨識度的青獅,獅子代表智慧勇猛、摧伏煩惱魔障。

佛經中常將佛陀說法比喻為獅子吼。

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象徵著行,普賢菩薩又被稱作三曼多跋陀羅,其意思是具足無量行願,示現於一切諸佛剎土。

普賢菩薩的道場在四川的峨眉山,普賢菩薩也叫做大行菩薩。普賢菩薩代表的是一切諸佛的理德和定德,與文殊菩薩的智得和證的相對。

普賢菩薩的坐騎為靈牙仙的六牙白象,與騎乘青獅的文殊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脅侍。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代表願行殷深,辛勤不倦;而白象的六牙代表六波羅蜜一一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佛教稱六牙白象是菩薩所化,用來代表威靈,象徵“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據說普賢菩薩掌管諸佛的理德、定德、行德,文殊菩薩則掌管諸佛的智德與證德,一般把普賢菩薩視為祈求延命的本尊,普賢單獨造像通常騎六牙之白象,頭戴五佛冠,形如滿月童子,普賢菩薩的道場設於峨眉山,農曆二月廿一日為普賢菩薩聖誕日。

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自在菩薩,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是救苦救難的大菩薩。

在我國民間,以觀世音菩薩為主導的大慈大悲精神,被奉為大乘佛教的根本。其實,觀世音菩薩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修行成佛,法號“正法明如來”,但為了更好度化眾生,自請降格為菩薩,倒駕慈航。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在佛教裡,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兩脅侍,三者合稱“西方三聖”。佛門裡有句話: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有時候看到的觀音菩薩手裡會拿著一串念珠,為什麼?意味著菩薩也敬畏因果,句句佛號不離心。

有一個比較經典的佛門故事。有一個人到寺院裡拜觀音菩薩,結果看到有一個和觀音菩薩長的一模一樣的人也在拜觀音,那人就很好奇,上前去問:“您是觀音菩薩,為什麼要自己拜自己呢”?那人說道:“求人不如求己”。

菩薩拜佛也是在時刻提醒自己要敬畏因果,種好善因,不造惡業,自己度自己,更何況我們這些愚痴的凡夫呢?因此,禮拜觀世音菩薩,一定要牢記“因果”這兩個字,並用心去種好因、結好果,自然功德無量!

密宗觀音像有六觀音、七觀音等變化,六觀音是十一面觀音、不空罥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如意輪觀音、馬頭觀音和準提觀音,另外加上聖觀音,稱為七觀音。觀音的造像很多,有一面二臂、一面四臂、三面二臂、三面八臂等;三十三體變化的觀音中,而中國民間則多喜愛的是白衣觀音,其道場設於普陀山,陰曆二月十九為觀音誕辰日。

地藏王菩薩

地藏王菩薩因發下“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願,所以密宗又稱之為悲願金剛、與願金剛或金剛幢,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稱為地藏。

地藏菩薩是大願的象徵,地藏菩薩又被稱為地藏王菩薩。因其有著“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願望,所以又被教徒稱之為大願地藏王菩薩,其道場在安徽的九華山。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而關於地藏王菩薩名號的由來,在《地藏王菩薩十輪經》中有記載“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思密知秘藏”,所以其名號為“地藏”。地藏王菩薩的坐騎為形似獅子的“諦聽”,諦聽又叫獨角獸,是九華山的鎮山之寶。

後來佛教尊稱諦聽為神犬,因其能知道佛理,通人性,辟邪,成為吉祥的象徵,是透過佛教傳言和民間演繹而存在的一個圖騰。傳聞諦聽非常的兇猛,似狗,食人,聽說蛟龍都不是諦聽的對手。

在釋迦佛入滅以後,彌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薩肩負著救度六道眾生的重大使命。地藏菩薩現出家菩薩像,其雕像為僧侶打扮,左手擎寶珠,右手持錫杖,其道場設於九華山,農曆七月三十日為地藏菩薩誕辰日。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漢傳佛教的4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分別代表著大悲、大願、大智、大行。

很多人說自己不信佛、不修佛,完全沒有必要讀佛經,瞭解佛教文化,這種想法是極其錯誤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歷代典籍中,能稱之為“經”是非常難得的。佛經是一門解讀人生和指導人生最好的教材,於人的行為與人生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身邊的朋友想讀佛經,瞭解佛教文化,不知道從哪一本佛經入門,《金剛經》、《心經》還是《法華經》?且經書記載的內容晦澀難懂,讓現代人閱讀起來非常吃力。

這套好懂易知的圖解佛經,

《一次完全讀懂佛經》+《一次完全讀懂佛教》

。它們融合了《法華經》、《金剛經》等幾十部大乘佛法的精髓,已經介紹佛教文化,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解釋了其中所包含的人生真諦。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即便佛學零基礎,也能徹底理解這部經典的大智慧。

多讀讀這套

《一次完全讀懂佛經》+《一次完全讀懂佛教》

。為你的子女父母親友誦經的同時,可以幫他們消除業障,積累福報,何樂而不為呢?

現在下單,限時優惠價89元,少喝幾杯奶茶,少抽幾包煙,便能斷一切苦楚,淨化自己的心靈,改變自己的命運。

點選下方商品連結即可購買

菩薩在佛教中的地位僅次於佛,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人人具有佛性

【潮Z】正版2冊圖解《一次完全讀懂佛教》+《一次完全讀懂佛經》

¥

89

度小店

月銷1

購買

Tags:菩薩文殊普賢觀音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