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由 小知親子課堂 發表于 人文2021-06-29

簡介現代的人們判斷時間有手機、鐘錶等機械產品或電子產品,那麼古代的人沒有這些精確到秒的計時工具,他們又是透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流逝,每天都能做到按時起床的呢

報時的雄雞下一句是什麼

現代的人們判斷時間有手機、鐘錶等機械產品或電子產品,那麼古代的人沒有這些精確到秒的計時工具,他們又是透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流逝,每天都能做到按時起床的呢?

一、在鐘錶發明之前,古人是依據什麼判斷時間的?

1、在這裡就要提到一樣東西,叫做鐘鼓樓

古代有一個詞語叫做“晨鐘暮鼓”,實際上不管是早上敲鐘還是晚上敲鼓,都有一個固定的場所,這個地方就是鐘鼓樓。古人就是透過這個聲音來判斷一天之中的大致時間。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以十二個時辰為時間單位的,一天這麼漫長,為了讓百姓在固定的時間裡做固定的事情,這樣方便管理,所以按時讓百姓知道時間段就成為了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我國早在先秦時期就將鼓聲作為鼓舞士氣的一種手段,在上戰場之前習慣先擊上一段時間的鼓,以鼓聲的氣勢磅礴來振奮士氣,

《詩經·邶風·擊鼓》中記載:“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鼓聲對於人們來說相當於興奮劑一樣的存在。所以到了漢代,統治者直接就將擊鼓的聲音作為早晨到來的一種訊號,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人們感受到鼓聲的氣勢,打足雞血後好賣力勞作,將早晨的起床氣丟往一邊,所以在漢代的時候,習慣擊鼓迎接早晨,這一點與後期的晨鐘暮鼓剛好相反,不過作用是大同小異的。漢蔡邕撰寫的《獨斷》中有記載:“

鼓以動眾,鍾以止眾。夜漏盡,鼓鳴即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漢魏過後,報時的方式由“晨鼓暮鍾”轉變為“晨鐘暮鼓”,因為鼓聲雖然有振奮人心的效果,但是在聲音上遠沒有鐘聲那麼響亮,聲音傳播範圍小,以至於服務的範圍比較有限。所以南齊的皇帝齊武帝就改為白天敲鐘,晚上擊鼓的方式,向城內的老百姓傳達時間的概念。

到了唐代的時候,真正實施晨鐘暮鼓,以鐘聲和鼓聲來判斷時間,決定城門的開啟與關閉時機,也就是“宵禁”。《李娃傳》中提到:

“久之日暮,鼓聲四起。姆曰:‘鼓已發矣,當速歸,勿犯禁!”

也就是說,當晚上的鼓聲響起的那一刻,不管是老百姓還是達官貴族,該待在家就該待在家,不能隨便出來瞎溜達。

所以說,在沒有鐘錶的情況下,古代的老百姓就是依據鐘鼓樓傳達的資訊來判斷時間的,而在夜間的時候古人又是如何判斷時間的呢?當時有一種職業,叫做打更人,因為古人將晚上分為五更,所以幾乎每隔一更就會有人拿著傢伙,穿梭在大街小巷,盡職盡責地向人們報告時間。“天乾物燥,小心火燭”更是他們經常說在嘴邊的一句話。

當然,對於那些住在鄉下,周圍沒有鐘鼓的鄉下人來說,他們判斷時間的方式更加簡單粗暴,那就是根據太陽的位置大致估算時間,反正在鄉下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娛樂設施也不是很豐富,人們過得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2、古人是如何測算時間?

上面說古人是按照“晨鐘暮鼓”的方式來判斷時間的,也就是說,鐘樓和鼓樓是人們瞭解時間的一個平臺,一個媒介,那麼,鐘鼓樓包括夜間的打更者又是憑藉什麼來測算時間的?

在沒有發明任何計時工具的年代,古人判斷時辰只能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那就是看太陽的方位,後來根據“立竿見影”的原理髮明瞭日晷。日晷以一刻鐘為基本單位,換算成今天的時間長度大概就是十五分鐘,也就是說,每當日晷的影子跑到哪裡的時候,人們就可以依據影子的方位知道時間,知道時間之後自然也就有了對外“播報”的機會了。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但是,日晷有一個缺點就是他是根據投影的原理來判斷時間的,也就是說,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和不見天日的時間裡,日晷就沒有辦法使用了。所以,為了彌補這個缺憾,人們又發明了可以頂替日晷的計時工具,那就是滴漏。

漢蔡邕撰寫的《獨斷》中有記載:“

鼓以動眾,鍾以止眾。夜漏盡,鼓鳴即起;晝漏盡,鐘鳴則息也。

”滴漏根據刻度又分為夜漏和晝漏,夜漏盡,早晨來臨,晝漏盡,夜晚來臨。

除此之外,我們機智的古人還會用他們獨有的東西來表示時間的流逝,比如說“一炷香的功夫”“一盞茶的時間”。燃香相對於滴漏和日晷來說,不管從計時的準確性還是便利性上來說,都是更勝一籌的。

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對古人燃香判時有著很高的評價:“吾人從未見其有大差誤,此發明可代自鳴鐘。”雖說鐘錶在明朝的時候因為傳教士利瑪竇被傳入中國,但那只是極少數極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東西,即便是到了近現代,懷錶這東西也是可遇不可求的,那是知識分子與有錢人的象徵,所以相比較而言,燃香判斷時間就顯得既方便又親民了。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二、在沒有鬧鐘的情況下,古人又是如何做到早晨按時起床的?

1、生物界所提供的天然鬧鐘,千萬不可錯過

這樣東西其實在現代的農村還是會時不時的出現,它就是“公雞的打鳴聲”。古代有“聞雞起舞”的說法,就是人們在聽到雞叫聲的時候就需要起床了,讀書的讀書,幹活的幹活。

所以在古代,尤其是對居住在鄉下的人來說,他們早晨起床的一個純天然的鬧鐘就是公雞打鳴。但是其實公雞打鳴對他們來說有的時候也就只是一個參考,因為它們偶爾會因為各種情況“罷工”。

拿我老家養的一隻大公雞來說吧,家裡明明供它吃喝,可每天它就楞是捱到日上三竿才打鳴,這報時可一點都不準確。我想萬一古人養了這樣一隻大公雞,並依靠它來判斷早晨的起床時間,那麼可能會被家裡人的吐沫星子給淹沒吧,畢竟在任何時候,早晨都是十分重要的,不然也不會有“一日之計在於晨”的說法了。

那麼,除開偶爾報時不靠譜的公雞外,大自然還給了人們哪些天然的鬧鈴呢?這裡又要提到一個動物,這就是驢子。南宋的《廬山公九錫文》中就有記載關於驢子的妙用:

“仰契玄象,俯葉漏刻;應更長鳴,毫分不忒。”

這個驢子可以做到“應更長鳴,毫分不忒”,可不比偶爾不靠譜的公雞先生顯得靠譜多了。

正是因為古人有一顆善於發現的眼睛,所以才能妙用大自然中的生物!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2、除開物力,還有人力可以利用起來

雖說雞叫和驢叫能夠充當鬧鈴,但是古代的城市裡面你能想象得到家家戶戶都養驢子和公雞,按時打鳴報時嗎?這是不可能的,古代的城市其實和今天的城市在性質上差別不大,他們幾乎是全國最繁華的地方,怎麼可能家家戶戶如農家小院一樣養上雞鴨魚鵝和毛驢?除了飯館和有需要的人家,大多數人都不會選擇這樣做。

所以那些大自然贈送的鬧鐘大多數情況下對城裡人就派不上用場了,當然,如果一個城裡人專門養一隻大公雞或者驢子用來報時,也不會有人阻攔。

除開物力的鬧鐘,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其實有他們專門的“人形鬧鐘”。《周禮·春官·雞人》記載:

“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大祭祀,夜嘑旦以警百官。”

當時有一種人被稱之為“雞人”,他們的作用其實就相當於鄉下報時的公雞一樣,準點報時。

隨後夜晚被分成了五更,又出現了一種職業,叫做“打更者”,我在前面也說過,這種人每天晚上走遍大街小巷,一邊口上說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一邊打更,讓居住在城市裡的人都能聽到時間的流逝。

聞雞起舞,晨鐘暮鼓:古人依據什麼來判斷時間,做到按時起床的?

總結

就這樣看來,雖然說知道了古人是依據什麼判斷時間的,但是對於他們能夠按時起床的功能,我還是感覺羨慕不已。可能是和我們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有關,熬夜佔據了我們的睡眠時間,所以“晝伏夜出”,白天像綿羊,晚上像豺狼,完全顛倒過來的生活以至於我們沒有辦法形成穩定的生物鐘。

古人的生活方式對比如今,真的是養生不少。

參考文獻:

《獨斷》

《李娃傳》

《廬山公九錫文》

《周禮·春官·雞人》

Tags:時間古人漏盡判斷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