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一切煩雜皆源於“妄”,若行十善,除十惡,便可明心

由 大魚來兮 發表于 人文2021-06-28

簡介不兩舌,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話有些篤定了,但是可以借鑑,哪有時間去說別人是非的,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用得著說別人嗎

不善不惡不愚不智怎麼辦

人好不容易來這世間一趟,體驗著複雜的一生,最開始時我們無憂無慮,跟隨者父母至親之人成長,慢慢地長大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面對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大家的心亂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不知道該怎麼運作了。

我也是其中一員,被那些“妖魔鬼怪”困住了,迷惑了,在獨自探索的過程中,我接觸了佛教的思想,尤其是適合中國本土情況的禪宗思想,讓人耳目一新,這種思維模式從根本上闡述困擾人們生活的根本源頭,從最實處上解決問題,讓人們不再困惑,迷茫。

一切煩雜皆源於“妄”,若行十善,除十惡,便可明心

釋迦牟尼花了四十九年的時間給眾生講法,三藏十二部,那麼多的典籍,目的就是讓人們明白自性,也就是自心,只有真正明白了這件是兒,大家生活才能相得益彰,才能夠和諧的在這個世界裡生存著。那是什麼原因阻礙我們明白自己的本心本性,是那個“妄”,執住,放不下,就是這個東西,被這些虛假的、不真實的、妄想的東西困住了,自己完完全全地失去方向,不能自證己心,實在讓人覺得遺憾,讓人覺得不應該。而這些“妄”的具體表現就是“十不善”與“八邪道”,先來理解這些概念吧,看看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應該存在的事情,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做好改正的準備,如此自得一顆真心。

真實的表現為“行十善”和“除十惡”,來理解這些概念,透過“戒定慧”的方法加以修煉,用神秀大師的一首偈字形容,如下:

身是菩提樹,心若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十善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慳貪、不嗔恚、不愚痴。大概解釋一下,看看自己身上的毛病,希望大家可以正視自己,這是第一步。

一切煩雜皆源於“妄”,若行十善,除十惡,便可明心

不殺生,是讓自己心中不起分別心,眾生本是平等,各依天命而活,可是人類出現了,打破了這種平衡,這怎麼辦呢,於是智者告訴我們要仁愛,因為我們人類情感很豐富,不單單隻有獸性,所以呼籲我們凡事要多思量一二,再採取行動,這樣才能合情合理地處理好問題。

不偷盜,不是自己的不要去獲取,得了這一次還要下一次,在社會里有法律約束,不在社會里有天道約束,世間是一個輪迴,得此失彼,莫做傻事。

不邪淫,什麼事情都不宜過多,尤其是思慮不正當的情況下,自己心中要明白。“淫”不只是男女之間的事情,代表的是過多,一旦多了就不美了,就不好了,就會出事。

不妄語,胡說八道的代價想必大家是清楚的。

不兩舌,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這話有些篤定了,但是可以借鑑,哪有時間去說別人是非的,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用得著說別人嗎?是自己有一顆是非心,所以才想著說動說西。

不惡口,特指那些出口成髒的人,他們懟天懟地懟一切看不舒服的人,實際上何必呢,不是讓自己動沒必要的肝火嗎,值得嗎?理直氣壯的說就好了,何必動怒呢?

一切煩雜皆源於“妄”,若行十善,除十惡,便可明心

不綺語,就是說那些黃段子,說話正經一點比較好,說多了自己當個真,在那胡思亂想,這樣好嗎,自己多想想吧。

不慳貪,慳貪的人追求財、色、 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度,心中沒有一個標準,一味的索取或是給予,都不可取。

不嗔恚,忍字上面一把刀,為人不忍禍自招,能忍得住片時刀,過後方知忍為高。

不愚痴,不要無知,多看看書,尤其是先哲智者的書籍,比如《楞嚴經》、《楞伽經》、《金剛經》、《心經》、《壇經》都是好書,讀讀增長智慧。

Tags:自己是非綺語愚痴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