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由 自娛自樂的大李 發表于 人文2021-06-28

簡介放下包袱,奔向新生命的執著和付出如果一個人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僵持的,是沒有改變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感受不到愛的孩子,變成一個更加健康的人

一說即是錯是什麼意思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

《詩經》裡面的這段話足以證明,自古以來父母之於孩子,孩子之於父母的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無論是誰,都是父母生養的,無論是誰都要感恩父母給我們帶來的生命。特別是現代社會孩子同父母的關係愈加密切,但是這種關係的構成也演化得愈加微妙和複雜。人立於世,首先要相處的就是家庭關係,就是同父母的關係,如果同父母的關係都處理不好,那麼又談何去打理清楚你和世界的關係呢?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點選閱讀:抽菸成癮,打遊戲成癮,搞搖滾樂隊成癮,加入不良組織成癮的性格

讀了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這一章節,就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受到誰的影響最大,最先應該處理什麼關係?———同父母的關係。

如果你同父母的關係處理不好,那麼你就應該去學習,去調整,去改變。

改變自己和父母的關係模式

我們和孩子的關係模式,很有可能來自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所以,只有把和父母的關係理順了,才能從根源上讓自己成長起來。讓自己擁有成熟而健全的人格,我們的親子關係才會更健康。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我們之所以能夠來到這個世界,無論是你情願還是不情願,你都已經被父母帶到這個世界。我們首先應該感謝的就是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呱呱墜地開始,到我們可以走出這個家門獨自闖蕩這個世界為止的這段時間,都是依靠著我們的父母給予我們的愛來生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這段時間我們同父母的關係養成,關係的處理方式,可能就決定了我們出去闖世界的方式,同這個世界處理好關係的方式。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點選閱讀:天賦的背後是什麼?放下包袱,奔向新生命的執著和付出

如果一個人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是僵持的,是沒有改變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感受不到愛的孩子,變成一個更加健康的人?

當你有了孩子,你一定不想讓孩子感受你曾經你自以為受到的“不公平”。“棍棒模式”一定是你兒時最慘痛的回憶之一。你一定想在你有了孩子做出改變的。簡單,粗暴,可能是你最痛恨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因為這一點一張對你的父母耿耿於懷,沒有改變,那麼首先你是一個非常記仇,並且不知感恩的人。如果你是這樣,可能在你眼裡,這個世界充滿了仇恨,充滿了“簡單,粗暴”的解決方式,一個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如何能夠在現在的社會中立足?

成年人有各種各樣的苦惱,有拖延症,焦慮症,強迫症,改變不了是因為我們改變的方法錯了。

當我們成人之後,我們會發現我們身上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各種綜合症,各種不良的習氣。我們迫於這個世界的壓力,生存的壓力,我們都會試圖改變。可是每次發現都沒有改變,這時候可能我們就要檢討一下,是不是我們的方法錯誤了呢?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點選閱讀:“煩死啦”你認為的愛為什麼會被孩子這麼說?你們的互動不夠積極

我們通常用的方法就是自責,自責,自責。不斷自責的改過就是不改變,因為你在自責的過程中已經把能量消耗殆盡了。而且,在自責的過程中,你的自尊水平在不斷地下降,對自己也越來越不認可,越來越覺得自己差,覺得自己對自己沒有控制力。

包括我在內,總想起孔老夫子的那句“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似乎成了我們開始改變的源頭,或者說我們改變想法的開始,再或者說是我們唯一去做的事情。那就是“自責”。就像樊登老師說的那樣,我們總是將自己深深地埋葬於自責之中,讓我們不能自拔,耗盡了大部分的精力。讓我們的自尊心不斷下降,但是卻沒有行動力。無力去改變現狀,總是一種口頭革命派。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點選閱讀:孩子需要的是什麼?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

但是,每個人還都想去改變,只不過如何改變,用什麼方式改變我們卻一直沒有摸清楚。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裡面的這個章節就給了我們一點提示。

想要正確地改變,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叫做“覺知”

覺知就是透過閱讀和學習,“對孩子好一點兒”,突然覺知到:原來潛意識是存在的,我想起來了,我小時候,父母是這樣對我的,我延續了這個模式;原來我總和別人辯論,吵架,是因為我曾經也是被這樣對待的。

先知先覺,往往是我們對自己英明決定的讚揚。先知,還要先覺才能夠成為一個體系。就像文中舉的這個例子一樣,你現在對孩子這樣是為什麼?你經過思考後覺察到,原來曾經的你也被這樣對待過。當然,我這麼說並不是把責任都推卸到父母一方。就像樊登老師寫的那樣,這是一個延續的模式。我相信樊登老師也一定不會是在推卸責任。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點選閱讀:讓孩子變得更好的要素是什麼?家長給予孩子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第二步是不自責,學會接納

雖然我有這麼多的缺點,但我接納這樣的自己;雖然我爸媽這樣對待過我,但是我接納自己成長中的一切;雖然他們沒有用正確的方式對待我,但我還是對他們心存感謝。

當我們每個人發覺自己身上的不足和缺點之後,我們首先可能是回去自責。責備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按照樊登老師的說法,這樣並不是最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首先要承認,要接納這樣不完美的自己,也要感謝這種有缺點的自己。只有這樣,你才有提升和改正的動力。

第三步是改變

下面就是要去做,察覺,思考,認知,行對(改變)。將自己不斷地完善下去,讓自己不斷地學習提高,讓自己能夠改掉缺點。

王志文:“言語道斷,一說即錯”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才能立足於世

點選閱讀:別人家的孩子之所以優秀的原因是什麼?陪孩子終身成長的心態

這三部中,覺知是很重要的,不覺知的人不可能改變。因為他根本沒覺得自己有錯,他覺得一切都很美好,這個世界就是按照他自己固有的想法來運轉的。

這聽起來就是我們在工作中經常聽到的PDCA,P(plan),D(do),C(check),A(action),發現自己的缺點,經過思考做出一個計劃(方法),嘗試去做,然後根據自己做的總結自己的做的方法是否正確,效果是否達到?如果沒有再進一步去完善。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像服了靈丹妙藥一樣一下子就變得完美無瑕。

如果你一直懷著對這個社會的恨,你的人生就更困難了。因為你可以永遠恨下去,但這個社會不會為了你而改變。你要去看看這個社會好的地方。

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那麼我們就應該在規則之內去改變自己,完善自己,強大自己!

引述:樊登《陪孩子終身成長》

文字:自娛自樂的大李

@今日頭條

Tags:父母我們改變自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