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中)

由 馬花聊一聊 發表于 人文2021-06-27

簡介然而,新議會仍不順從

愛爾蘭共和國是什麼體制

讓我們接上之前的文章,繼續來了解一下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

2。護國政體

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中)

克倫威爾畫像

克倫威爾早就渴望成為獨裁者。可眼下還不敢立即戴上王冠。為了穩定時局,他在1653年5月和他的軍官委員會秘密協商,並聽取了“第五共和國派”領袖托馬斯·哈里遜的建議,決定從各郡獨立派教區中挑選一百四十來名“敬畏上帝的忠誠正直者”組成一個新議會。關於此屆議會的人數,有138人、140人和144人等說法。其中5名來自蘇格蘭。6名來自愛爾蘭。這就使此屆議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三國的名義召集而來”的立法團體。

自有議會以來。從沒有一屆議會能像此屆議會那樣獲得如此之多的綽號。它的正式名稱為“英格蘭共和國議會”;因人數較少而被稱為“小議會”;因其成員是由克倫威爾任命被稱作“被指定者議會”;因其中不少人是“第五共和國派”成員而被稱作“聖徒議會”;還因其最好的一位發言人名為貝本而被稱為“貝本議會”。此屆議會幾乎全是中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封建貴族和長老派大資產階級統統被排除在外。因此,僅從議會成分來看,它似乎要比長期議會更激進些。小議會成立時就分為兩派:一派是以克倫威爾的愛將約翰·蘭伯特為首,包括軍官、富豪和其他名流的上層集團;一派是以哈里遜為首,以“第五共和國派”為核心的激進分子。蘭伯特一夥人數雖多,但其他事務也多,不少人很難經常參加議會活動,致使哈里遜一派佔據多數,推動議會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中)

小議會首先著手整頓國家財政,清點了國庫賬目,把消費稅的徵收,由包稅人經辦改為由政府官員負責。在宗教問題上,議會雖然未能達成取消什一稅的決議,但作出了公民結婚可以不經過教會,以及把出生和死亡的登記權轉交給地方治安法官的決議。這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有著進步意義。哈里遜等人還以旺盛的激情從事法律改革,於8月5日廢除了開支極大效率頗低的大法官廳。他們還繼續討論,企圖制定一部“易懂、明晰、篇幅較小”的“袖珍法典”,以取代現行的龐蕪繁雜的習慣法,並藉以達到修改農民土地法權和實現縮編軍隊、削減軍官薪律等多方面的改革。

“第五共和國派”的議員們在設計未來社會制度的藍圖時,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克倫威爾和高階軍官們召集議會是為了控制議會,使之成為軍事獨裁的民主點綴品和馴服工具,而不是為了真誠的民主目的。倘若議會的行動違背了克倫威爾等人的初衷,這些兵酋們就會使之摧難遭殃。1653年12月16日,在軍官集團的策劃下,議長弗蘭西斯率領五十餘名右翼議員前往白廳,“自願地”把權力交給“權力的來源者”克倫威爾,大約二十多名強硬分子留在議會大廳抗議,被兩名上校指揮一隊火槍手驅散。次日,蘭伯特等人向議會呈交了憲法性檔案《政府約法》。16日,此檔案公佈,克倫威爾在盛大儀典中就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共和國的護國主。

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中)

《護國約法》的內容集中體現了護國政體的資產階級軍事獨裁性質和特點。這個多達39款的成文法規定:英吉利共和國的最高權力由護國主和代表人民的國務會議共同掌管。其中護國主終身任職,兼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陸海軍總司令,並擁有任免官吏和赦免罪犯的權力。立法權屬於護國主和議會。護國主每3年召開一次議會,議會從召集之日起未滿5個月不得解散;議會為一院制,議會法令須經護國主同意後方能生效。各地議員名額由檔案具體規定;一些小選邑應被取消選派代表權,名額轉交給各郡和較大的城市,財產不足兩百鎊者不得參加競選,天主教徒和參加反議會戰爭者喪失選舉權。行政權歸護國主和國務會議,護國主的內外政策必須徵得國務會議的同意。國務會議的人數在13-21人之間,其成員由護國主共同任命,終身任職。

以上可見,所謂護國政體實際上是一種把君主因素(護國主)、貴族因素(國務會議)和民主點綴(議會)混合在一起的獨裁體制。其中護國主統掌立法權和行政權,作用突出。幾乎與國王無異;國務會議在行政方面只能扮演輔佐角色;議會在立法方面也無法發揮獨立作用。1654年9月3日,按照《政府約法》選舉產生的新議會開幕。在大約400名英格蘭和威爾士議員中,城鎮代表130多名,各郡代表260多名。分別為33%和67%。明顯區別於以前的議會。愛爾蘭和蘇格蘭各派出30名議員。開幕式上,克倫威爾強調指出:新議會的基木任務,是為國家的福利實行若干溫和改良,但它不應破壞現有的社會關係,致使“佃戶和所有主平等”;並要求議員們加深理解《政府約法》的所謂真意,努力鞏固現有政體。

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中)

然而,新議會仍不順從。一些議員自始就主張限制護國主權力,要把國家最高權力全部轉交給議會,還主張大量削減軍隊,最終以民軍代替軍隊。克倫威爾怒火中燒,9月12日,他趕到議會,以其慣用的腔調威脅說:“你們是自由議會,但同時要知道我是護國主,是召集你們前來的權威,一我寧可被碾得粉碎,以醜惡的名聲進入墳墓,但決不許任意顛碩這個統治,棄置這些基本原則。”罵畢,要求所有議員在維護現有政體的宣誓書上簽名。約有二百四十名議員迫於壓力無奈照辦,其餘拒絕簽名者被趕出議會。此後,又採取類似做法限制和干擾議會的正常工作。為了在形式。七不過分違背憲法,克倫威爾堅持了四個多月,終於以按陰曆計算已達5個月份為藉口。於1655年解散議會。

議會解散不久,一個代表社會下層利益的宗教派別——教友派。迅速崛起。他們要求取消教會組織和什一稅。實現人們之間的互助平等,王黨分子在各地發起叛亂。克倫威爾為了有效地鎮壓各方的反政府勢力,於同年4月建立了“少將制度”,即把全國劃分為12個軍區。各派一名少將管理地方軍政事務。1656年夏季政府財政發生危機,克倫威爾決定重新召開新議會。9月17日,克倫威爾時期的最後一屆議會開幕。政府採取的首項措施是把100多名“行為不端”的議員趕出議會;另有60名議員出於厭惡或恐懼不再參加議會活動。

英國曆史:革命與妥協——從共和國到護國政體(中)

其餘議員變得相當恭順。一連數月議會中風平浪靜。翌年1月,一些溫和分子起草了一個憲法草案。準備用來取代《政府約法》,使護國主能以“國王的名義、風采、稱號和尊嚴”治理英國。2月23日,草案呈交議會討論,很快透過。4月間。他們再次勸進。懇請護國主早遂眾願。他們的憲法草案被稱作《最恭順的請願書和勸言》。

未完待續。

Tags:議會護國克倫威爾議員國務會議